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组、文艺组和新闻出版界委员参加联组会议

发布日期:[ 2015-01-29 ]   点击:[ 4714 ]

      

  1月29日上午,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民革组、文艺组和新闻出版界的委员,围绕“夯实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发挥文艺的价值引领作用”主题进行讨论。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洪慧民主持会议。

      
  
  叶美兰、张夷、李鸿良、钱再见、陆金桂、徐忆农、刘锋、李先锋、赵波、戚若予、陈澄等委员先后发言。


                 
  叶美兰委员(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就“文化江苏”建设提出建议。

  一、要继续强调“文化江苏”。作为文化人,乃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怜悯世界的情怀,懂得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自然。

  二、要从“文化江苏”走向“文明江苏”,体现江苏在全国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价值。现在,南京的很多景点、博物馆都免费向市民开放,这对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有很大帮助。我们还可以借鉴其他城市博物馆的先进经验,积极邀请专家学者定期为市民、参观者提供讲解,加深人们对艺术品的理解。扬州鉴真学院举办的“扬州讲坛”,邀请了很多大师名家定期为市民举办讲座、论坛,极大地提升了地方文化品质,在海内外有很好的口碑。建议江苏其他城市借鉴这一成功经验,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真正让文化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


                
  张夷委员(中国南社秘书处总秘书长)以南社文化研究为例,就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扶持提出建议。

  南社在近代以来的政治上、文化上的影响深远,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在文化上。在民国时,只要是个文化人,有一定的知名度,如果不是南社社员,那就是边缘人。南社兴教育,推进西学东渐,同时在出版、佛学、戏曲改良、小说、文学等方面,也有重要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南社的纪念和发展都很重视,南社100周年时建立了南社纪念馆,2007年中央统战部举办了一次大的活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时也举办了相应的纪念活动。在对南社的研究成果方面,自2007年至今出版了四十余部著作。

  目前文史研究存在民间唱大戏,民间掏大钱,民间来张罗的问题。民间筹办也理所应当,但现在是领导很重视,就是没有具体的部门去管。除了政协文史委在做、文化局在做,而且只做他们那一块,其他的研究人员,如南社、古城保护的一些研究人员,长时间坐“冷板凳”,研究成果出来却没法出版。传统文化是个好东西,江苏是文化大省,一直很重视文化建设。对于文史类的研究,能否有“口子”支持。


               
  李鸿良委员(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院长)从戏剧事业发展谈江苏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大家都在谈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现在才有的,在我们两千多年的文化中渗透着现在提出的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经过30多年的物质积累,教育和科技都走在了前列,但丢失了文化,出现了一些病态的社会现象。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道德情怀、优秀传统价值观在流失,被舶来品所取代。中国的英雄主义,是“不以成败论英雄”,而现在的孩子谈到民族主义、英雄主义,就是“美国大兵瑞恩”,这种现象是极其危险的。

  我们这段时间的文化体制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目前政策依然不配套。前段时间院团改革以市场效益为主,现在的文化走向,又以社会效益为第一性,这对一些观望的院团起不到激励作用。所有的文化引领,是靠人来实现的,所有的表演都是靠演员完成的,基层的演员是最接地气的,走进田间地头,在老百姓中间演出,如何给他们保障,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投入文化惠民?

  提到文化江苏,我认为应该提江苏精神。提几点建议:一是对文化建设,建议“蓄水养鱼”。要让戏曲进校园,让孩子们知道江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从小在地方文化的培育中健康成长。二是江苏大剧院马上要建成了,很多国际著名的剧院都有驻场艺术家,江苏大剧院要将著名的本地文艺院团驻扎进去。三是江苏地方戏曲众多,政府能否资助一个全公益的电视频道或者电台频率,或者在某个频道中开辟一个固定的时段,播出戏曲节目。四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现有四代人,前面每一代间隔20年,已经不符合社会需求,2015年能否成立第五代小昆班,让昆曲后继有人。


               
                 
   钱再见委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就夯实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发挥文艺的价值引领作用提出建议。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中国的崛起绝不能只是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更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价值观优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文艺的价值引领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有可为。学习了习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我理解,文艺工作者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能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实现当代中国的文艺复兴,发挥文艺的价值引领作用。

  首先,向人民学习。文艺工作能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是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创新江苏的文化建设和文艺工作,一是要大兴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二是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

