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民革情
发布日期:[ 2012-05-09 ]
点击:[ 5676 ]
李海荣
幼年时,我只知读书,希望凭借聪颖和刻苦学好本领,改变家庭的艰难处境。长大后,一心追求进步,为实现天真的抱负竭尽全能。可文革的疾风暴雨将我的梦想全都化为泡影,一个挣扎在饥饿边缘的二等知青,所有美好的前途、理想都成为虚无缥缈。我只能在迷茫、困惑中艰难前行。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时,我不仅在经济方面得到了充分改善,而且在政治待遇上也有了彻底的改变。温饱之余,我心底的追求又暗暗萌生。而恰逢其时,我知道了民革,但儿时从书本上、电影里对国民党形成的不良印象,很不容易改变。不过,我慢慢了解到,民革主要是由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组成的一个民主党派。他们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这种精神,也正是我愿意为之终生努力的追求。
可是,我扪心自问,我能成为民革团结的对象吗?在疑虑中,我向民革连云港市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漫长的等待中,我担心自己不是那么优秀,我后悔自己年轻时的许多无知,我自责自己虚度了过多的大好年华,在忐忑和焦虑里,我默默等待了4年多。我坚持自己的选择,既然郑重地向民革组织提出了申请,那就应该以民革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不断地反省和鞭策自己,努力向民革组织靠拢。1993年,我终于如愿以偿,正式加入了民革,实现了我多年的梦想。
如果有人问我,加入民革你得到了什么?我会说,我最大的收获是有了归宿感,有了家的感觉,有了人生的目标,有了奋斗的力量。参加民革后,在一次次的座谈学习中,老前辈们通过点点滴滴的言传身教,道出了他们朴实无华的历程,也让我真切感受到民革老同志的可敬可亲。他们多奉献,少索取,兢兢业业,以身作则。我想,正是他们的平凡,才积累起了民革的伟大。我坚持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工作,严于律己,认真学习,团结同志,时时处处想到自己是一名民革党员,大事小事想到要为民革争光。在加入民革后不久,我就被选举为民革海州支部副主委。我感谢同志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我也坚持以心怀博爱的中山先生为榜样,以阳光的心态对待支部的每一位同志,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在我担任副主委期间,我们支部由于坚持学习制度,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积极投身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努力完成民革市委部署的各项任务,因此,被评为民革省委先进支部。
加入民革后,我通过学习,真切地理解了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含义,也以坦荡的心怀,分清家国,认识自我,逐步提高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明确人生的目标。只有真正理解了民革的精神,才能看轻个人得失,坚持服务社会,促进和谐,勤奋做事,淡定生活。我在海州支部担任了两届主委后,因工作需要,又安排我当副主委,我一如既往的努力,支持主委工作,团结支部其他同志,继续将海州支部的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许有人奇怪,你的角色转换了,怎么还做得这么好?我想,都是民革的工作,只有添砖加瓦的责任,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力,个人的所有成绩,都是组织培养的结果,继续努力是应该的,消极推托是错误的。通过全体支部党员的共同努力,2010年,海州支部被评为民革全国先进支部。在欢庆我们取得如此荣誉的同时,我为其中有我的一份努力而自豪。
我们连云港民革有着自己的许多优良传统,而最令我难忘的是每年一次的中秋座谈会。通过座谈会,我们体现了团结,体现了敬老,体现了家一般的温暖,我们向老一辈汇报一年中自己的点滴进步,也借此机会进一步聆听老一辈心中那百年波涛的澎湃。年轻人说今天,年老者说昨天,大家一起说明天,那欢聚一堂的浓浓的团圆情调充满了家的温馨。我更是怀着感恩之心多次参加中秋盛会,她对我更有着特别意义。在我出生前,我的父亲就去了台湾,直到1989年台湾解禁后,父亲才急匆匆赶回来探亲,如山的父爱虽然经历了40年的冰封,但让我感受到的依然还是火热,也如同春雨适时地给干渴的枯苗送来了滋润。而让我愧疚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我的小家至今没有真正过一个团圆的中秋节。遗憾之余,我想起,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在两岸和声四起的今天,我更急切地盼望祖国早日统一,只有祖国真正实现了统一,我的小家才会有真正的团圆。
参加民革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最正确的选择,民革是照亮我人生行程的明灯。在民革这个大家庭里,聚合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负、有知识、有作为的社会精英。我庆幸能经常面对这样多优秀的楷模,能长久地沐浴在如此团结奋进的氛围里,帮助我逐渐形成受益终生的世界观,促使我更积极地为民革做出自己的奉献。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革在祖国统一和祖国建设上的贡献会越来越大,我深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