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塑造高校民革支部的形象/民革江苏科技大学支部
发布日期:[ 2005-03-09 ]
点击:[ 4586 ]
民革江苏科技大学支部原名为民革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支部,成立于2001年6月。作为一个年轻的基层组织,本支部自成立以来,在民革镇江市委的领导下,在江苏科技大学统战部的指导下,经过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在支部自身建设、组织活动的开展和为学校与社会的发展进言献策、参政议政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加强和完善支部的自身建设。
本支部党员原归属于文教第一支部。2001年,因民革市委基层组织建设和华东船舶工业学院进一步做好校内民主党派工作的需要,经民革市委与华东船院统战部会商,华东船院的9名党员从文教第一支部划出来,成立了华东船院支部。三年来,支部发展了4名党员,现有党员13人。其中,离、退休同志4人,1人调离学校但仍为本支部成员,其余8人均为在职教工;具有高级职称者10人,除1名退休的老同志外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4人。
为了更好地发挥支部和全体党员在学校政治生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支部根据党员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
1、抓好政治学习,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素质。
党员的政治素质决定着支部的生命力、党员的精神状态和支部工作的开展。为了保证党员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始终与中共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我们支部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特别是每个月的支部生活,有计划地认真开展政治学习活动,加强对中共中央制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学习,加强政治理论特别是统一战线理论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紧密联系实际,通过座谈学习体会、畅谈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大好形势,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针对本支部年轻党员多,他们对民革历史不是特别了解的情况,我们非常重视民革党史的学习。为了加强对年轻同志的教育,培养作为民革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我们不仅要求党员学习有关民革党史的文件资料,还请本支部有十几年党龄的老同志杨立、沈嘉年等老党员,宣讲民革历史,请近几年来入党的年轻同志谈对民革的认识,谈参加民革以来的体会。
针对高校思想活跃的氛围和信息量大的特点,本支部在积极引导党员关注国内外大事,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同时,还结合不同时期的不同形势及时组织党员学习和讨论。
无论在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以及中共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作出的《决定》的过程中,还是在我国和国际发生突发事件的关键时刻,我们支部和全体党员的思想认识始终与中共中央的立场、政策保持一致。
2003年“非典”期间,本支部以电话通知的方式,要求党员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协助学校做好师生员工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抗击“非典”战域中,支部党员踊跃捐款,为夺取“抗非”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04年10月,与丹徒支部共同组织“学习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交流会”,探讨如何发挥参政党作用,围绕中共提高执政能力进行参政议政等。
及时有效地组织各种形式的理论和时政学习,不仅激活了气氛、增强了党员对政治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统一了支部全体党员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党员的整体素质。通过学习,本支部党员明确了作为一名民革党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懂得了应该以民革党员的党性意识,去认识、理解中共中央的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认识和理解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形势,特别要正确认识、理解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解决国内一系列重大问题和应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方略和相应的政策。
在加强和完善支部自身建设方面,本支部坚决执行了民革市委在不同阶段制定的政治学习计划、内容和具体部署,及时传达市委下发的有关文件,积极参加市委的各项活动。如组织了对《民革镇江市委关于开展“三增强、四热爱”活动的意见》的学习,推选代表参加民革市委组织的相关座谈会。支部党员还分别以撰写学习心得、参加镇江市委统战系统“三增强、四热爱”系列活动等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民革市委的《意见》。我们还请到境外学习、旅游回校的党员,介绍境外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杨立同志从西欧十国、非洲两国旅游回来后,支部就请他介绍情况,谈切身感受,引导党员正确认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深了支部党员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的理解。