  其次,讲人民故事。中国传统的忠、孝、仁、义等价值观,就是靠民间故事宣扬传承的。这启示我们要用浅显的、通俗的方式传播文化。惟有发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才能夯实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无论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还是提高国际话语权,都要求我们创新对外宣传方式,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传播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功说到底就是“讲好故事”。如何讲好故事,就是要讲民间故事,抒人民情怀,“曲高”的同时要做到“和众”,才能事半功倍。文艺工作者要有宣传意识、宣传能力和宣传技巧,要有公共外交意识和公共外交能力。

  第三,为人民服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的,就是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实现“以文化人”的“软力量”。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出现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文艺工作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站在新的起点上,江苏的文艺宣传工作、文化惠民工作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必须与江苏“两个率先”相适应、相匹配,必须巩固已有基础、实现创新突破,既要创办更多的孔子学院,也要办好群艺馆、文化宫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既要创作更多的“茉莉花”,也要有更多的“小红花”。

                  
  陆金桂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导)就发展江苏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出建议。

  有专家指出,一个民族的生命基因熔铸着文化的力量;一个民族前进的足印闪耀着文化的光芒。文化软实力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同样江苏未来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目前江苏虽然是文化大省,但是还需要继续努力将江苏真正建设成文化强省、继续提升江苏文化软实力,使得江苏文化软实力为江苏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1.文化创意产业在文化软实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战略定位对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北京提出的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上海提出的建立“国际创意中心”、深圳提出的打造“两城一都”、杭州提出的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都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文化创意产业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要依据江苏文化资源的实际状况,将文化创意产业提升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2.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要特别重视人才的作用。不仅要做好现有文化领域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工作,还要更加重视文化领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充分发挥江苏高校在文化创意产业、文化软实力相关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引导高校培养更多的文化创意产业、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创新人才,鼓励高校主动服务于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软实力提升工作。

  3.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利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来推动提升。在进行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对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软实力提升进行规划,研究系统化的实现战略定位,发展规划的具体途径、政策和措施。利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完善政府不同部门管理和服务职责,推动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4、充分发挥政府在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作用。将江苏真正建设成文化强省、将江苏文化软实力提升到新水平任务十分艰巨,还需要整合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资源,加大支持作用。例如我省文化、科技部门不同时期分别设立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专项计划,这些支持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乏顶层设计、统筹考虑,不同管理部门各管一块、各管一段,造成政府资源配置分散、创新链条脱节、政府资源“碎片化”,难以支持我省文化领域标志性、带动性成果脱颖而出。因此,需要以更加符合文化领域自身特点、更加高效配置政府资源来整合资源,加强政府在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支持作用。

 
                
  徐忆农委员(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图书馆研究部(国学研究所)主任、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就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推进书香江苏建设提出建议。

  要夯实文化软实力的根基,需要艺术家创作出精品力作,但如果缺少欣赏者,文艺的价值引领作用则无从发挥。去年底,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于今年施行,这是全国首部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法律性文件。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者,深感立法对于最大程度地动员全社会树立全民阅读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决定》得到有效贯彻实施,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整合阅读活动,提升品牌效应。《决定》将每年4月23日设定为“江苏全民阅读日”,并确定省人民政府每年举办“江苏读书节”。实际上,在《决定》通过前,省内已涌现出各级各类多种形式的读书节或阅读活动品牌,如江苏读书节已举办十届,苏州、无锡也举办过多次阅读节,而南图已举办五届阅读节,金陵图书馆面向视障人士开展的“朗读者”活动、南京新华书店举办的“书香南京晚七点”活动等也各具特色。建议在省政府领导下,整合各方面力量,以年代为序,举办全新的“江苏读书节”,同时将全省各地的阅读活动集中发布在“书香江苏在线”上,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传媒加强宣传报道,使“江苏读书节”真正成为全省公众参与的阅读活动品牌。

  二、围绕经典主题,塑造江苏形象。《决定》鼓励和倡导公民加强对经典作品的深度阅读和系统阅读。当前,政府主导推动全民阅读战略已成世界潮流。我国的许多传世经典名著都与江苏有密切关系,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四大文学名著即是如此。南图每年围绕上述一部名著举办阅读节,已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与此同时,有不少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杰出人物,曾在江苏留下足迹,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多次到过金陵,留下了《长干行》《登金陵凤凰台》等数十首脍炙人口的千古佳篇。我们若在读书节期间以“李白年”名义,组织安排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并与我省着力打造“畅游江苏”品牌相结合,同期推出“李白之旅”的旅游品牌,就可让中外读者和游客真切感受到美丽江苏的深厚文化底蕴。

