土壤修复,是全国政协委员、江苏民革党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
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相对于蓝天碧水,土壤污染防治的压力更大,带有较大的“隐蔽性”。
目前看,土壤修复监管工作主要由环保部门实施,土壤修复企业的“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则由住建部颁发,环保部门只参与方案评审和验收备案两端工作,因此,这导致了土壤修复的实施过程缺乏有效行政监管。
同时,在具体实践中,土地详查及管控、治理及修复等各项工作对专业机构和专家的依赖度较高,土壤修复的基础能力欠缺,专业企业、专业人才队伍匮乏,尤其是缺乏专门研究土壤修复治理的专家。
程永波指出,相对于空气和水,土壤环境质量及污染状况等底数不清、基础薄弱、污染场地的基础数据和资料不周详等问题。
此外,土壤修复属于土地转让前的投入,不管是政府还是开发商,在资金方面都存在压力,普遍都在计划挂牌或建设时才着手启动修复,加上现有建设程序的限制,给修复企业的时间往往只有半年左右。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土壤修复按照污染因子的种类进行收费,单个修复项目资金量动辄上亿元。
程永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实地调研看,如果提前谋划最具性价比的土壤修复时间,3年以上的土壤修复时间既可以节约1/4到1/3的资金,还可以使用环境友好技术,保证修复质量。
程永波建议,要让全社会更好参与到土壤修复中,首先应尽快建立健全土壤修复数据库(如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修复地块内的污染因子、污染范围、地下水质状况,修复工程技术和方案等),以应对《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后的土壤污染情况社会公开,并提供面向社会公众的主要土壤污染情况通俗简本。
对环保和住建等主要部门,应该构建信息沟通共享和联动监管机制,明确土壤修复过程的监管责任部门,实行从源头、路途到终点的修复全流程监控。
程永波表示,土壤修复是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制定土壤修复企业相关评价办法,建立国家省市级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专家库,并鼓励社会机构参与土壤环境监测评估等活动,加快培育覆盖土壤环境调查、分析测试、风险评估、治理与修复工程设计和施工等环节的成熟产业链。
从立法上看,要探索地方法规、制度的制定,多渠道解决土壤修复资金问题。如,明确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体制、具体标准、制度依据、责任追究;设定从事污染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资金、技术、人员等标准;建立健全多渠道、多方式筹措污染场地风险控制和治理修复的投入机制。(来源:21财经)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357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