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四次鲜为人知的台湾之行

发布日期:[ 2005-10-24 ]   点击:[ 5976 ]


           (摘自《炎黄春秋》2004/12/09 )

                    作者:何标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同祖国宝岛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四次访问或过境日本霸占下的台湾岛,在台胞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曾激发起台湾民众一系列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在他75年前3月不幸逝世时,期盼中国革命成功从而摆脱殖民统治的台湾同胞,对他们十分崇敬的一代伟人,表达了深深的哀悼。

  1894年,孙中山创建推翻清朝的革命团体兴中会,翌年清朝政府甲午战败,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两年后,革命党人陈少白向孙中山谏言:到台湾去活动“以联络那里的中国人,发展势力”。经孙中山同意,陈赴台并在台北秘密发展数名会员,于1897年冬建立了兴中会台湾支会。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两省兴起,孙中山乘机在广东积极筹划惠州起义。当年9月25日,他独自从日本到达台湾,在台北新起町设立指挥所,从日本运送军械、武装人员和经费到祖国大陆,并拟“观察华南局势”俟机潜返内地;同时,他已在日本友人山田良政建议下,争取到日本驻台总督儿玉源太郎的协助。孙中山抵台时,受到儿玉等日方官员的迎接。10月8日,孙中山在台北指挥了惠州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也取得了活捉清将杜凤梧、缴获洋枪七百多支、子弹五万多发的胜利,冲击了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
  
  儿玉源太郎等人所以愿意协助孙中山,一方面是八国联军侵华,清朝政权岌岌可危,日本政界对孙中山推翻清朝的革命,抱有他们自己的目的和期望;另一方面,是企图借用孙中山的声望,帮其稳定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但正当此时,日本政局发生变化,继任首相的伊藤博文,不准台湾总督与中国革命党人继续保持联系,致使孙中山在台扩展革命的计划落空,不得不于11月10日离开台湾,孙中山首次的台湾之行,历时44天。
  
  1905年8月,孙中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建立了同盟会。1910年7月同盟会台湾分会宣告成立,成员曾发展到76人,因受日本当局的排斥与限制,分会成立4年后,被迫宣告解散。
  
  辛亥革命胜利不久,军阀袁世凯出卖革命,孙中山组织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从福州取道台湾东渡日本。途经台湾时,日当局畏惧孙中山与民众接触而掀起台胞的民族情绪,因此警卫森严。孙中山为此闷闷不乐,短暂停留后即离台。在台北住过的“梅屋敷”旅社,现改建为台北市国父史迹纪念馆,是唯一保存至今的孙中山赴台历史遗址。
  
  1918年,孙中山发动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护法运动(即所谓“三次革命”)失败后,再次由汕头经台北东渡日本。当时,他很想在台北同台胞会面,以宣传自己的主张,唤起台胞的民族意识,鼓舞他们的爱国精神。但日本当局用种种办法阻止他同台胞见面,而不得不于次日离台赴日。
  
  1924年11月,孙中山为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反对封建军阀和国民党右派分子的分裂活动,促成“国民会议”召开以共商国是,自广州乘船北上,途中经停台湾但未上岸。这是他第4次,也是最后一次旅经台湾之行。
  
  据“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1年出版的《台湾省通志》刊载,孙中山在病中曾留言:日本必须放弃与中国所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应在台湾实行自治等。说他“虽在病中,仍念念不忘台湾同胞,关心台湾同胞的革命事业”。孙中山为中国民主革命鞠躬尽瘁以及他对台湾同胞视为一体的关注,在爱国台胞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 万鄂湘率队赴江苏就中医药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