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珍贵的照片
发布日期:[ 2013-01-17 ]
点击:[ 6779 ]
——从冯玉祥将军的一张照片说起
李江越
在我的相册里珍藏着一张冯玉祥将军的照片,这张照片是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毛应粹女士生前将照片原件翻拍后赠予我收藏的。
照片上冯玉祥将军身穿黑色中山装,和蔼敦厚、气宇轩昂。照片贴在衬纸上,在衬纸的右上方端正地写着“吟槎弟台”,衬纸的左下方是落款“冯玉祥.三四.九.二”,并加盖了冯玉祥将军的印章。
吟槎即是毛应粹女士的父亲,常州市基督教堂牧师毛吟槎先生。
说起冯玉祥将军和毛吟槎先生的交往,自然要说起冯玉祥将军的基督教信仰。
少年时的冯玉祥并不信仰基督教,甚至对这个“洋教”怀有了仇恨。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冯玉祥看到愤怒的拳民因为洋人平时作威作福而迁怒于传教士,要杀掉保定一座教堂的教士。这时一个女教士突然提出了只杀她一人而释放其他传教士的要求。这给冯玉祥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对基督教这个“洋教”产生了好感。
1905年,冯玉祥因病住进了北京的一所教会医院。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冯玉祥很快康复了。当他向医生表示感谢时医生却说:“不要谢我们,请你谢谢上帝。”这让冯玉祥很受感动。冯玉祥看到基督徒中没有人吸食鸦片;男女平等,都能读书;妇女不缠足;都有正当的事业,没有游手好闲的人。从此,冯玉祥对基督教的态度就大不相同了。
1917年,冯玉祥在北京亚斯立堂(今崇文门堂)接受洗礼,成为了基督教徒。此后,人称基督将军的冯玉祥对信仰怀有着极大的热情。1921年,冯玉祥将军出任陕西督军,与陕西圣公会牧师董健吾、浦化人情同手足,聘请了董、浦两位担任随军牧师。后浦化人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委员、宣传部长。1935年7月,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遭到破坏,浦化人被捕。1936年,经冯玉祥将军出面营救而获释。此时同为地下党员的董健吾安排浦化人到基督教出版社广学会工作。而进入广学会工作需要两位担保人。董健吾找到他的同学毛吟槎,请他一起为浦化人作担保,毛吟槎当即为浦化人作了担保。
毛吟槎先生是苏州人,生于1891年。幼年时的毛吟槎在苏州教会小学读书,后在教会学校任教。青年时期的毛吟槎深得华人牧师李仲覃先生(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的祖父)的器重,从而成为其得力助手。1913年,毛吟槎经李仲覃牧师推荐由美国监理公会保送至南京金陵神学院深造。1916年春,毛吟槎从金陵神学院毕业,是金陵神学院首届毕业生。之后毛吟槎先生先后在常州、苏州等地教会工作。
在苏州工作期间,正逢五卅运动爆发,毛吟槎和工人领袖刘定邦、郑修武、沈企新等组织苏州铁机工人开展声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毛吟槎携全家辗转迁往内地,开展抗战救亡运动。1938年春节后,毛吟槎见到了从前线回到武汉的冯玉祥将军。冯玉祥将军和毛吟槎先生一见如故。冯玉祥将军首先感谢毛吟槎先生在上海对浦化人的帮助。当听说毛吟槎先生历尽艰险将全家十二口人带到武汉时,冯玉祥将军连呼不容易。
1938年3月6日,抗日战争中华基督徒全国联合会在武汉召开成立大会,冯玉祥、孔祥熙、邵力子、王世杰等参加了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冯玉祥将军当选为会长,之后毛吟槎当选为总干事,第二天的《新华日报》予以了报道。
会后,冯玉祥将军奔赴了抗日战场,毛吟槎牧师在后方继续着抗日救亡运动。毛吟槎先生先是在昆明,后辗转到达重庆。此时重庆频繁遭到敌机的轰炸,到处是残垣断壁,狼烟弥漫。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加上重庆阴湿的气候毛吟槎先生病倒了。冯玉祥将军看到后,既心痛又不平。心痛的是毛吟槎先生的健康,不平的是为什么外国牧师有铺着地板的洋楼住,而中国牧师,就这样可怜?冯玉祥将军立即给毛吟槎牧师修好了房屋,并铺上了木地板。
在冯玉祥将军帮助建起的这几间狭小的房子里,毛吟槎先生恢复办起了一所小学,叫启明小学。之后又在冯玉祥将军帮助下办了一所中学,冯玉祥将军担任该校的董事长,毛吟槎先生任校长。冯玉祥将军原名基善,为感谢冯玉祥将军的帮助,学校定名为敬善中学。1946年,革命烈士江竹筠(江姐)为掩护身份开展革命活动,曾在敬善中学担任兼职会计。这两所学校当时在重庆有着很大的影响
说起抗日,冯玉祥将军率先士卒,堪称楷模。他在曾写下“革命安有息肩日,抗日方为绝顶人”的诗句。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将军就积极主张抗日,他数次致电南京政府,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冯玉祥将军积极支持十九路军英勇抗敌,强烈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冯玉祥将军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组建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亲任总司令。