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江苏民革接待台湾第十四届高校杰出青年参访团随记
发布日期:[ 2015-05-13 ]
点击:[ 4696 ]
张 婕
2月2日,江苏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刚刚在风雪交加中闭幕,伴随着好转的天气,江苏民革迎来了台湾第十四届高校杰出青年参访团的成员们。自2004年民革中央成功举办第一届台湾高校杰出青年赴大陆参访团活动以来,到今年已经是第十四届了。期间江苏民革也曾多次接待不同批次的台湾杰出青年,每次他们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这次,身为民革省委联络处工作人员的我作为他们在江苏四天行程的陪同者和亲历者,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也想了很多。
有“礼”行天下
2日下午,民革江苏省委殷志强副主委带领联络处三人赴南京南站迎接台湾杰青团一行的到来。14点10分,36个精神抖擞、充满活力的青年学生映入眼帘。几天的近距离接触让我对台湾学子的礼仪素养有了切身感受,在座谈、游览、用餐中,他们对一些细小事件的处理方式和态度,也让我印象深刻。拜谒中山陵、参加省政协座谈、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苏州工业园区,同学们都一律着深色正装,首先从衣着上显示了对对方的礼貌和尊重。其中有个小插曲,出发去中山陵前,我看见一位同学匆匆返回酒店房间,一问是要把手上的一条颜色鲜艳的领带换成深色的,从细节上凸显对中山先生的尊重。总统府参观完毕后,大家步行至大巴停靠的位置。当我走至大巴跟前时,多数同学都已上车,只有一个女同学不停地在用脚蹭地面、用水冲、用纸擦,我一看就明白了,她是踩到“黄金”(狗屎)了。大巴司机师傅让用车上的拖把擦,她不好意思地用拖把擦了以后,鞋底已干净不少。这时,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她脱掉了那只脏的鞋子,放在了塑料袋里,拎着袋子,光着一只脚准备上车。我们连连说已经干净了,没事了,但她仍坚持光脚上了车。另外,他们在吃饭时所表现出来的传统美德也让我印象深刻。每次吃饭前,他们必定是要年长的先动筷子,否则他们绝不开动。如果年长的客气一下,他们就会先帮你夹菜至碗中,然后自己再开始进餐。我记得,央视里也曾经播过这样的宣传短片:家族聚餐时,长辈要先动了筷子,晚辈才能开始夹菜,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可想想自己,却从未这样做过,不禁汗颜。反思大陆的礼仪教育,我们在这方面是有较大差距和欠缺的,这也是我们应该向台湾学习的地方。中华文明的精髓在于“礼”,文明礼仪犹如一本全球免签的通行证,能让人走得更好更远,同温中华礼仪也应该成为拉近两岸关系很重要的一把钥匙。最近我孩子的幼儿园开展“羊年有‘礼’”活动,文明礼仪,从小抓起,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也非常有必要。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慢慢培养孩子的文明意识和行为,提升新生代的文明素养,未来也必定会走得更远。
“缘”来是朋友
看着这些有礼貌的青年学生,我就像是位期盼许久的大姐姐,兴奋地聆听着他们言谈,注视着、感受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四天的朝夕相处,他们的团队意识、他们的互助、他们的热情、他们的礼貌……让我对他们好感倍增。
为了表达对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和尊重,民革省委举行了欢迎晚宴。在晚宴上,民革江苏省委邀请了一些有文艺特长的党员与同学们互动,大家兴趣都很高涨,纷纷登台献艺。有一位是阿里山女孩,大家希望她唱首少数民族歌曲,但她比较害羞,正为难之际,几个同学呼啦啦围上来,一起唱起了《阿里山姑娘》,迅速为她解了围。随后的几次宴请,他们内分的三个小组都准备了丰富的节目与大家互动,同学们个个多才多艺,一位学医的同学,小提琴和钢琴都达到专业水准;90后的副团长,年纪很轻,但在整个行程中,表现出了很强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还有网球高手、舞蹈社社长等等,他们个个能歌善舞,在表演中非常活泼,并邀请我们载歌载舞,把青春欢乐的气息带给了在场的每个人。另外有个小插曲让我对他们的团队意识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一天午餐时,同学们纷纷落座,我当时恰好站在一个小组长旁边,只听她轻轻一喝:“让你们分开坐的,不能按组坐,马上分开!”声音不大,但威力却不小,同学们没有丝毫犹豫和反对,带着自己的背包衣服交叉着重新坐好,前后不过短短2分钟的时间,周围很多人甚至没有察觉到。
通过同他们接触,我看到了他们作为朋友具备的优秀特质:礼貌、热情、青春、团队意识强……这些特质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从内心深处希望和他们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可是在四天的接触中,我发现自己始终无法真正融入他们,也许是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在彼此的心里埋下了自以为难以攻陷的防线,双方始终找不到用什么话题来拉近心里的距离。
“可以宽恕,但不能忘却”
为了加强文化交流和历史认同,四天的行程中我们安排了三个历史文化景点的参观,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态度,也值得我们深思。
