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江苏省委会主委陈星莺通过调研发现,人才不足是制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关键问题:一是数字化转型人才支撑的组织化程度不足;二是数字化转型人才资源和创新要素供需匹配不足;三是适应中小企业“智改数转”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结构性供给不足;四是重点产业领域和企业人才数据使用、挖掘不足。为此,建议从四个方面完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构建多层次数字化转型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引导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等创新学科建设,开设数字化转型相关专业。鼓励企业根据实际需求在学校设立协同创新平台、联合培训中心和研发中心,共同建设数字化转型实验、试验和实训场景,大力实施订单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经过系统化培养的定制型科班人才。
二、强化数字发展策源地的数字化转型人才储备。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域,利用其产业优势与科研院所资源,建设国家级数字技术人才市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以及人力资源集训和服务集散基地,加快数字化转型人才的集聚培养和高效供给。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借力高层次科创平台,组建数字化转型人才攻关团队或联合体,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组织的通力合作,实现数字技术外溢的扩大化,让企业数字化转型价值可持续释放。
三、完善数字化转型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制度。设立中小企业“智改数转”人才专项,通过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引导企业加大对现有人才队伍数字素养与数字技能的在职培训。支持中小企业自主确定数字技能类评价职业(工种)范围,自主设置数字技能岗位等级,自主开发制定数字技能评价标准规范,自主开展数字技能人才评价。建立“智改数转”重点企业与行业人才改革示范基地,授权开展数字化转型人才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支持先行先试人才特殊调配、人才身份管理、激励分配机制等政策。
四、健全数字化转型人才服务数据资源网络。梳理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数字化转型路径,绘制紧缺人才图谱,反映人才分布流向,监测人才供求变化。建立数字化转型人才共享服务标准和体系,创新数字化转型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使掌握关键共性技术或拥有管理创新、模式拓展能力的高端人力资源能够跨区域流转与开放共享,为中小企业汇聚“智改数转”专业人才,提供科学有效的转型指引。(注:本文系陈星莺同志在十四届全国政协第二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的发言)(文章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1018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