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香港曾做过一次题为《读书与做人》的讲演,其中说:“在课堂读书求学,那只是学‘做人’的一部分;将来出了学校,有了职业,还得要‘做人’。‘做人’圈子大,职业圈子小。做人当有理想,有志愿……因此,读书先要有志;其次,当养成习惯,离开了学校还能自己不断读书。读书亦就是‘做人’之一部分,因从读书可懂得做人的道理,可使自己人格上进。”而所谓“做人”,就是要立志做一个“理想标准高的人”。
因此,“志存高远”“书香致远”等古训,历来被师长们用作劝勉年青人的励志之语。那么,什么才是“高”,什么才是“远”呢?
众所周知,“远”自然是远方的意思,那远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地方?难道仅仅是那些山奇水秀风景好的观光去处吗?根据大自然和社会的规律,水“往低处流”,人却须得“往高处走”,因此,远方一定就是这个世界上那些“高端的地方”!
所谓“高瞻远瞩”,因为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视野才最广阔,胸襟才最博大,这样的人生才最有意义和价值,而人自己也最能享受到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豪,甚至自傲。
“最是书香能致远,从来文雅气自华。”身在发展中的中国,在一个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世界上谋求生存和发展,那么,一个人就该以学业为人生的支点,在职业的道路上保持“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接社会之地气,与时代共进步,求人生之幸福吉祥。
(上)
“阅读,终身的承诺”——“如果现在不读书,什么时候读?如果自己不读,又有谁可以替我读?”“抖落一身庸俗,做一个有气质的读书人”“书柜代替酒柜;书橱代替衣橱;书香代替酒香;书桌代替牌桌”“远离知识,就是走近无知”“愿天下人全是爱书人”……,这一系列宝贵的见解和珍贵的理念,都记录在台湾阅读推广名师高希均先生的随笔集《阅读救自己——50年学习的脚印》中,该书由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并很快获得重印。
高先生出生于1936年,江苏南京人。1949年随其双亲到了台湾,先后就学于台北职业商业专科学校及位于台中市的中兴大学。1959年赴美留学,主修经济学,于1964年获得密歇根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然后执教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河城校区)经济系三十余年。1981年,他创办《天下》杂志,次年又创办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86年创办《远见》杂志,2002年,创办《小天下》少儿读物等。在教育界,他先后获得美国杰出教育家(1971年)、威斯康星大学杰出教授奖(1974年)及荣誉教授(1998年)、台湾中央大学荣誉教授(1999年)等荣誉。作为台湾远见·天下文化事业群的总裁,他确立其文化愿景为“传播进步观念,丰富阅读世界”,而他也一直在台湾倡导“读书运动”,呼吁建设“书香社会”。
高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媒体人、经济学家和教育家,著述有20余种。自1989年以来,他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图书有《经济人、社会人、文化人》(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三联书店1996年版)、《观念播种》(三联书店1998年版)、《构建一个干净社会》(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经济学的世界》(与林祖嘉先生合著,三联书店2000年版)、《观念创造奇迹》(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及上文提到的《阅读救自己——50年学习的脚印》(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等。
高希均先生是知识经济社会中“学而优则企,企而优则文”的范例。须知,一个人靠常识可以在社会上生存,凭知识可以在职业上发展,借学识可以在事业上获得成功,而在常识、知识和学识差不多等量的情况下,还有两个“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见识”和“胆识”。
古训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惟其见多,才能“识广”。而“见”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读有字书”之“见”,一种是读“无字书”之“见”,也就是熟在人口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见多识广,才能洞悉幽明,透过社会现象看事物本质,真正提升自己对社会上是与非、善与恶、风险与机遇种种矛盾的正确判断能力。因此,见识是高于常识、知识和学识的东西。然而仅有“见识”仍然不够,人生还需要有“胆识”。
“两军相遇勇者胜。”所谓“胆识”,是一种自强自信的心理,一种当机立断的能力,一种敢于承受风险的勇气。畏惧、胆怯、退缩,是人生进取道路上的最大心理障碍。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沉浸在“温水煮青蛙”的状态,让岁月把自己的棱角消磨,日趋平庸而不自知。而胆识是一种把信奉的理念及理性的判断付诸践行的担当,是一种创造性、执行力的实验过程。而高希均先生追求并执著学业、职业、事业、志业的过程,具体而生动地诠释了“人生五识”的辩证关系,而这一切,都与其保持“终身学习”的信念和行为是完全密合的。
(中)