中山陵内,同学们着正装、戴深色领带,排成三列,从博爱坊拾级而上,整齐有序、表情肃穆,整齐的队列引得周围游客纷纷侧目,小声耳语:这是什么团队纪律性这么强?到达陵寝后,大家肃立在中山先生的雕像前,举行了谒陵仪式,敬献了花篮。离开中山陵前,同学们在博爱坊合影留念,缅怀中山先生,部分同学抑制不住悲痛,失声痛哭。台湾杰青团成员认为,孙中山先生是两岸人民心目中的伟人,他的人格魅力和宽阔胸怀一直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而中山先生一生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是全体中国人的楷模。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中山先生的尊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两岸的文化交流也日益丰富,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中华文化,我们特地安排了南京博物院和苏州博物馆,让大家一睹我们灿烂文化的瑰宝。但在陪同参观的过程中,许是年龄的因素,我们发现大家普遍对博物馆的感受不是那么的强烈,兴趣并不是那么浓厚。文化,是需要沉淀,也需要阅历才能读懂其中的内涵,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们也看到,还需要时间来慢慢加深与台湾学生的磨合沟通,逐步唤起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欣赏。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音乐低沉、灯光昏暗、铮铮白骨、张张血腥图片……无不显示出日本在南京大屠杀中带给我们的伤痛和悲伤,也让参访团的同学们陷入无限悲痛之中。在悼念广场,同学们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敬献花圈并鞠躬致哀,表达对遇难同胞的深切悼念之情。有同学表示:日本政府时至今日仍未选择如同德国对犹太人犯下罪行一样积极的反省,而是一味回避和歪曲,希望日本能诚实面对先人所犯下的错误,在反思中求得和平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一种不同的声音:大陆政府以单方面的观点及谴责的口吻撰写了所有事件的背景文字,给人感觉是再次激起了对日本人的仇恨,缺乏真正的历史诠释过程。对这件不能磨灭的历史事件,我们应当用约翰•拉贝的话“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来记住并反思这无奈的历史事件。同一事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对于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的历史事件,台湾学生的不同声音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日本对他们的影响之深。他们是台湾高校的青年代表,21位担任过全校性、院系级或社团的自治干部,超过三分之二的成员都有过校内外社团领导的经验。他们的想法应该也代表了一部分台湾学生的想法。台湾受日本殖民统治多年,言行思维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影响,团里一个目前在日本留学的同学举手投足之间与日本人神似。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参观很有必要,这些不同的看法或者困惑也提示我们,应该多思考一下,如何着力让台湾青年们看清历史真相,并以史为鉴,共创和平。
从尊重到淡漠再到质疑,台湾青年学生对历史文化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观点,这里既有年龄的因素,但我想更重要的还是两岸教育体制的差异造成的。如何逾越这道鸿沟,如何让台湾青年们认清历史,我们任重道远。
钥匙开锁,还需要手
苏州作为江苏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它的先进理念、管理经验、创新思维吸引了全国乃至国外的很多团体和个人前来访问交流。毫无例外地,在行程的设置上,我们也安排了参访团在苏州的两日之行。结合台湾青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在民革苏州市委的精心安排下,参访团一行参观了苏州工业园区20周年成果展、纳米科技园、蒲公英创业吧。苏州工业园区20周年成果展让同学们系统了解了苏州工业园20年的发展历程;纳米科技园里展示的多项高科技成果,让一些医学、设计、生物研发等专业的同学们兴趣倍增,围着讲解员连连发问;民革党员、蒲公英创业吧的年轻创业者吴晓梅用PPT的形式为大家讲解了其创业的理念和思路,并介绍了蒲公英创业吧的业务范围。参访团里有不少人已经投身创新创业领域,还有很多同学也有创业的意向和目标。因此,吴晓梅的介绍将此次参访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大家都对蒲公英创业吧的经营很感兴趣,纷纷举手提问,就创业资金投入、环境选择、股份分配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去参观了蒲公英孵化器。参访团一行即将结束江苏行程的时候,一位游同学,大学学的是牙医专业,同时也是方舟国际研发部的负责人,临别之际告诉我,听了蒲公英创业吧的介绍,以及在江苏四天的所见所闻,深深地被江苏悠久的传统文化、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先进的创新创业理念所吸引,希望有机会能到江苏来创业、来发展。
90后的一代思维活跃,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全球化的视野,他们大多热衷于创业和创新。两岸实现“三通”以来,交流日益通畅和丰富。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再加上两岸青年的优秀资质,他们的交流无法阻挡,也一定能够通过创业合作助推两岸关系良性发展。大陆的一些企业家也纷纷为两岸创业创新合作添柴加火,就在3月3日这一天,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来到台湾,与台湾年轻人进行了一场关于“梦想”的谈话,并宣布将在台湾成立20亿元的创业基金,用于扶植台湾年轻企业家。小米科技创业人雷军也设立基金协助台湾青年发展事业。如果把年轻人心里的鸿沟比喻成一把锁,那么两岸青年的创业交流就是很好的一把钥匙,可是谁又是拿起钥匙去开锁的手呢?也许我们都需要智慧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