2、要求党员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维护民革党员的良好形象。
本支部党员都是学校的业务骨干、原支部主委、学校社科系哲学教研室原主任王萍同志,调离学校后现担任镇江市副市长。大家都非常珍视和维护民革党员的良好形象,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得到广泛的好评。王加友同志留学日本几年,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近年来学术研究硕果累累,在国内外科学刊物上公开发表了多篇论文。去年回校后,受到校领导高度重视,被学校任命为材料学院院长,是江苏科技大学唯一的一位非中共党员担任院级一把手的同志;王萍同志在校期间发表多篇论文,组织的重点课程建设荣获了江苏省高校重点课程建设奖。魏敏同志承担大量教学任务的同时,不忘科研工作,公开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两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并荣获优秀教学质量奖、优秀论文奖、南徐学院教学特等奖等。袁苏同志荣获江苏省优秀电教制作二等奖和江苏省高校优秀论文三等奖;李文瑜、张惠进也分别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
3、加强管理,规范支部工作和组织生活制度。
民主党派的活动相对比较宽松,没有必要的规章制度容易造成组织生活的松散。本支部一班人都认识到,要使支部工作发展、进步,支部首先要有凝聚力,而搞好每月一次的支部组织生活,就是增强支部凝聚力的重要一环。
本支部自成立以来就严格组织生活制度,支部的三位委员(魏敏、李文瑜、袁苏)首先以身作则,对自己要求严格,并按照分工做好每次组织生活和有关活动的准备工作,积极为大家服务。
本支部的组织生活日,定在每月下旬的某一天下午。支部党员都非常重视组织生活,一些同志在活动前夕主动打电话向支委询问组织生活的确切时间,一些临时外出办事的同志也会尽可能赶回来参加支部活动。确有原因不能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都事先履行请假手续。王萍同志担任副市长,公务繁多,但也主动询问会议的时间,并要求支部每次活动都要及时通知她,只要时间允许她就一定参加组织生活。
本支部在年初都制定活动计划,每个月进行一次组织活动,除学校放假等特殊原因外,都一直坚持活动,并且每次会议及活动都有专人负责考勤和记录。民革镇江市委规定支部活动每年不少于10次,我们支部不仅能够做到,而且到会率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党员积极交纳党费,还响应号召,献爱心,交纳特别党费,援助困难的党员。
4、积极发展新党员,吸收先进分子,壮大支部力量。
本支部每年都有发展计划,每年都有新党员加入。支部在会议活动期间也多次把党员发展问题作为主要问题研究,请每位党员都留意身边的优秀同志,及时吸纳新同志参加到民革中来。
5、主动接受学校统战部门的指导,加强与其它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联系。
作为江苏科技大学民主党派的一个基层组织,其发展离不开学校的领导和关心。我们支部主动积极与学校统战部联系,接受其在工作上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同时还加强与校内其它民主党派的联系,互相交流工作情况,吸收他们的经验,完善本支部工作。
由于本支部工作得到了学校中共党委的认可,所以魏敏同志被社会主义学校吸纳成为第一批学员参加了学习。
二、积极参政议政,充分发挥参政党的作用。
本支部党员中除王萍同志担任镇江市副市长外,还有1人担任市人大代表,4人为省、市、区三级政协委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够认真负责、克尽职守,通过提案或发言积极履行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职责,向党和政府进言献策,为地方发展尽自己的力量。
王萍同志担任市人大代表,会上会下都积极进言献策,她的发言常常引起代表的赞同和领导的赞许。魏敏同志作为市政协委员被镇江市政府聘请为“行政执法监督员”、被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等单位聘为“行风行纪监督员”等,她还积极参加妇联界别的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报告,该报告还被镇江市妇女联合会、妇女学研究会评为优秀调研报告。京口区政协委员袁苏同志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
我们支部从政协委员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积极参政议政的精神和态度尤其令人敬佩。杨立同志和沈嘉年同志都是老市政协委员,现在他们虽然不再担任政协委员,但是参政议政的热情丝毫未减,仍旧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例如杨立同志,每次在江苏科技大学的“双月座谈会”上都积极发言,他的建议不仅十分中肯而且言简意骇,多次受到学校领导的赞扬和其他同志的认可。
总之,支部的每一个同志都非常重视调查和收集社情民意,或通过民革市委机关或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向党和政府反映群众的心声,拉近党和群众的距离。今年社情民意和群众广泛关心的热点话题是我们支部生活讨论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摘自《江苏民革》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