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刚伦
“家”是港湾: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2001年,我有幸成为民革党员。2018年是民革江苏省委成立60周年,也是我投入民革怀抱的第17年。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初入民革时的感觉,漂泊的心终于找到了“家”,沉淀信仰,洞开心扉,光荣又神圣。我知道,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民革大家庭成员,必须素质高、专业强,时时处处为“家”争光;必须积极参与“家务”,为“家”着想,为“家”分忧;必须立足岗位,任劳任怨,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既能独当一面,又能多方护航,淡泊名利,追求和谐。我加入民革十七年的成长点滴,历历在目。“家”是灯塔,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勤学是本:行走在专业化的道路上
勤能补拙,勤奋出真知。为了提升自身专业化素养,在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我利用空余时间,勤学不辍。2001年,我通过自考拿到了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文凭;2007年,拿到了江苏教院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文凭;2009年,我考取了徐州师范大学城环学院在职地理教育硕士。十七年来,在教科研的阵地上,我勤于笔耕,收获颇丰。完成了市教科所短期课题《高一新生地理素养情况抽样调查及思考》、市教研室中长期课题《农村普遍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基础现状分析研究》,参与完成两项省级规划课题,发表区级以上获奖论文二十余篇,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8篇。
十七年来,我从一名中学二级教师成长为中学高级教师,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先后获得市“333工程骨干教师”“海州区教科研先进个人”“第二届十百千骨干教师”“海州区地理兼职教研员”“区教育宣传先进个人”“区专业技能标兵”等荣誉称号。
行走在专业化的道路上,我作为民革党员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记得2001年我刚调到海州区新坝中学的时候,不少老师得知我的党派身份后很是惊奇,渐渐熟悉后,身边的同事开始向我打听民革的事情。2002年我调到锦屏高级中学任教。离开新坝中学十五年了,至今还有坝中的老师记得我,留给他们印象最深的还是我的党派身份和勤学精神。
善思是根:积极投身火热的组织生活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善思不仅是个人修身的重要标准,也是一个党派获得发展的根本。作为民革党员,理应以善思为根,积极投身组织生活。
2002年至今,我先后担任支部宣传委员、副主委,主抓支部思想建设和宣传工作。在支部工作中,我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积极组织、参与各级党派会议和支部活动;每年组织支部成员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捐书。在履行支部委员职能的基础上,始终不忘一个普通党派成员的身份,努力为扩大民革影响而殚精竭虑,为宣传统一战线而忘我工作。
十七年来,我参与发展了时训宝、孙楠、于洁、周桂梅、戴金辉五位优秀教师加入民革,为民革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围绕连云港城市发展,我向民革连云港市委先后提出《海州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研究》《连云港市太阳能利用前景分析》《连云港市城市功能区布局探究》《中国教育发展十年规划纲要的几点建议》《构建文化港城,促进社会和谐》《论教师的三大修养》《海州城区教育均衡布局的建议》《这里饭菜真香》等民生建议。2010年,我在《团结》杂志第三期发表了《锦屏支部工作的六个亮点》,该文被民革长沙市委等多家单位转载。同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我创作了诗歌《泪眼望舟曲》发表在竹海之都文学网和连云港市政协网,被多家网站和博客转载,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由于在党派工作中表现突出,2008年、2010年我被民革连云港市委评为先进党员。
创新是供给:同时奉献在多个岗位
创新是一个人生命的亮点,是一个党派、一个民族和国家生生不息的动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薄弱或缺失意味着发展的停滞乃至倒退和消亡,创新是现在和未来。只有源源不断地创新,生命才会进化,生活才会精彩,社会才会和谐进步。十七年来,我在多个岗位上工作过,把创新精神融入了每一个岗位中。
2003至2015年,我在锦屏高级中学担任班主任工作,2008年,我开始担任年级副主任,主抓年级教学管理。在此期间,我开创了锦屏高级中学学校建设的许多第一:开办了锦高心理咨询室、锦高第一个文学社白鹭文学社、第一份校报,是学校首届关工委委员,学校校园文化的主要宣传者和设计者之一,学校学生足球联赛的倡导者,实践课程课的编写者和首位授课者,研究连云港市地理问题的实践者,资深值班教师和富有经验的招生宣传骨干。
创新是一种认知过程,更需付诸实践。2008年是锦屏高级中学的辉煌的一年,更是令民革海州教育支部全体党员骄傲和自豪的一年。在锦高创建三星级学校的日子里,民革海州教育支部的党员们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巨大的贡献。当时,锦屏高级中学高一、高二、高三3个管委会共6名主任、副主任,民革党员占4人,其中时训宝任高一管委会主任兼校教科室主任,陈群和我分别担任高二管委会正副主任,陈群同还兼任校政教处主任,我兼任校心理咨询师,孙楠担任高三管委会副主任。民革党员成为锦高创三星工作的骨干,时任民革连云港市委主委赵波和支委会主委马维勤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锦屏高级中学校长李大波代表校长室和学校党总支给予了高度评价。
和谐是需求:常怀一颗淡定的心
和谐是需求,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过渡期更需心定神闲。社会的本质是公平公正,现阶段我国面临的最大社会问题是分配不公。君子不患贫而患不均,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一靠大力发展生产力,二靠稳妥推进体制改革,而能够拥有强大力量和足够智慧领导人民解决此问题的只有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统一战线,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社会生态学的角度看,家是萦绕于心的港湾,勤学是聚散的原点,善思是发展的红线,创新打开了生机盎然的局面,和谐则是人们共同的心愿。勤学、善思、创新是用,和谐是体,家是归宿。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抓住机遇并懂得珍惜等于安居乐业,等于获得和谐。从哲学的角度看,勤学、善思、创新是机遇,大家、小家是和谐的象征,勤学、创新是动态,善思、和谐是静态,大家、小家包容动静,一静一动,互为因果,相得益彰。
作为民革党员,我深谙和谐的内涵和重要性,常怀一颗淡定的心。每每工作繁忙劳累之际,总有友好的同事善意提醒:“老闫,你既不是校级领导,也不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个月就拿几千元工资,干什么干?少干点,别累着。”听后我报之一笑。四十不惑,我今年47了,我懂。可我忘不了九年前牺牲在教学岗位的那位年仅26岁的同事,他告诉了我什么是生活。我忘不了加入民革组织的初心,那就是快乐成长、幸福生活、贡献力量。生活就应拥有一颗淡定的心。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如果说民革是金风,我甘做玉露,胜却人间无数,人生夫复何求!(作者为连云港民革党员)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3888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