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6日,在与祖父聊天时得知本村有一位老者,据说曾与蒋经国先生同时期在江西赣州任职,与蒋先生有些接触。笔者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条重要的线索,便于2013年8月13日,在祖父的陪同下拜访了本族的这位长者。
长者名谢迎之,1919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大北村(现名大儒村),1931年考入无锡师范学校,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11月,无锡遭到日军飞机轰炸,无锡师范学校被迫停课,师生四处逃散,谢迎之亦决定逃往北方避难。经过一番辗转,谢迎之于1938年来到江西南昌。到南昌后不久,谢迎之便收到了堂叔谢泽金(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后担任宜兴农校校长)的来信,原来谢泽金得知谢迎之因为战乱被迫中断学业,并流落至南昌,遂来函询问谢迎之今后打算,是否愿意继续学习。谢迎之收到信后,立即回信表达了继续求学的愿望。了解到侄子的想法后,谢泽金再度去信建议谢迎之报考设在南昌的江西地方政治讲习院,谢迎之在堂叔的建议下报考该校,并成功考入该校教育股。
江西地方政治讲习院设有教育、妇女工作、经济等专业,谢迎之选择了教育专业。据谢迎之回忆,江西地方政治讲习院是一所国共合作的院校,其性质为短期的培训班,培训时长通常为三个月,期满后学员考试如果合格就可分配至江西各地方工作。
当时不少著名民主人士都在该校任教,谢迎之就上过王造时、雷洁琼等人的课。由于江西地方政治讲习院存在时间不长,且因战时,保存下来的资料不是很多,不过据1938年汉口出版的《教育通讯》杂志上对江西地方政治讲习院的一篇简要介绍可知当时学校情形与谢迎之回忆是可以相互印证的,这篇介绍题为《江西地方政治讲习院近况》(载《教育通讯》1938年第11期),内容如下:
江西省政府为适应抗战需要,早就干部人才起见,特开办地方政治讲习院,由熊式辉主席兼院长,萧纯锦担任教育长,现各班受训人员,均已考试揭晓,并已先后报到,截至五月一日止,实到受训学员一千三百四十八名,内妇女指导员三十五名,共分九组,编成十二连三营,合为一总队。闻该院聘有著名教授许德珩,罗隆基等,前往担任功课,刻正在积极训练中云。
当时,江西地方政治讲习院实行军事化管理,蒋经国担任该校军事总队长,负责学生的军事训练,谢迎之依稀记得有几次蒋经国给全校学生训话时的情形。在江西地方政治讲习院学习期间谢迎之第一次见到了当时中国政府最高领袖之子——蒋经国,但二人并没有过多的接触。
经过三个月的培训,谢迎之顺利毕业,被分配至江西省南康县担任区教学指导员,并于1940年左右调到赣州任教育局主任督学,而当时赣州主政者便是蒋经国。
据谢迎之回忆,蒋经国能主政赣州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蒋经国早期留学苏联,回国后蒋介石担心其被“赤化”(据谢迎之回忆,当时蒋经国的确对共产党颇有好感),一直都不敢任用蒋经国。为此,蒋经国找到陈立夫。陈立夫一方面请蒋经国写信给蒋介石,以释其心中疑虑,另一方面劝说蒋介石要信任自己的儿子,最终蒋介石决定让自己的儿子“试试”,蒋经国因此得以主政赣州,任赣南第四行政区专员公署专员。谢迎之当时便在蒋经国的领导下从事教育工作,这一时期谢迎之与蒋经国由于工作需要有过一些接触。
当时赣南地区虽然贫困,然抽大烟、赌博、嫖娼等现象却颇为普遍,社会风气极为不好。蒋经国甫一上任,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出了“人人有书读,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工做,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的施政目标。虽然过去了几十年,谢迎之对于这五个目标依然是记忆深刻,因为这些目标的提出在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是非常不易的。经过一番努力,蒋经国虽未完全根除赣州吸毒、赌博、嫖娼等陋习,但当地居民较之以前已大为收敛,赣南风气为之大变。因此,作为亲历者,谢迎之对当时的蒋经国的能力颇为赞赏。
蒋经国虽是蒋介石之子,但生活极其朴素。据谢迎之回忆,蒋经国经常是一袭青布大衫,且十分亲民,会定期召集群众,与群众座谈,接受群众意见;同时,蒋经国也经常下乡,真正走进农村,了解农民的疾苦,为民众办实事。蒋经国亲民、俭朴的形象给谢迎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谢迎之很多事都已记不清了。但是在谢迎之与蒋经国的接触中有一件事至今仍让他印象深刻。谢迎之在赣州教育局担任主任督学期间由于工作勤勉,成绩出色,深得各方赞誉,其中大庾县(现大余县)县长姜维藩更是力邀谢迎之去大庾县担任教育局局长。经过一番考虑之后,谢迎之决定赴任。一经决定,谢迎之便向蒋经国提出辞呈,并在辞呈中说明辞职的原因是赴大庾县任县教育局局长。蒋经国收到谢迎之的辞呈后,也立即同意其要求,并在辞呈上写了一段批语,批语的具体内容谢迎之已记不清了,大意是对其在赣州任教育局主任督学期间工作的赞扬。然而此时谢迎之并不清楚的是,姜维藩即将调离大庾县,而此事蒋经国早已知晓。大庾县隶属于赣州,蒋经国当时的直属领导是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熊式辉为蒋介石亲信,当蒋经国到达赣州后,熊式辉便不遗余力地给予蒋经国一切可资提供的帮助,因此蒋经国在赣州时在很多方面都享有独断之权,包括诸多人事调动,都可不需江西省政府批准而直接进行。而姜维藩在得知自己即将调离大庾时,仍旧欢迎谢迎之去大庾任职,并说了一番安慰之语。不过,谢迎之考虑到“一朝天子一朝臣”,便决定不就大庾县教育局局长一职。但是,此时的谢迎之已经辞去了职务,如何是好?为此,谢迎之再次找到了蒋经国,向其说明缘由,并表达了想继续留在赣州教育局工作的意愿。蒋经国听完谢迎之的陈述后,也未多说别的,只说了句“好,批准,恢复原职”。
1945年2月,蒋经国离开赣南,谢迎之仍旧在赣州从事教育工作。1949年赣州解放,当时解放军询问谢迎之如何打算,如愿意留下来可继续从事原先工作,不愿留下,解放军可以开证明允许其返乡,谢迎之最终还是决定带着妻儿返回宜兴家中。返乡后,谢迎之继续在宜兴从事教育工作。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但是对于在赣州的经历,特别是与蒋经国的接触,谢迎之从未对外人提起,这一“沉默”也使他在日后历次政治运动中避免了诸多的麻烦。1978年以后,随着政治环境的逐渐改善,谢迎之在与他人的聊天中无意会提起这些旧事。
从无锡师范到江西政治讲习院的教育指导组,奠定了谢迎之一生的事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谢迎之在各级学校任教,期间工作单位、职务虽有所改变,但始终未离开教育岗位,即使晚年退休以后也一直从事关心青少年的工作,多次受到乡、县、市各级单位的奖励。
2013年8月初稿于宜兴。
2020年6月25日修改于彭城云龙湖畔。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6109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