  三、充实数字资源,推广移动阅读。众所周知,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公众选择移动阅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果我省在实现免费无线网络信号全覆盖的同时,借鉴纽约、莫斯科的经验,利用国内成熟的自助电子书刊借阅机技术,将内置有经典电子图书的多功能电子设备安放在街边、车站等公共区域,让民众无需注册免费下载图书用手机阅读,相信对建设“书香江苏”,一定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刘锋委员(民进江苏省委副主委,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国际拓展部主任、译林出版社总编辑)就融合政企,汇通经济与文化,着力构建江苏国际文化影响力新平台提出建议。
 
  江苏是中国文化资源最为丰厚的省份,传统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科技文化,在全国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理应成为建设新江苏的内驱力,成为向世界讲述江苏故事、提高江苏国际影响力的不竭资源。下面侧重于平台建设谈几点粗浅建议。

  第一,建立多元的宏观协调机制或体系,调动和发挥政府、行业和民间积极性,建立和完善官方的、半官方的、民间的组织,明确不同类型组织的功能。江苏有一批高质量的友省、友城资源,文化文学资源丰厚,可发挥更大作用。在此前提下,整合资源,理清职责,各尽其职其能。一定阶段内对江苏文化国际化进行宏观规划,制订引导、资助、评估政策,避免方向上的盲目性。

  第二,创新思维,打通文化交流与贸易边界,以贸易软化交流,以交流促进贸易,最终实现文化影响力的生成和提升。在政策与规划层面,强调政府作用;在实施与操作层面,发挥企业优势。同时,鼓励领军企业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平台,避免盲目投资、重复投资,各自为政、竞争四起局面。对骨干企业的海外总部进行评估,分类分级,确定为全省企业或政府派出机构的联合总部,一来抱团取暖、聚人气、集智聚力,二来为企业节约成本,发挥基础设施更大效益。

  第三,立足江苏,放眼世界,创立具有国际视野的江苏文化新平台。由金陵刻经处、广陵印社、“过云楼”、先锋书店等表征的江苏书香,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应由此将南京等地发展成“世界书都”。以毕飞宇、苏童、黄蓓佳等为代表的江苏文学,也为江苏赢得声誉,应借助友省、南大、凤凰等的国际合作资源,创立紫金山国际文学周。茉莉花国际艺术节、大运河世界遗产论坛、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南京大屠杀等,都是可以产生国际影响的资源,值得好好经营。

  第四,加大对“符号江苏”项目的扶持力度。在省委宣传部直接领导下,“符号江苏”已由单一出版项目发展成为跨行业、跨媒体的复合平台,“符号江苏”文化庙会已在英国成功举行,“符号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由省长在英揭牌。应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完善并利用好这一日渐受到关注的品牌,融合影视、自媒体等手段和渠道,特别是将“符号江苏”文化庙会与“感知江苏”融汇互动,组织好“符号江苏”海外巡回文化庙会,使之成为实现江苏国际文化交流到文化贸易转型,通过文化贸易产生国际文化影响力的核心平台。
 
  第五,重视江苏乡村遗产的整理和保护。江苏美丽的乡村,在苏州、扬州等地的私家园林,是中国文化对理想栖居环境的极好体现,应当鼓励作家们书写乡村、乡土,培育乡土文学流派,发挥文学在保护环境、培育环保意识、塑造心灵方面的作用。


                
  李先锋委员(省梆子剧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戏曲来讲,建议重视人才建设。

  地方戏曲发展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后继乏人。学习戏曲,除了个人悟性、先天条件外,从小就要吃很多苦,受很多罪,而现在戏曲不景气,年轻人不愿意学戏,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文化体制改革后,成立演艺集团,实行总经理负责制、院团长负责制。戏曲是个阳光的事业,是影响文化精神的事业,而部分年轻演员为了养家,还需要到外面去找兼职。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将文艺的社会效益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戏曲是传播传统文化的,剧团是文化传播的载体,适合自己去赚钱吗?建议省里对文艺院团改革做出一个层次比较高的顶层设计,留住艺术人才,留住文化根髓。

 
                  
  赵波委员(民革连云港市委主委,市政协副主席)
 
