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博”种——江苏民革社会服务工作综述
发布日期:[ 2013-09-12 ]
点击:[ 4554 ]
魏继新
社会服务工作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延伸和拓展,是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是增加社会影响力与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抓手,是扩大党派影响、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增强组织凝聚力的有效载体,是展示参政党工作成果的社会窗口。近年来,江苏民革发扬博爱精神、着重制度建设、强化品牌塑造,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不断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树立民革社会服务形象。
一、发扬博爱精神,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关爱儿童,服务教育。民革省委与南京爱心人士共同赴安徽金寨县中山村小学开展“走进大别山”爱心援助活动;民革南京市委在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镇中心小学设立了“南京民革女童春蕾班”,为班级儿童提供图书、助学金等捐助;民革徐州市委已连续7年结对帮扶徐州丰县小李寨小学,捐助电脑、书籍、音乐器材等;民革泰州市委倡议成立“智堡中学促学基金会”,对成绩优异、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民革淮安市开发区支部主动参与省妇联发起的“构建爱心家园,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蒲公英行动”,长期关注、资助开发区徐杨乡留守儿童。民革宿豫总支长期以来与辖区26名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从物质上、精神上帮助留守儿童。
送医送药,服务乡村。民革省直医卫专家赴盐城滨海县、宿迁泗洪天岗湖乡开展义诊活动;民革泰州市委组织专家赴农村开展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农业科技、社会保障等下乡服务活动。民革南京、徐州、苏州、镇江等市委组织中山书画院书画家和党员中的医生,赴农村送医送药送文化,组织民革党员中的医务工作者深入基层、社区开展医疗咨询等活动。
周到热情,服务台胞。民革省委领导在南京热情接待了台湾中华佛教居士会理事长陈声汉及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净元先生等多批台胞;民革苏州市委加大对台工作力度,接待了由中国国民党高雄市委会李玉文副主委率领的高雄市小岗区党部委员苏州参访团、南台湾社团精英联谊会江南参访团等几批台湾客人,双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民革镇江市委为台企奇美化工在镇江举办“两地情,一家亲——艺术中的儿童形象”展览积极服务;民革泰州市委热情接待回乡探亲或考察访问、投资兴业的台胞,让台胞感受到祖国和家乡的温暖。民革南京、徐州、无锡、扬州、淮安等市委也都接待了多批台湾同胞,为台湾同胞寻亲、投资、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加强了两岸同胞的联系。
敬老拥军,服务社会。民革省委向宿迁困难群众发放被子大米食用油,到连云港开展艺术家进军营慰问活动;民革无锡医疗服务团为社会福利中心老人们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民革连云港市委组织慰问团看望连云港警备区教导队、武警连云港支队核电大队全体官兵,同时军民联欢,共同举办精彩的文艺演出。民革宿迁市委组织开展节日敬老慰问,为洋河福利院50余位老人送去爱心物品。民革南京、苏州、常州、泰州等市委也都把帮扶孤残、敬老拥军等作为社会服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长期坚持,服务社会。
结对社区,共建和谐。民革扬州市委组织各支部与扬州春江社区开展“共建和谐社区”活动,为老百姓提供各项服务,推进和谐社区的建设,已开展4年,《团结报》对此作了报道。民革淮安市委也与清浦区南港社区、清河区繁荣社区等多个社区达成共建协议;民革南京市委将社会服务与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的需要紧密结合, 进一步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提高社会服务的实效。民革镇江市委京口支部与社区结对,定点定户做医疗康复和法律服务。民革苏州、徐州、泰州、连云港等市委不断积极开展社区共建,树立了民革形象。
捐款捐物,支援灾区。近年来,中国大地多灾多难,先后发生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雅安地震等灾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美好传统。每一次灾难发生后,江苏民革从党员个人到全省各级组织,都会开展或参加各种捐助活动。近年来,江苏民革累计为受灾群众捐款捐物数千万元。此外,每当灾难发生后,民革党员也会以各种形式,参加救灾活动或支援灾区建设。台风“莫拉克” 袭击台湾后,民革省委以及民革苏州、无锡、扬州、泰州等市委组织各基层组织和党员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捐助,帮助受灾同胞重建家园。
