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民建、农工、九三和无党派界委员联组会议发言

发布日期:[ 2012-02-14 ]   点击:[ 4744 ]

      
  
  2月11日下午,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民革、民建、农工、九三和无党派界的委员,围绕“更大力度建设生态文明”主题进行讨论。副省长徐鸣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周健民、许仲梓主持会议。

      

  程刚、陈建生、强南山、卜秋、黄河浪、周坚、乔旭、刘邦彦、魏无际、华德荣、田玉玲、王萍、蔡祖聪、何小元委员先后发言。

      
  
  程 刚委员(淮安市卫生局副局长)提出率先而为,重在落实。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课题,也是世界性潮流。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有能力、也有责任积极响应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率先而为。中共江苏省委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已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八大工程”予以强力推进。目标已经明确。省委罗志军书记最近还在不同场合都说到“口号目标都已明确,今年不再提新口号,关键是抓落实”。生态文明是既定的战略目标,任务艰巨,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投入大的工作。更应抓住“落实”这两个字,细化目标任务,切实责任到人,防止停留在口头上。

  一、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广大干部带头作为。近期,媒体披露,国家发改委号召公务机关用车每周停开一天,提倡“一公里步行,三公里骑自行车”,这种低碳生活方式既时尚又健身而且能听民声,是生态文明应有之意,看看怎样落实。城市拥堵在我省几乎每市都存在,越来越严重,建设总赶不上机动车增加,有车的群众怨言很大,没车的群众怨言也很大,可以肯定在相当长的时期不可能解决。这个时候,干部倡导文明低碳生活方式,少开车、少坐车,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让路于民、舒解民怨。从而避免将矛头始终对准公车的导向。

  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培育NGO。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政府行政和执法部门的一种资源性补充,是专业的拓展、视力的延伸和腿、手的加长。政府部门不可能聚集所有人才,也不可能看到发现所有问题,非政府组织、志愿者是可以发挥作用的,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经验。我们应有意识培育NGO,积极引导环保志愿者,努力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同在科学理性的轨道上行驶。我省在这一方面工作不够、引导不多,有些地区几乎没有这样的组织和志愿者。

  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注入新理念。生态文明是新课题,应引进新的观念方法。如在绿化植树方面,不是非大树不可(直径大于30公分的树多数都死了),可以用密度来补缺。不是非人工养护不可(尤其是草地,每年养护,隔几年还要更新);不是非外地树种不可(南方树种,严寒气候10天全部冻死)。要大力种植本土树种(有些近乎消失了),要在城中建设次生林,要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大量种竹(减少种植成本、减少维护成本),生态文明建设也要有规划、不折腾。

  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扎扎实实做好具体工作。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指标任务都很明确,关键是细化落实。如一个废旧电池回收问题,大家都知道危害,但“最后一公里”在哪里?志愿者做了许多工作,抽屉满了、箱子满了,桶满了,交到哪里?谁最终实施无害化处理?这样的事政府应该有所作为,起码要做到收集储存,待条件许可再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诚实的信息公开。公共生态事件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中的今天时不时会出现,有责任因素,也能也有防不胜防的情况。如何处理是科技问题,信息如何公开则是信任度的问题。失信于民的后果其实比生态事件本身危害还要严重。“城市守信”是公民道德守则的基本要求,不能回避明显的事实而称“无毒无害”,事后又抓人判刑、又是问责问罪,自相矛盾不妥。

      
  
  王萍委员(镇江市副市长)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议。

  我们现在的环境问题到底是遏制住了污染状态,还是继续恶化了?近年来,土壤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污染事件不断出现,与环境问题有关的上访等经常发生,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高了。我们的安全感下降了,比如土壤污染后种出的农产品不敢吃。环保部门四处出击,像救火队员一样。我认为环境问题出现了总爆发的态势。

  环境问题的总爆发,我们要从认识和出发点上找原因,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7·23事件后,舆论有一句话,说的是“我们能不能放下飞奔的脚步,停下来想一想”。当发展与环保冲突的时候,我们的认识上还是发展至上。

  当发展受到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制约的时候,我们是否能让各项法律、法规、政策落到实处,还是把它们作为规避的对象?是否把发展扎实地落实下去了,却把各项法律、法规、政策规避了呢?还有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敢不敢正视历史遗留问题)。过去30年,我国高速发展积累下来的环境遗留问题,没有极大的勇气是不能去面对的。因为每届政府都面对着激烈的发展竞争。所以单单要求任何一届政府面对积累的环境问题,既需要太大的勇气,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单靠政府化解发展与环境的这些矛盾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民主监督和群众参与的推动。

  环境保护必须依靠民主监督和群众参与。比如一个地方,要保就业还是要搬迁污染企业,要更多汽车还是要更干净的空气?这些问题政府是不能单独决定的,必须由民众去选择。(图/刘宁)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 万鄂湘率队赴江苏就中医药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