  文化建设除了关注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队伍的建设,应该更关注的是我们真正要坚持的是什么,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价值观有很多具体的体现。比如“国家公祭日”,它不仅仅是为了寄托哀思,更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的气节、骨气、血性。历史上的朱自清、闻一多、李公朴等先辈,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惜牺牲生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不仅在救亡图存的年代需要,在今天这个时代也不能丢。国家、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崛起,文化人任重道远。
 

                 
  戚若予委员(金陵晚报社首席记者)
 
  媒体和新闻是文化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媒体还负有传播和引领文化产品及其价值观的重任。因此,文化的春天理应也是媒体的春天,繁荣文化显然也包括繁荣媒体。然而与传统戏曲等很多文化样品面临的困境一样,传统媒体近年来也在互联网的倒逼下开始了艰难困苦的转型。这种转型有一个令人神往的名字,叫媒体融合(也叫媒介融合)。我个人的观点是,时至今日,我们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路径和办法。
 
  这让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首先是对目标的反思:媒体融合这个理念,它错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媒体融合是世界性潮流,在国际传播界,它本身是已经存在的客观现实,而且前路光明。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融合?融合成怎样?融合是一种无奈,还是一种自觉?当我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突然觉得:除了媒体融合这四个字,我们对它所包含的理念及其样式,似乎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可操作的、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从进行式到完成式的蓝本。是媒体没有努力吗?我得说,媒体人蛮拼的。我们努力了,我们很卖力的奔跑,却似乎总也跑不到那个既定的目标。是不是我们没有真正找到目标,或者是我们找到了、但实际上却有很多有形无形的力量在阻碍我们接近这个目标呢?现实对我们形成转型期倒逼。既然是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逼着我们转型,而转型过程是要将传统媒体打造成新媒体,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玩转互联网呢?说来也简单:平等,开放,参与,协作,互动,分享,娱乐,廉价……这些概念,人们叫它互联网精神。本着这种精神,互联网改造了很多传统产业,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准确地说,是传统产业借助互联网实现了转型和产品的升级换代;而在信息社会,这种精神在新媒体上更加得到彰显。

  传统媒体的转型,或者说媒体融合,首先是融合互联网精神。如果只有网络工具和技术的使用而没有互联网精神的融入,媒体融合很可能是一场风花雪夜的梦。我们要做的仍然是:在党的领导下,践行互联网精神,实现媒体融合和产业转型。
 
  我们必须正视现实。现实是,我们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新闻法,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相信在依法治国的实践中,总有一天会所有改变。有一个说法很有趣,说主流媒体要到人多的地方去说话,要占领网络。可是,如果你去了人多的地方说话,没人理睬你;或是你去了人多的地方,人家见你来了都走了,那么你即便是去了,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媒体融合的实际意义应该是:你去了人多的地方,人们喜欢你去,也爱听你说,你平等地与人们交流,彼此分享,言者和听众互为粉丝。你也许会成为意见领袖,但那不是因为你的地位和权力,而是你的智慧、幽默、真知灼见,公信力和人格魅力。
 
  回到今天的主题上来:媒体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其根基是什么?是真实;转型也罢、媒介融合也罢,都是为了新闻能够真实地行走在中国大地上,真实地去追求我们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我们的共识。

 
              
  陈澄委员(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就淮剧后备力量的培养提出建议。
 
  淮剧目前有13个演出团体,除上海淮剧团之外,我省有12个。我们发现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后备力量问题。所以早在2006年我们就呼吁招生问题,在盐城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政府批准招生计划,实际学费全包,财政给予扶持资金,目前盐城、建湖、阜宁等地已经招生。再说我们团的状态,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经过共同努力,在改革过程中解决了省淮剧团的历史遗留问题。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并保留了我们的事业编制,更难得的是还解决了刚刚毕业的24个学员的事业编制。我们剧团市场有观众,作品能拿奖,在全国也有很大影响。由于全体在职员工的团结合作,在比较好的状态下吸引了更多的孩子来报考剧团。但在招生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连歌都不会唱,更谈不上唱一段戏曲了。经过了解,目前许多地方中小学音乐课得不到正常保证,常常被主课占据。因此,我向此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戏曲进课堂,增加地方戏曲鉴赏课,在盐城地区推动淮剧进课堂在音乐课中增加戏曲元素。让孩子通过戏曲作品鉴赏,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和了解戏曲,不仅对他们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也可以使他们爱上戏曲,成为我们的戏迷,此外还能从中培养、挑选出我们戏曲队伍的后备力量。(图/刘宁)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 万鄂湘率队赴江苏就中医药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