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日昭耿介心———记民主革命先驱刘云昭先生
发布日期:[ 2011-07-13 ]
点击:[ 12305 ]
黄 列
刘云昭(1885—1962),字汉川,江苏萧县(今淮北市吴庄乡薛庄)人。历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大总统府参议、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革命军第七军高参、国民政府江苏省政府委员兼南京特别法庭庭长、国民政府立法委员。新中国建立后任民革团结委员、扬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扬州市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
刘云昭自幼在私塾读书,后考入清江江北师范学堂。1909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登基之际,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毅然割去长辫,成为名扬徐淮的剪发“第一人”。1910年毕业后回到家乡萧县,由于受到进步思想的启迪,他热心兴办新学,约同社会名流,在县城创办男女学堂,并积极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同时,他受孙中山同盟会新思潮的影响,在萧城秘密组建革命党——共和党,为推翻清政府奔走呼号。辛亥革命后他加入国民党,在萧城组建国民党支部,自任支部长。1911年2月,受江苏省民政公署委任为萧县民政长(即县长)。任职期间,县境西部土匪猖獗,他亲率警队清剿,迫使土匪逃往他乡,不敢窜扰县境。他为人刚直,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族兄犯有窝藏土匪及拦路抢劫罪,被其依法处决。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刘云昭作为江苏省代表被选为国会议员。1912年6月,他接受孙中山邀请离开萧县到南京任临时大总统府参议。当时,曹锟贿选总统,曾向国会议员贿赂5000大洋让其当选。刘云昭也是曹锟的行贿对象,但刘云昭愤然拒绝受贿,坚决留在南方跟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支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刘云昭出席了这次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会议,并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此后,随中山先生北上议事,反对北洋军阀崇洋媚外、分裂辱国活动。旋即应邀去河南任延津县县长。到任即严厉打击土豪劣绅,兴修水利,筑路架桥,为民众谋取福利。这一年中秋节,他不与当地土豪苟合聚会,而是在县公署前广场宴请全城的贫民、乞丐数百人,一时传为佳话。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他在延津县修建了全国第一座中山堂。
当时,大革命在南方诸省风起云涌,北伐战争已经打响,刘云昭即于1926年初卸去延津县长,去广州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部高参,后随李部北伐,直取徐州、济南等重镇。
因北伐之功,刘云昭于1928年初被任命为江苏省政府委员兼南京特别法庭庭长。其后,徐州商会会长赵毅斋、副会长郑心如纵火焚毁帐目一案落在刘云昭手中,赵、郑两人买通了刘云昭的好友陆复亭。陆系蒋介石身边的要员(一说为蒋介石的秘书长),他用3000元支票贿赂刘云昭,要刘对赵、郑二人手下留情。刘云昭把支票收下来,在蒋介石召开的一次高级军政会议上,突然拿出3000元的支票,声明是陆秘书长复亭送给他的贿赂款,并痛斥这种以权徇私、掩盖罪责的卑劣行径。蒋介石被迫下令将陆撤职查办,徐州商会赵毅斋、郑心如二人被押进苏州陆军监狱。这件事也得罪了蒋介石等高官,不久,刘云昭被免去特别法庭庭长的职务。为防蒋介石暗算,他化名余祖范,寓居在上海法租界。后应李济深之邀,参加倒蒋活动。他还受李宗仁委派代表桂系赴山西约阎锡山共同倒蒋。抗日战争前,回原籍潜居了一段时间。
投身抗日救国活动支助共产党
“七·七事变”后,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由于刘云昭出任过家乡徐州萧县第一任民政长,又与当时任徐州专员兼保安司令的李明扬是同乡好友。李宗仁便举荐刘云昭为徐州抗日总动员委员会(以下简称抗总)秘书长,主持该会工作。
