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不经意间,民革已伴随着“五一口号”走过了七十五年。今年市委会机关同志向我约稿,为此我重温了那段历史,对民革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历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先辈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可贵品质更加充满敬意。追寻着先辈的足迹,我内心不由升起一抹暖阳。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虽然自己的岗位平凡,但所奋斗之事的崇高让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是时代赋予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当英雄先辈之光烛照我时,扎根乡村教育的脚步就更加坚定。
还记得工作第一年,我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承担一个基础薄弱的班级教育教学工作。凭借着一股不言退的“犟劲”,我努力钻研教育教学,用满腔的爱心与耐心打开了孩子们的心结,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求知的潜能。当日历翻过365天,原来在全镇排名落后的班级蜕变成遥遥领先的排头班级。正是这样的磨炼,让我走上了快速成长之路,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教育教学钻研。通过孜孜不倦地学习,并在长期教学中不断挑战自我、磨炼自我,我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也日臻娴熟。
工作之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民革得以深入接触,一代代民革党员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以国家富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为己任,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精神让我倍受感动。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民革的宗旨和理念,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作风更让我心灵上得到触动。于是,我主动找到民革,申请加入组织,决心以民革前辈的精神感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服务国家和社会,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微光。
这种精神感召着我扎根乡村,默默育人。作为一名从小在乡村长大的教师,我深知乡村教育需要优秀教师,为此,我多次主动申请到偏远的乡村学校支教。2017年,洋河新区中欧133王园希望小学在当地政府投入和爱心人士的捐助下落成使用,急需优秀的教师资源。但因学校前身为一所教学点,且地处乡村,很多教师望而却步。我耐心劝说家人,改变了他们强烈反对的态度,毅然选择了离家30余公里的王园希望小学上班,开启了又一站爱的教育之旅。
在多年的教育生涯里,我最难以忘的就是在偏远乡村小学支教的日子。那一双双充满对知识渴望的天真眼睛和一张张让人心疼的黑黑面孔总是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并不停地呼唤着我回到乡村去。在全体老师的教育及爱的感染下,班级孩子幸福感逐渐增强,学习、生活、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指导的学生习作多次在省、市、县级比赛中获奖,在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知识能力大赛中更有八名学生获奖。
乡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呼唤更多的优秀教师。面对一群刚走上教学岗位、没有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作为教学骨干的我经常深入课堂,加班加点耐心指导。经过反复指导、交流、实践,青年教师们取得了长足进步,多次在省、市、区级各项教学评比活动中获奖。随着学校不断地发展,我获得了当地群众的充分认可,“静心坚守,做一名乡村孩子的守护者和乡村教育发展实践者”的步伐更加坚定。
这种精神感召着我潜心教学,笃学善研。怀着对课堂使命的“敬畏”和“担当”,我努力提高专业素养,从多种渠道汲取知识,在教中研、研中改,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路。构建了“和美助学课堂”模式,创设了宽松和美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更加自信,更加乐学。
我积极实践以科研促教学的理念,主动接轨海外先进教学理念。在接受省教育厅选派、赴加拿大进修归来后,我把学到的先进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摸索更加有效的模式,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近年来,在课堂教学大赛中,我先后两次获得省级一等奖,在省市级教师培训活动中多次受邀执教示范课,编写的教学设计及课件多次被省级媒体录用。主持的省级课题《小学作文教学活动化研究》和宿迁市规划课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均已顺利结题。我还先后参与了《科学教育 科学认读》《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研究》《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等三项部、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
这种精神感召着我积极履职,服务社会。2018 年,我光荣当选为江苏省人大代表,并于2022年再次当选。为了履行职责,全心全意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我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参与省人大、市政协、民革的相关课题,先后多次参加人大代表的考察和调研活动,积极提交有价值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其中两项提案和建议得到省政府、省人大专题督办,推动了我省“双减”等工作的开展。我在履职过程中积极联系各方人士,尽可能为困难学生多提供一些帮助,发起了四期爱心赠书倡议。同时我经常深入学生家庭,倾听来自一线的对乡村教育的期盼。“只要我还当一天代表,还做一天教育,我就要把这份爱心不断放大,等我干不了了,我也希望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乡村孩子更好地成长。”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乡村教育发展的承诺。
不忘来路,方能致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5周年之际,我决心以民革党员的执着信念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更大的热情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积极履行民革党员职责,并为此付出毕生的心血。这样站在未来、回首过往时,我必将无怨无悔,终生无憾!(作者系民革宿迁市党员、江苏省大代表、宿迁市政协常委、宿迁市洋河新区王园小学副校长)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3918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