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在心中的水声
发布日期:[ 2013-03-14 ]
点击:[ 5418 ]
华洁芸
驱车出发,驶向中山陵,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把我从齿轮般吻痕紧密的现世生活中拽了出来,都市的喧嚣,像车后扬起的飞尘一点点退远了。
从城墙根下一掠而过的深秋的花树,从静谧盈盈的紫霞湖水,浮现出了民国初年的天空,民国初年的城堞和月亮。一大朵一大朵激荡的云从我头顶飞过,我听见了先驱者奔走在山道上衣袂飘飘划破空气的声音。
蹉跎不觉,已经一百年了。一百年,就像一首歌里唱的,“民国清风”早就四散漂流。中山先生,你端坐在陵寝厅堂是不是目睹了中国发展的辉煌变迁?紫金山上你的陵墓前,是不是已经络绎不绝地接受过海内外追随者的景仰?
我把注意力放到中国许多思想家的生活方式,我发现,思想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聊作摆设的观念模式,而是在于他的行动的箴言体系。人生活在思想中,按照内心的信仰和原则指导生活,这是长于实践的东方思想特质。在我阅读一百年前的革命先驱的文字时,我认为,先生的思想是民革的组织信仰。阅读中,心智碰撞的愉悦,让我觉得先生尽管生活在一个遥远的年代,但思想的契合是可以超越时空的。
2007年冬天,一本薄薄的遴选了孙中山先生部分文字的小册子伴我度过了许多阅读时光,书名叫《爱国、革命、不断进步——中山精神读本》,那时我加入民革不久,欣然接受了政治交接活动中一次检验成果性质的比赛任务,代表支部去演讲。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执教二十多年,在处理读书利己与教书利他这对矛盾的过程中,我一直以大道精神作支柱。那个冬天,我惊喜地发现,孙中山先生极力推崇的“天下为公”正是对大道精神的最好诠释,我为自己在一个世纪后有幸和一代先驱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而心潮难平,真诚地为思想亘久的力量激动着。屋外,雪花悄然无声扑落,我想象着紫金山上那一夜肆虐的风雪,想象着长眠者的胸膛正随着大地的节律微微起伏,我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天道循回,精神不泯……
这一切在我再次走上中山陵时,就有了最真切的体验。不知道是人向阶上走去,还是阶向人劈面迎来。相看两不厌,你会一下子感觉与天地亲近了许多,与先驱心气相通。紫金山中山陵,苍松翠柏,气度不凡。对,那是一种韵,静静的,淡淡的,稳稳的,气宇轩昂。
于是革命者的思想风起云涌。“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是走在时代前列;“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是社会责任;“振兴中华”是呐喊;“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是誓言。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引领了中国民主革命,在他的领导和影响下,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了,进步的闸门开启了。这就是先驱者思想上的伟大。
我有幸代表无锡民革向先生坐像敬献花环,全身沐浴着众多拜谒者惊羡的目光,因为“民革”组织闪耀的光辉,那一刻更坚定了我的信仰,混沌中似乎触摸着一片光芒,心中升腾起满腔的自豪,想到了在万物中亲证真理的东方哲学思想。
服务社会,在本职岗位努力奉献。身处民革,五年的静观和行动,在思想的不断深入中,我教书、育人、写作、讲学、参政议政,关注民生,不断进步,不断获奖,最高走到了全国的领奖台上。从民主到博爱,倾尽力量,得到了所有师生的赞扬。
一个清醒者,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总该按照一个知识人的良知和内心原则生活。我牢记中山先生“政治的成败,取决于人心的振作或萎靡。”先生说“如果人的心里相信事情可行,则移山填海的难事也能够办得到,相反,如果人心里不信事情可行,那么即使是反掌折枝这样易做的事也无收效的时候”。先生实在是一个“革命哲学家”。
回首前朝,风云过眼,远眺烟岚,风尘潇洒。而今一切俱往,拨开时间的尘埃,激动我的仍然是革命先驱者思想清冽的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