自2014年春以来,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连续六年被写进国务院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也先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颁布,先后于2017年3月1日和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
在“两法”中,国家对于各级政府如何保障和促进“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有了明确的条款规定。可以期待,随着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多方联动、协作推进,一个举国上下合力共建“书香中国”社会阅读基础的文教态势有望形成。作为南京大学教授,“书香江苏形象大使”及“全民阅读十佳推广人”之一,我对于如何具体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既有与朱永新、曾祥芹、赵丽宏、邬书林、聂震宁、王余光等全国阅读推广名师的共识,也有一点个性化的执念。
我认为,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既要全面深耕,又要重点拓展,更需要倍加重视阅读推广具体活动的效能提升。因此,要深入构建并不断创新“学习型家庭”、“书香校园”、图书馆及出版社读物推广这“三位一体”的全民阅读推广机制,要组合性地发挥全民阅读全方位、多层面、深层次的文教功能,要切实重视全民阅读中外古今优良读物的资源供给。在全民阅读推广的方法论上,要注重分级阅读、分类阅读、分众阅读、分时阅读和分校阅读推广的组合,各用其长,互补其短,殊途同归。在任江苏省政协委员、常委期间,我还通过政协提案,建议和呼吁江苏省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建立江苏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及南京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并推动和支持全省各地、县级市等,都要在新的“五年规划”内尽快建立建制独立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健全全省的少年儿童图书馆系统,因为万户千家和千家万户的家长们有需求,一茬又一茬的娃娃等不起。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除了自著《秋禾书话》《书来话长》《藏书与读书》《中国旧书业百年》及《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等十余种,在书名中都嵌有一个“读”或“书”字的随笔文集外,还联合友生们共同合作,不断与时俱进地编著并出版了多种弘扬书香、助推阅读的主题读物,既为全民阅读活动增添了有益的读物资源,又培养了全民阅读推广事业的后起之秀。
从《中国读书大辞典》到《中国阅读大辞典》,从《中华读书之旅》到《全民阅读推广手册》,从《全民阅读参考读本》到《全民阅读知识导航》,以及先后策划选题并参与主编的“华夏书香丛书”“读书台文丛”“凤凰读书文丛”“全民阅读书香文丛”“校园书香阅读文库”及“书香中国·全民阅读丛书”等,在这数十百部的书香主题读物中,其人文宗旨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尽量多地培育“读书种子”,积极营造“读书氛围”,推动“全民阅读”的社会化进程。
如《全民阅读推广手册》《全民阅读参考读本》(均深圳海天出版社2011年版)与《全民阅读知识导航》《中国阅读大辞典》(均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陆续问世后,被业内人士称为“全民阅读推广四书”,很快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提升阅读推广人群体知识力和学习力的重要参考读物,也是我在全国各地所作《读书与人生》《一种家风是“书香”》及《最是书香能致远——读物选择与幸福追求》等阅读推广品牌讲座中,推荐给听众的“文化食粮”的一部分。
其中与金陵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李海燕联合主编的《全民阅读知识导航》(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旨在为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一份切实的知识指南。全书以“亲子阅读与儿童导读”“校园阅读指导和推广”“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及“阅读推广的文化创意与活动创新”五个主题,整合有关阅读文化学的知识和阅读推广案例,内容涉及全民阅读人文理念的由来及其发展、家庭与校园阅读推广的成功案例,以及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转型和升级等,是一部便携式的概述性读本。
(下)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丹桂有根,生于书香门第;黄金无种,出在勤俭人家。”其中的人文理念,在传统社会深得小康之家的认同和推重。
通过多年来,我在南京大学从事中国图书文化史及阅读文化教学、科研的心得,以及走进包括民革、民进组织等在内的社会各界,通过讲座、专题报告、分享会等全民阅读推广的具体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夯实“书香中国”的社会基础,可持续地做好全民阅读推广的最基础环节,是“学习型家庭”的构建。
因为读书的情意,尤其是读好书、名著、佳作、经典的优良习惯,要从娃娃抓起,要从以书香文脉为家风传承的“学习型家庭”抓起,要从培养孩子对童书佳作、文艺名著及科普好书的阅读情意抓起。或如现代文学家梁实秋先生所说:“一个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书房的用途是庋藏图书,并可读书、写作于其间,不是用以公开展览藉以骄人的。”