此外,江苏民革还积极开展书画活动,传播文化知识;支持党员援疆援藏,做好民族团结工作;鼓励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展现民革党员的优秀风采。
二、创新引领,不断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社会服务是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延伸和拓展,是民主党派联系群众、展示形象、体现价值的内在要求。为了进一步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民革各市委结合各地实际,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抓重点,突出品牌建设
长期以来,江苏民革在社会服务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敬老、助学、拥军、救灾、送医送法送文化,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树立了民革的良好形象。但是,如何突出民革,是民革广大党员和各级组织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一是统一内涵,弘扬“博爱”。近年来,江苏民革广大党员积极弘扬中山先生的“博爱”精神,以“博爱”为宗旨,结合“同心”活动,建立了江苏民革统一的“同心·博爱”社会服务品牌。民革省委相继开展了“同心·博爱行”助学送医送药进军营等活动,民革各市委和基层组织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也贯以“同心·博爱”名称。民革常州市委结合中山先生的“博爱”思想,相继开展“博爱行动进校园、博爱行动进社区、博爱行动进儿童福利院、博爱行动进企业、博爱行动进家庭”的“五进”活动;完善民革“同心·博爱”的品牌,设计品牌标识LOGO,统一宣传用语。民革无锡市委相继建立了“博爱”志愿者服务团和博爱基地。民革淮安市委新成立的义工联也贯以“博爱”之名。全省民革社会服务活动,统一内涵,弘扬“博爱”精神,树立了民革良好的形象。
二是结合所长,弘扬“特色”。民革南京市委在六合区程桥镇中心小学“南京民革女童春蕾班”;民革徐州市委连续7年结对帮扶徐州丰县小李寨小学;民革常州市委与溧阳上沛小学开展了为期5年的赠书助学爱心共建活动,帮助该校建立了“爱心图书室”和全省唯一的一家校园“爱心气象站”。民革昆山支部打造“台商大陆精神家园”, 邀请在昆山的台商姐妹,一起参加了昆台两岸女子文学交流活动,给在大陆投资、发展、生活的台湾同胞构建一个心灵家园。
(二)重长效,突出机制建设
社会服务,着重在“服”,必须建立一个常态化、制度化的社会服务机制,以机制促进服务的常态化、高质量化。目前,民革各市委和基层组织非常重视这一课题,从实际效果出发,突出机制建设。
民革无锡市委提出了“三个一”方案:即“成立一支志愿队伍”、“建设一个博爱基地”、“形成一套工作机制”。并于2012年下发《关于成立博爱志愿者服务团的实施意见》,同年5月份博爱志愿者服务团成立,并根据实际情况,率先设立了关爱儿童服务分团和法律服务分团,2013年又进一步建立了书画服务分团和医疗服务分团。党员们坚持轮流定期来到各博爱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形成了长效的工作机制。
民革常州市委在年度工作计划中将社会服务工作单独进行阐述,明确年度社会服务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同时,每年在年初制订全年重大活动安排表,结合年度计划,确定各阶段社会服务活动的内容;2013年,选择了常州市光华学校作为援助的重点,形成民革常州市委开展社会服务的特色基地。组织企业家党员成立“民革同心博爱百万光彩助学基金”,计划至2022年筹集100万元作为基金,用于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或资助学习成绩优异而家庭贫困的学生。
民革淮安市委筹备成立了“博爱”义工联,拟定了《民革淮安市委博爱义工联合会章程》,对义工组织的发展及管理模式进行规划,基于“自愿参与、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提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明确了义工联机构设置、资金管理办法、义工条件、参与方式等具体内容。
民革泰州主市委承担了泰州市“统一战线专家服务团”现代农业组的牵头工作,同时大力推荐党员中的优秀人才加入专家服务团,为党员服务社会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机遇。
民革省委长期支持贵州纳雍建设,连续多年对纳雍农技人员进行培训;民革南京、徐州、苏州、镇江、扬州、连云港市委等市委也就社会服务工作中的激励制度、服务项目实施制度、经费和人才保障机制以及理论研讨制度等,建立了各具特色的长期社会服务工作机制。
江苏民革的社会服务工作一直走在全国民革的前列,多年来,全省民革各级组织和党员相继获得了民革中央、当地党委统战部门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在新时期,江苏民革广大党员和各级组织将以高昂的精神、积极的风貌进一步做好社会服务工作,为江苏两个率先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