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谆谆教诲和在民建、工商联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民革南京市党员热烈反响(一)

发布日期:[ 2023-03-10 ]   点击:[ 2037 ] 作者:[ 民革南京市委宣传处 ]

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并作重要讲话。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发表重要讲话。殷切的嘱托、深厚的寄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民革南京市党员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深受鼓舞振奋,纷纷表示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凝心聚力担使命,踔厉奋发谱新篇,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贡献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民革南京市委主委程永波:对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提到的“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印象深刻。他表示,中共二十大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赋予了高校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新的使命。江苏作为高等教育强省,要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就要持续深化高校科研评价改革,持续厚植创新“土壤”,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切实激发高层次创新型科研人才活力,着力提升前沿技术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以及支撑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为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建、工商联联组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既是为民营经济撑腰打气,也是为民营企业家加油鼓劲,更是为我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释放信号、指引方向。作为高校,要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学科专业特色,精准对焦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需要,以人才培养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双引擎”,务实推动校企双方在协同中目标契合、主体聚合、过程融合,协同打造“平台共建、项目共研、资源共享、成果共创、人才共培”共同体,推动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力支持和创新支撑。

 

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民革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王真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江苏高质量发展、南京高质量发展寄予厚望、指引航向,也为民革地方组织奋进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征程新作为,我们将牢记嘱托、奋勇前进,一是以高质量学习强化思想引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全面落实民革中央“讲政治,重团结,干实事,守规矩”要求,努力建设高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地方组织;二是以高质量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立足民革特色优势,找准履职的切入点着力点,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三农”“社会和法制”“祖统”等民革参政议政重点领域深入调研、精准建言,为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贡献民革智慧和力量。三是以高质量社会服务打造“中山博爱”名片,聚焦民生关切、社会热点难点,统筹资源、汇聚合力、创新作为,以实际行动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要求。

 

民革南京市委副主委、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执委会主席张利军: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国务院工作报告和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组讨论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两篇重要讲话为江苏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指明了方向,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航向,特别是讲话中要求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发自内心感到如春风化雨,如冬日暖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地方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帮企纾困举措,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关心和重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立场和鲜明态度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始终没有变,也不会变,极大地提振了市场预期和信心。实干开新局,奋斗谱新篇。社会法制是民革参政履职的重要领域和特色,我们要进一步发挥民革重点联系社会和法制领域专业人士的特色优势,推动法治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为破除各类要素流动壁垒、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经济建言献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育稳健的法治生态沃土。

 

民革南京市委副主委、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费佳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国务院工作报告和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组讨论会上的重要讲话,再次为江苏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航定向。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高质量发展寄予厚望、指引航向,踏上新征程,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实干笃行,奋力开创江苏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


深刻理解把握“四个走在前”的重大任务,抓住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个必由之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基点、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个必然要求、人民幸福安康这个最终目的,更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确保江苏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一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中共二十大和今年的国务院工作报告对“两个毫不动摇”再定调,极大坚定了我们要发展好民营经济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民建、工商联界别的委员,就是最强的信号和导向,就是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就是最重的嘱托和希望。进一步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在法律框架下发展壮大,真正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扎实推进参政党建设,在凝心聚力服务大局上发挥更大作用。作为民革南京市委副主委,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与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系统研究部署、全面推进落实,团结带领广大党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断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民革特色和优势,调动党派成员力量资源,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不断提高履职本领、增强履职实效。三是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新征程中展现作为。在本职岗位担当作为,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强经济、惠民生、促发展,准确把握体育工作新阶段新要求,以更高站位、更深层次、更大力度推动体育事业实现新的发展。要围绕补短板、增活力、建标准、促融合四个方面,聚焦显著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动体育与相关行业融合,奋力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

 

民革南京市委副主委、南京市六合区政协副主席、南京市六合区行政审批局局长沈茜: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时审议时指出要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要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南京市六合区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等重大发展战略,努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今年是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亲商安商不动摇,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着力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等方面积极履职尽责,着重在加快政务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实现更多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加强南京都市圈政务服务合作,推进跨区域“一网通办”等方面,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上下功夫,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发展信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市六合区新实践贡献更多力量。

 

民革南京市委监督委员会主任、南京市栖霞区副区长卢静: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和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发表的重要讲话,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指示。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不竭动力。南京市栖霞区既是南京市的科教大区,也是重要的产业板块,拥有国家级的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民革党员和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我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针,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力孵育创新主体,聚焦攻关核心技术,聚能融合产业链条,坚持“四个面向”,在助推科技创新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一要注重平台搭建,发挥好协会、联盟作用,促进产学研有效对接、深度合作;二要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在发挥大型国企、央企龙头牵引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民营科技领军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三要对接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通过技术巡诊为民营科创型中小企业赋能,推进四链融合,全面投入“创新引领极”片区新实践,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中展现科技担当,彰显栖霞作为。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 万鄂湘率队赴江苏就中医药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