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后来,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内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蒋介石接受了联共抗日的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七·七”事变后,冯玉祥将军先后担任了第三战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之后冯玉祥将军尽管因受到排挤而离职,却仍然奔走在湘、鄂、豫、黔、川等省,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在重庆,冯玉祥将军发起组织“利他社”和抗日献金运动。毛吟槎和陶行知、张雪岩、老舍、吴组湘、赵望云、沈天灵、唐亚伟等积极参加“利他社”组织的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献金运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诏书,9月2日上午9时,日本投降仪式在位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这一天,山城重庆已成为欢庆的海洋,人民燃放着鞭炮,挥舞着龙灯,高呼着“胜利万岁”、“和平万岁”的口号,奔走在山城的大街小巷。这一天,冯玉祥将军在欢庆的人群中再次和毛吟槎先生相遇,冯玉祥将军将这张他非常喜爱的照片郑重写上“吟槎弟台”,签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三四.九.二,即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二日(1945年9月2日),并加盖了印章,赠送给毛吟槎先生,以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战胜利后,冯玉祥将军看到,许多当年共赴国难的知名人士和为国捐躯的阵亡将士的遗属此时却因为贫困体弱仍旧滞留后方,无法返回原籍。冯玉祥将军要蒋介石调拨轮船将这些人送回南京。为此,蒋介石专门调民联号轮船供冯玉祥将军专用。1946年5月30日,在冯玉祥将军的安排下,毛吟槎先生全家和冯玉祥将军一起乘坐民联号由重庆顺流而下返回南京。同船的有李济深、谭平山、褚辅成、侯外庐、王宠惠、徐悲鸿以及宋哲元将军和张自忠将军的遗属等八百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民联号轮船上经冯玉祥将军介绍,毛吟槎先生结识了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在民联号即将抵达南京时,徐悲鸿先生画了一匹马赠送给毛吟槎先生作为纪念,此画作在“文革”中遗失,使得毛吟槎先生遗憾不已。
在南京与冯玉祥将军告别后,毛吟槎先生先后在苏州、湖州、常州等地教会工作。而冯玉祥将军因反对内战,再次受到打压而被迫赴美考察水利。
1948年元旦,冯玉祥将军和宋庆龄、李济深等国民党内的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冯玉祥将军当选为中常委、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并和宋庆龄、李济深等爱国民主人士一起,响应中共“五一”号召,和中国共产党一起战斗,共同迎接全国的解放。
正当毛吟槎先生满怀希望期待再次与冯玉祥将军见面的时候,却传来了冯玉祥将军在黑海遇难的噩耗,这使得毛吟槎先生悲痛万分。
1949年4月23日,正是江南莺飞草长、春暖花开的时节。毛吟槎先生先后拒绝了三个儿子请他同赴日本、香港和台湾的邀请,毅然留在了大陆,在他简陋的书斋里迎接解放军进城,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尽管经历了风风雨雨,毛吟槎先生始终坚持爱国爱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带领教会走在自养、自传、自治的道路上。
1979年,当听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的消息,正在日本大儿子家中探亲的毛吟槎先生毅然放弃了在日本的优越生活条件,回到祖国,回到了常州。
1980年,在常州市基督教第二届代表大会上,已90高龄的毛吟槎先生再次当选为常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在此后的两年里,毛吟槎先生为落实宗教政策、返还教堂房产而多方奔走。1983年圣诞节前夕,在毛吟槎先生的努力下,常州市基督教堂恢复开放。
1988年,98岁高龄的毛吟槎先生在《天风》杂志上发表文章《我与冯玉祥》。
1991年,毛吟槎先生在常州无疾而终,享年101岁。
今天,当我们打开尘封的记忆,再次凝望这张照片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爱国爱民的将军与一位爱国爱教的牧师之间的友情。更让我们惊喜的是,现存几种版本的冯玉祥自传和有关冯玉祥将军的传记,以及巢湖冯玉祥纪念馆和网上有关冯玉祥将军的介绍中都没有这张照片。这张冯玉祥将军的照片是不是还没有被历史研究者们所发现呢?是不是现存唯一的一张呢?我们还不能妄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张照片记录着抗战胜利的那一天,记录着冯玉祥将军对抗战胜利的喜悦和纪念,并且可以以此推定,这张照片是冯玉祥将军生前最为喜爱的照片之一。因此,这张照片就更显弥足珍贵了。
照片留给我们的疑问有待于我们在将来的岁月里去探究,去打开。而照片所蕴含着的先辈们的不屈精神和爱国情怀却在今天实实在在地鼓舞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带领着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