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盼两岸花好月儿圆
发布日期:[ 2014-05-14 ]
点击:[ 5181 ]
——薪火相传 做一名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的忠诚义工
孔玉苓
记得少年时在家中,隐隐约约地会听到“黄埔军校、江阴要塞、起义军人、台湾”这些陌生的词汇。那时,我并不理解这些词汇的真正含义。慢慢地我长大了,而那些曾经陌生的词汇,却被父亲一次次的填写在伴随我成长的履历表格里,并影响着我的工作和生活。
父亲孔繁昶,祖籍山东、黄埔军校炮科毕业、1932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父亲幼年丧母,立志勤奋读书,做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九·一八”的炮声击碎了父亲的理想。1932年飘雪的冬天,一个三代单传的独生子,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的时刻,勇敢地走上了保家卫国的战场!在长城抗战队伍里,奔跑着父亲年轻的身影。淞沪抗战、台儿庄大战、武汉保卫战轰响着父亲打出的隆隆炮声!在长沙保卫战、衡阳保卫战那一个又一个喋血的战场上,面对疯狂凶残、装备精良的日寇,父亲和中国几百万热血男儿,摧锋陷阵、断臂搏血、忠胆贯日、义勇薄天!他们拼得是血!是命!更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父亲曾感慨地说“我十九岁投笔从戎,为国家为民族而战,九死一生,无怨无悔!”父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光荣与骄傲,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父亲的话语时时鞭策着我。我思索着:中山先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建设一个和平、统一、富强的中国!我一定要弘扬民革的优良传统,发挥优势,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富强的中国梦多尽一份责!多出一份力!
记得1998年,黄埔同学龙启贵伯伯从台湾来看望父亲。两位老人,相拥无语,执手而泣,几乎在同时都伸出了五个手指哽咽地说:50多年了。他们哭同学、哭战友、哭团聚、哭别离!伯伯挽着我的手,谈黄埔、谈抗战、谈统一……似乎又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又回到了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给伯伯送行,我请来朋友演奏凤阳花鼓和黄梅调,安徽籍的伯伯听得眉开眼笑却又老泪纵横,那一刻我扭过脸去实在不敢看他。这泪水里流淌着的,是两岸亲人不堪回首的生离死别!是一个儿子对父母同胞永远的思念!是绵绵不断的浓浓乡愁!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一年又一年,却总也忘不了黄埔老人相见时相拥无语、执手而泣那兄弟般的情谊;忘不了台胞姜敬哲先生带着台湾的生母来看望大陆兄长的母亲时,两岸一家亲的感人情景,以及在他们身上展现的那种穿越时空的人性光辉;忘不了两岸黄埔同学、抗战老兵们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前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的动人场景;忘不了台湾的甘克强将军亲自驾车,带我们夜游高雄孔庙、爱河的那一个静谧而又温暖的夜晚……就这样一次次的迎来送往,一次次的慰问探望,一次次的浓浓亲情,温暖着返乡游子的心、温暖着黄埔老人的心、温暖着抗战老兵的心、温暖着台湾同胞的心。就这样,点点滴滴地化解着两岸的坚冰和历史的心结。就这样,笑了、哭了、哭了、笑了,每一次都是一个世上最最动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一次次的游子返乡,我看到了两岸的和平发展,一次次的别离团聚,我看到了祖国和平统一的希望。因为它已深深的植根于两岸民众的心里,深深地融入了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
就是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里,习主席说:“广大台湾同胞都是我们的骨肉天亲。大家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两岸走近、同胞团圆,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没有什么力量能把我们割裂开来。两岸同胞命运与共,彼此没有解不开的心结。两岸同胞虽然隔着一道海峡,但命运从来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民族强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乱,是同胞共同之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夙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我们说的中国梦,就是这个民族夙愿的生动表述。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主席说的多好啊!
半个多世纪以来,民革就是秉承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作为民革党员要薪火相传,坚定不移的继承和发扬民革前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他们报效国家、无私奉献的高尚风范,与中国共产党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作为省民革祖统委委员、黄埔后人,做好对台工作是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我要为促进两岸和平发展,为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一名忠诚的义工!我盼望着,盼望着两岸花好月儿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