三联书店2018年出版的《大户人家》的作者,是中华老字号——王开照相馆的原总经理孙孟英。她在序言中说:“笔者通过采访当年大户人家的‘小少爷’和‘小姐’,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口述资料和鲜活精彩的动人故事……从小得接受严格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教育,遵守祖传的清规戒律。在对小孩的教育方面,大户人家抓得非常严,小孩不分男女,只要一到学龄就必须在家里学习《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弟子规》《千字文》《女儿经》等”,“大户家庭的长辈在教育孩子时,特别讲究一个‘礼’字,一切都必须以礼为重,从小必须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一言一行,都要围绕和符合‘礼、义、仁、智、信’这一高标准,目的就是要把小孩培养成有文化、有教养、有品位的有用之人。”
各级各类学校作为学生心智成长的重要教育场所,是推动“书香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要特别重视全民阅读的中枢环节——“书香校园”的构建。所谓“书香校园”,必定是以“学业”为基础的公民素质教育主题联系在一起的,是以“书香”为校风核心的“学习型校园”联系在一起的,是以师生教学相长为本的人文氛围联系在一起的。
“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当代教育家,现任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先生提出,期待“人人溢书香”“处处有书香”“时时闻书香”“好书飘书香”。在《有“书香”才有“精神故乡”——我心目中的“书香社会”》一文中,他特别指出,“老师要读书,这是‘书香社会’的关键人群。关键人群抓好了,整个社会的推动力就会很强……阅读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情,是所有学科的事情。包括科学、人文、艺术,如果没有阅读的教师,永远培养不出来阅读的学生。”他还强调,“不管哪个图书馆,它都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的阅读,尤其是儿童阅读。一个人一生阅读的种子,可能是在青少年时期才能真正扎根”。
对于“学习型家庭”,特别是“学习型家长”的培养,以及“书香校园”,尤其是“学习型家长”的培训,作为社会主业的图书馆及出版社来说,实负有非常重要的人文使命。就图书馆而言,作为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其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为书找人”和“为人找书”,“把最恰当的书,提供给最适合的读者”;而出版社,作为主要的市场经营和图书编辑出版单位,其重要职能之一,就是“编好书”“出好书”和“卖好书”,通过图书市场,“把最好最美的读物,提供给最需要的顾客”。
曾经担任国家广电新闻出版总局副局长的邬书林先生,在“华夏阅读论坛”的主旨报告中,总结了人类共同的六条重要阅读经验,他把“编辑、出版好书精品,重视数字化时代的阅读”,列在“读书要从娃娃抓起”“大力抓好校园阅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积极倡导‘终身阅读’,构建社会书香氛围”之后,认为“编辑、出版工作者要多出好书,追求出‘精品书’,让不断完善的图书市场拒纳‘垃圾书’,这是我们的文化责任和社会使命。”朱永新先生则认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有没有书店,这是‘书香社会’最基本的条件……实体书店是一个城市的精神风景线,一个城市有没有文化,有没有品位,在于这座城市有没有一些上档次的、够水准的书店。”
三年前的4月23日,也就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的当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先生在《团结报》头版,发表过《书香社会共筑梦》一文。他结合自己求学、执业并从政的心得体会,号召人们应“通过不断地读书学习,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从政行为中”。他恳切而精要的意见,应该成为民革各地组织建设“学习型机关”,广大民革党员自建“学习型家庭”,并参与推动“全民阅读”基本文教国策落到实处的精神指南。(2020年3月26日于金陵雁斋山居)
作者简介:徐雁,笔名“秋禾”。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1984年毕业,曾任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江苏省政协常委,以及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国家教育部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暨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图书馆学会阅读与用户专业委员会主任等。现为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江苏省南社研究会会长。著有《转益集》《越踪集》《中国旧书业百年》,主编有《全民阅读书香文丛》《书香中国·全民阅读丛书》等数十种读物。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1017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