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进程中,如何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担任江苏省政协委员的民革党员们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大运河保护、实体经济、人才建设、科技创新等专题,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调查研究,在2023年江苏省“两会”上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法治政府建设
江苏省政协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民革常州市委主委、常州市政协副主席张加林近年来的一个明显感受是: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加强,合法性审核机制普遍建立,有效减少了越权文件、违法文件、“奇葩”文件的出台。同时,政府部门送到司法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的文件越来越多,“这说明政府依法决策的意识不断增强。”他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合法性审查不能流于形式,应该重视采纳合理的审查意见建议。
大运河保护
江苏省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常委、民革苏州市委主委、苏州市姑苏区古城保护委员会主任朱依东建议,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中苏商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利用。
朱依东建议,以运河遗产记录苏商印迹,以运河文脉涵养苏商精神,以运河复兴孕育苏商机遇。在具体做法上,丰富江苏“美丽中轴”的苏商文化内涵,围绕大运河、苏商和相关城市文化地标,推出一批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苏商文化作品、文创商品。
此外,朱依东认为,可借助社会资本,用活文化旅游基金、专项资金,吸纳广大苏商投资运河文旅项目,创新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运营模式,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江苏省政协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委员、苏州科技大学副校长肖洋建议,完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遗产点标识。对大运河遗产的介绍,要表现出遗产点、园、带的位置关系,标注遗产所属河段、遗产区范围边界、文物资源分布等信息,实现大运河文物信息的系统性展示。
肖洋表示,可提取各地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的特色运河遗产进行专门介绍,阐释该遗产点因运河展现出的特色地域文化价值。
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江苏的特色和强项。作为经济大省,江苏的现代产业体系较为完备,制造业门类齐全。从全国来看,江苏现代服务业发达、营商环境优良,各项主要指标也都名列前茅。”江苏省政协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委员、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冀宁认为,实体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江苏也面临一些新挑战。“如外资、本土制造企业如何在江苏进一步扎根,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发展瓶颈,如何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等。”他建议,给企业的政策要更加稳定,给企业家要有更多信心,加大政产学研用协同攻关,稳信心、炼内功、拓市场,保民生、促就业、重创新。
人才建设
江苏省政协委员、民革无锡市委副主委、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保海燕说,对城市而言,要努力加快打造教育、科技、人才竞争新优势,尤其要关注人才。建议江苏应围绕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目标,完善人才引培并举机制,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沃土、加速成长的路径、近悦远来的环境,进一步借助各类研究机构、企业研发中心、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构筑起引才聚才的“强磁场”,让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另一方面,要搭建高校、企业、园区联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构建起“塔尖”更尖、“塔身”更强、“塔基”更实的人才结构。此外,要营造良好环境,打造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体系,真正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科技创新
江苏省政协委员、日联科技董事长刘骏认为,在从事基础研究的各类主体中,企业因为身处生产第一线,对市场动向最敏感,因而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将科技资源和市场资源结合,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力度将科学发现转化为生产力。他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在引导企业基础研究方面可以先行先试,比如政府部门出台相应政策,由科技部门对当地原创的基础性科技研发项目摸底,筛选出一些优秀的重点项目大力扶持。同时,项目也将赢得社会资本的信任,从而跟进投资,形成支持企业开展基础研究的合力。(文章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中新网、新江苏、《无锡日报》)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3889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