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强化责任意识,练好履职本领,以务实行动和履职实效,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是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民革江苏省委会主委、时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星莺在江苏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专程看望民革界别、民革在其他界别的江苏省政协委员时所作的殷殷嘱托。
中共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江苏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式上专门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而团结奋斗》的讲话,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了动员和部署。
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在江苏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民革江苏省委会聚焦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交大会发言8篇和集体提案22篇,内容涵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养老服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医疗服务、法治营商环境、昆台产业合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小学课后服务等方面。会议期间,民革界别、民革在其他界别的省政协委员以饱满的参政议政热情,积极发声、竭诚建言、尽心履职,唱响了民革好声音。
建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制造强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继续下功夫。江苏当前正在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力抢占数字经济“关键赛道”,扎实推动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而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成为制造业开创未来的关键选择。经过调研,民革江苏省委会发现,江苏省在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企业顾虑于转换成本高、短期收益低、试错风险大,实施改造的内生动力不足;二是支撑改造转型的供给能力仍有缺口,掌握核心技术、两化融合复合能力突出的领军型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供给依然不足。
会上,民革江苏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奚爱国代表民革江苏省委会作了题为《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促进江苏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大会发言。发言建议,要增强企业转型意识和动力,让企业家“愿转”;广泛开展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咨询诊断服务,让中小企业“会转”;强化资金要素支持,让中小企业“敢转”。要强化转型资源和能力供给,持续深入组织重点行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编制和迭代,推广低成本轻量化解决方案。要加强制造业数字化数据的采集挖掘,促进制造业数据安全高效汇聚共享。要培育企业质量管理数字化核心能力,注重数字化与企业管理相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要提升生产数字化技术创新水平,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
在汽车制造领域,智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汽车“新四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江苏转向制造强省的重要载体。目前,江苏已建成国内覆盖范围最广的车联网基础设施体系,集聚产业相关企业约400家,培育了“智能车辆、信息交互、基础支撑”三个垂直产业链,打造了2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建成省智能网联汽车标委会,完成车联网标准近20个,8个项目纳入工信部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试点,数量居全国前列。经过调研,民革江苏省委会认为,江苏智能车联网在商业运营、核心技术、政策支撑方面仍需加强引导支持,需要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集群。为此,建议实现车联网产业商业运营落地,开展车联网应用示范,推进数据平台互通共享;构建全行业参与的科研综合体,支持成立创新联合体等创新平台,推动交流协作、互认互通;引导产业集聚创新发展,适度超前构建道路测试、商业运营、路侧基建运营、汽车安全体系、新产品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体系。
聚焦“三农”,倾情服务乡村振兴
“三农”是民革参政议政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民革江苏省委会倾情服务乡村振兴,在种业发展、粮食安全、乡村建设、农民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有影响力的成果,《江苏省“退林还耕”政策推进的困境及建议》《推进江苏省粮食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等多件提案被中共江苏省委主要领导督办、批示。在今年的提案和大会发言中,民革江苏省委会有8件提案涉及“三农”领域,占比超三分之一,从地方高校赋能苏北乡村振兴、农业保险“兜底”、高标准农田建设、特色农机化发展、乡村建设工匠培养、传统村落保护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充分发挥资源和人才优势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本土建设人才培育工程,加强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和管理。而加强乡村建设工匠的培训和管理是保障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农房和村庄建设品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民革江苏省委会在提案《关于加强乡村建设工匠培训管理的建议》中指出,江苏省部分县(市、区)已经探索开展了乡村建设工匠培训管理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发挥了相应作用,但是,国家和省级层面缺乏制度保障,乡村建设工匠培训与职业技能认定联系不紧密,乡村建设工匠管理体系尚未建立,相应的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缺陷亟需破解,为此,建议进一步推进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强化政策支持,支持工匠就业创业。
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粮食安全,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农田亩均产量的有效手段。民革江苏省委会在调研中发现,江苏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不平衡,南北差距较大;建构管护机制不健全、配套不到位;农作区生态问题较为突出,农业技术人员不足,农民专业能力不强,水利、农业等专业人员严重匮乏,乡镇级技术人员更少,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尚未掌握现代生产技术,影响高标准农田维护和使用效率。因此,在提案《关于加强江苏省高标准农田管护利用的建议》中提出,完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运营管护机制,严格落实保护利用政策,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化肥使用“双减”、“净土”等“三项工程”,吸引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下沉,加强新型农民培训。
关注“民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共江苏省委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部署中要求,必须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民革江苏省委会在“民生”课题上不断发力,打造健康中国发展大会参政议政品牌,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开展“加快推动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评估机制落地实施”课题大调研,围绕就业、健康、保障等民生课题积极建言献策,调研报告和建言获得民革中央和中共江苏省委主要领导批示并实施,取得显著成效。在今年的提案和大会发言中,民革江苏省委会半数以上提案关注养老、教育等“民生”课题,在参政议政中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老一幼”关乎千家万户、关乎江苏未来。在养老方面,民革江苏省委会分别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规范医疗陪诊服务、出台江苏省统一的长期养老护理保险政策及推广“时间银行”社区志愿服务互助养老模式等建言,助力养老服务。江苏省政协委员、民革泰州市委会主委、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周国翠提出,要破解农村养老服务难题,需要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软硬件建设,合理统筹空置住房资源,因地制宜,科学推进财政支持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江苏省政协委员、民革无锡市委会副主委、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保海燕认为,可以推广“时间银行”社区志愿服务互助养老模式,建立由政府主导的“时间银行”线上平台,依靠数字技术,实现“时间银行”数据的统一管理,利用区块链技术可追溯与无法篡改的独特优势,实现“时间币”的跨地区、跨时间通存通兑,提升社会公信力,提高民众参与度。在教育上,民革江苏省委会持续关注“双减”后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江苏省政协委员、民革宿迁市委会主委、宿迁市审计局局长王新明表示,只有课堂改变,学生才会改变,要积极推进课堂改革,让课堂成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优化延时服务选项;完善评价机制,加强教育督导,科学规划普职教育体系。
唱响“文化”主旋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并明确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会议期间,民革江苏省委会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补足保护传承短板做足乡村历史文化特色的建议》《关于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中苏商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的建议》等4篇提案,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做文章,唱响文化主旋律。参会委员还在大会围绕“坚持文化自信自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主题举行的联组会议上踊跃建言、积极献策。江苏省政协委员、民革江苏省委会常委、民革连云港市委会主委马强认为,江苏地方戏曲有昆曲、淮海戏、淮剧、锡剧等20余个剧种,非常丰富,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当前地方传统戏曲发展面临困境,如受众面变窄,作品缺乏精品、缺少时代气息,专业院团发展步履维艰、专业人才匮乏等,建议从设施、人才、内容、项目上深入挖掘,进一步丰富文化大省的内涵。江苏省政协委员、民革江苏省委会常委、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马俊亚建议,要加强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不断彰显乡村历史文化特色,系统全面地保护传承乡村历史文化,开展乡村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行动,摸清家底情况;建立乡村历史文化振兴专项资金,集聚各方英才;提炼乡村历史文化优秀内核品牌,做好规划设计;保护乡村历史文化良好生态,推动融合发展;建立乡村历史文化振兴评价机制,做好督查考核,全方位推进乡村历史文化保护。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关键之年。陈星莺表示,民革江苏省委会将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担当作为自觉,把握历史机遇、锚定目标任务、广泛凝心聚力、勇担光荣使命,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展示民革新面貌、实现民革新作为。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7130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