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江苏省直科技支部创建于2008年12月,至今已经历经三届。几年来随着支部不断发展,现有正式党员36人。科技支部以开展“中山博爱”品牌活动为抓手,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参政议政几大特色中引领风采,强化党员凝聚力,展示江苏民革党员的形象。支部先后获得民革江苏省直工委颁发的“先进支部”光荣称号,民革中央“示范支部”荣誉称号,民革江苏省委优秀“中山博爱之家”荣誉称号。
以科技理念打造“家”
随着2016年4月科技支部第三届委员会的成立,同年11月,支部创建了首个“中山博爱之家”,分区域展示了民革简史、江苏民革简史、支部简介、支部发展历程、参政议政文坛、党员综合活动剪影及党员风采等内容。
2019年8月,科技支部携手机关二支部和文化支部,以共同创建“示范支部”为目的,成立了首个以科技为特色的“中山博爱之家”——“韩博士科技沙龙”基地。围绕培养青少年儿童科技创新能力,重点打造以“科教公益中国行”为主题的科教公益品牌。
2020年5月,按照民革组织建设年工作部署,支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参政党建设提出的“四新”“三好”要求,制定实施方案,群策群力,成立“中山博爱(示范支部)党员韬略之家”。同时建立基层委员会专项工作小组,分别为:参政议政编写、考核工作组;学习、培训工作组;社会服务、品牌活动工作组。特色“中山博爱之家”的建立,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新举措,使党员有了归属感和凝聚心,使基层组织互相交流、共同谋略,增进友谊、共同提高,发挥各支部互补优势共建作用。
规范管理制度建好“家”
根据民革江苏省直工委创建“示范支部”的工作部署,支部班子成员努力打造基层组织整体效能的发挥,制定完善支部8项工作制度、2项管理细则、涉及“中山博爱之家”的2项管理制度及“中山博爱”标志服使用管理规定,坚持每月召开支委会制度,做到了“集体领导、民主决策、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
在使用管理方面,按照支部“中山博爱之家”建设管理办法,实行专人管理、使用登记、责任到人,保证党员之家管理有效、维护良好、物尽其用。
立足社会服务用好“家”
科技支部以“中山博爱之家”为依托,以“丰富党建文化内涵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从开展“系列党课研究探寻中共党史足迹”到创建“中山博爱”品牌,举办了“中山博爱”讲堂等弘扬新风气主题的讲座以及一系列社会服务公益品牌活动,组织了各类工作学习培训、会议等。
加强组织生活管理。围绕民革省委、省直工委中心工作和支部实际工作需要来安排支部组织生活。定期讨论支部工作计划,讨论新党员的发展,进行民主评议。在“中山博爱之家”中讨论支部管理的各项制度及对各级下发的文件开展学习培训。不定期开展谈心、关爱党员活动。
提供专业化的科技教育服务。“韩博士科技沙龙”基地开设有乐高、机器人、编程等相关科技课程,每年开展冬、夏令营大型活动各一次;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寒、暑期生活。协助民革江苏省直工委党员子女参加机器人各项考级、竞赛等;基地每年组织进行2-4次考级测评活动,参与考级提供一定便利。
传递民革正能量,树立民革好形象。启动“探索打造科技扶贫希望小学公益计划”培养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多元科学素养公益活动;开展全国唯一一个专门面向贫困地区希望小学的等级考试等一系列活动;“用爱点亮心灯”为残疾儿童义卖捐赠活动。利用“韩博士科技沙龙”基地,定期开设“双师课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远程在线授课、录课播放、送教活动,用科技手段开设“网络线上”助学教育。“中山博爱”韩博士科技沙龙基地和共青团南京市委员会、阳光心汇心公益基金、圆梦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单位联合指导支持的“精准扶智”“学科学云课堂”项目,让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能实时共享优质科普教育资源,感知科学的魅力,让公益助学实现常态化和长期化,从而推动教育扶贫从“扶智”向“扶志”的深度转变。目前,已在南京市两个贫困社区和江西两所希望小学开展,湖北的6所希望小学也于9月份启动,计划覆盖全国101所希望小学。
几年来,通过学习、探索、建设和使用,科技支部“中山博爱之家”已经逐渐显露优势,不断为党员之家注入新的内涵,成为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和党员认同感的重要平台,是民革党员的精神家园、展示民革形象的窗口以及加强参政党思想政治建设的阵地。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5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1186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