其时,恰逢中共郭子化、匡亚明等党员,来徐海开展统战工作。抗总是开展统战活动的理想场所,因此,他们首先与刘云昭取得联系。1937年深秋的一个夜晚,郭子化到位于徐州西关美国教会医院内的刘云昭住处拜会,他俩虽属初次晤面,却促膝长谈,不存芥蒂,纵论国是,畅谈达旦。事后刘云昭向李宗仁建议,扩大抗委会组织,并协商了一份该会组织名单,经李宗仁同意发表。刘云昭任该会主任委员,郭子化任副主任委员,匡亚明、郝景涛、佟子实等任委员。该会高举国共合作、抗敌救亡旗帜,吸引并接纳了南北各地爱国知名人士与进步青年,如:郭翠章(字影秋,解放后为云南省委副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臧克家(著名诗人)、吴伯萧(东北大学校长)、张勃川(山东大学校长)、王伯伦(山西大学教授)等,均在会内各部门担任行政、宣传等工作。
抗总积极募捐抗日资金以及药品、日用品、菜肉食品等支前物资,将徐州周边各地方武装整编划归五战区统一指挥,组织各种抗日宣传活动,动员各地人员、车辆等运输力量支援前线,培训抗敌干部并分赴各县开展统战工作,携带药品、食品去医院慰问抗敌伤员等。
1938年初,日军从山东大举南犯,徐州一带人心惶惶,大批流亡青年深感大敌当前,报国无门。刘云昭认为,把这些流亡青年组织起来,经过教育、训练,可成为抗日的有生力量。遂向李宗仁建议,筹办抗敌青年军团。李当即同意,并委托刘云昭负责组建。不久,一支数千人组成的抗敌青年军团成立。为使军事训练不受干扰,五战区司令部决定将抗敌青年军团调往河南潢川受训,故称“潢川抗敌青年学生军团”。不少学者名流及共产党员应刘云昭邀请,前来军团担任政训教官,如匡亚明、郝景涛、臧克家、赵步霞、胡颢等。不少学员短期集训后,即分配至五战区所属部队参军作战。
徐州沦陷后,五战区长官部也由潢川、武汉一直退迁至湖北武当山区老河口一带。从1940年到1945年间,刘云昭一直在五战区长官部任高参。那时蒋介石出于反共及控制桂系军队之目的,经常派遣亲信渗入五战区内部,进行特务活动。在老河口,刘云昭为了解决一部分流亡青年的生计问题,安排他们创办了一个青年工艺社。蒋介石的亲信、调查室特务头子冯树,硬说用“青年”二字,有赤色之嫌,工艺社遂被查封,听候处理。冯还扬言说,要在工艺社抓共党分子。刘云昭知道了这件事,立即向李宗仁汇报情况,并当面斥责冯树:“工艺社是流亡青年的饭碗,是我叫他们办的。要抓,你先抓我!”冯树慑于刘的威望,才不敢深究。
在五战区长官司令部参谋处,有两位参谋都是中共地下党员,一位叫赵敏(后在国家公安部任职),一位叫朱建国(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逮捕,就义于南京雨花台)。他们就长期住在刘云昭家中。还有一位同志叫邓塞林(建国后在河南省供销学校任职)也是中共地下党员。当时为了掩护身份,邓借刘云昭的名义开了一爿“三五”商店,暗中在五战区从事统战工作。这事被国民党特务郑皓查出,刘云昭不顾个人安危,在李宗仁面前力保邓塞林同志,才得免于难。刘云昭多次庇护共产党员及进步青年,引起蒋介石的猜忌,企图派遣特务暗杀他。李宗仁得知后,一面向蒋介石担保,一面劝其转移他地避风。刘云昭只得携家眷去安徽太和县界首镇乔居经商,开设中华贸易公司,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回到家乡徐州。
迎接新中国焕发新生
抗战胜利后,刘云昭任国民党江苏省参议会议员。不久,李宗仁又推荐他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因遭蒋介石忌恨,刘云昭于1948年初迁居上海,参加了宋庆龄、李济深领导的民革组织。上海解放前夕,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委托,曾多次秘密策动国民党军政上层人士起义。其中最关键的是他秘密动员并介绍了时任淞沪警备区副司令(汤恩伯逃离上海后委其为司令)、51军军长的昔日好友刘昌义将军,加入了民革,并且成功策动刘昌义于上海苏州河前线起义,为上海的解放立下了大功。上海解放后,刘云昭先生便应中共中央之邀北上,参加新中国的筹建活动。
1949年10月1日,刘云昭应邀出席开国大典,到天安门观礼台观礼。此前他还出席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0年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团结委员。同年底,毛泽东任命他为苏北人民行政公署委员,周恩来任命他为苏北行署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次年春赴扬州上任。此后,他在扬州曾任苏北行署救灾委员会主任、扬州市政协副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参事、民革扬州市委员会第一任主任委员等职。1957年,刘云昭被错划为右派。1962年右派问题审查清楚后,被任命为江苏省对台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未到职即因病逝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