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积极探索江苏乡村振兴之路的建议

发布日期:[ 2019-04-24 ]   点击:[ 4899 ] 作者:[ 崔曙平 ]


中共江苏省委娄勤俭书记在2018年4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史无前例,开创未来,这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要求“奋力开创江苏乡村振兴的新局面,为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为全国乡村振兴大局作出积极贡献”。事实上,江苏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城镇化高速发展的省份,近年来围绕“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社会管理”六个方面着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尤其是“十二五”期间,江苏开展了覆盖全省16万个自然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改善了乡村面貌;2017年在试点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江苏省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形成部门合力,着力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截止目前,已经确定了两批70个省级试点村庄和一批市级试点村庄,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但是从目前各地乡村振兴实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1)实施机制上,偏重政府的行政推动,村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从2005年江苏率先推动城乡规划全覆盖,到2011年以来的村庄环境整治和此后的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都是由省市政府财政支持,各级政府为主体强力推动实施的。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确实对乡村面貌的改善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显著成效,但是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很明显。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由于没有在思想上解决“要我改善”和“我要改善”、“要我发展”和“我要发展”的问题,村民和基层组织 “等靠要”的思想较为普遍,在一轮村庄环境整治完成后,因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环境“脏乱差”回潮的现象并不鲜见;2)发展模式上,偏重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较为单一。苏南苏中苏北乡村所处的生态环境、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各异,乡村振兴的路径也应是多元的,但从目前各地的乡村发展规划看,多为发展乡村旅游,模式较为单一,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推动乡村综合发展思路不够开阔。另外,对集体经济组织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村庄缺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意识,农民单打独斗的情况较为突出,把握市场趋势、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3)环境建设上,偏重视觉景观,公共服务与环境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宜居性不足。村庄环境建设偏重“好看”,满足居民现代生活需要的医疗、文教、养老等方面的服务,以及污水处理等环境设施配套不足。而苏北地区农房质量和乡村风貌总体较差,苏南部分地区乡村的生态环境压力较大等问题仍然是江苏乡村振兴的突出短板。

城市时代,乡村不仅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地和农民聚居地,还兼具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保护乡愁乡土的文化功能、发展特色产业的经济功能、稳定城乡关系的社会功能以及满足诗意栖居的生活功能等多重功能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立足城市时代乡村的多元价值,围绕乡村“五个振兴”的要求,江苏应基于当前乡村建设发展的良好基础,着力构建“三生统筹、五美协同”的美丽宜居乡村。即统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保护彰显地域传统文化,塑造地域文化之美;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激活经济繁荣之美;注重乡村与周边环境协同保护,彰显田园山水之美;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营造宜居和乐之美;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构建家园和谐之美,使江苏大地上尽快涌现出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一条江苏乡村振兴之路。

7b2c088add3d2fb700ce2ea1b1358cf1.png

                                                                       三生统筹、五美协同美丽宜居乡村示意图


建议:

1、多元发展,塑造品牌,着力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将农业现代化放到突出位置。2018年9月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的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发展。旅游经济确实是乡村发展的一条出路,但并非“包治百病”的灵药,事实上,也不是所有乡村都拥有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对于基础条件各异的广大乡村而言,只有通过农业现代化留住人才、致富农民,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尊重乡村发展规律,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宜农则农、宜游则游,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明确提出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大力实施优质农产品品牌工程。江苏的乡村振兴应正确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趋势,通过老特色“有中出新”,新特色“无中生有”,着力推动特色乡村产业发展。应充分发挥江苏农业科技力量雄厚,高效农业、设施农业领先全国的优势,借助互联网和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契机,推动美好人居环境与特色产业的共同发展;学习借鉴法国等先进地区通过乡村环境整体塑造与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的做法,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的“绿色牌”“放心牌”农产品,倒逼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增加农业附加值。并积极推动农业发展与文化创意产业、康养产业、食品加工、互联网产业以及全域旅游的联动发展,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2、彰显特色,提升品质,着力打造各美其美的乡村风貌。

根据调研,不少乡村的景观面貌仍然缺乏地域特色,苏北乡村还存在危旧房比较多、农房布局比较分散、村庄整体环境比较差的情况。事实上,江苏平原广袤,山河湖海俱全,传统建筑南秀北雄,江南的小桥流水、里下河的湖荡人家,苏北平原的砖石民居,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构建丰富多元的当代乡村景观、塑造各美其美的乡村风貌的历史基底和内在基因。

应结合特色田园乡村、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以苏北有序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为契机,加强乡村空间特色塑造,深入挖掘地域建筑文化特色,加强乡土文化传承和保护,创新地域传统建筑元素和传统建造技艺的当代运用。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注重运用绿色、创新的技术方法反映时代进步和发展需要,注重合理控制建设成本,着力提升乡村民宅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抗震、节能水平。应大力推动设计师下乡,着力提升农房设计的水平技术指导,用一流设计引领一流建设,逐步引导具有地域特点、乡土特色、时代特征的高品质农房和乡村特色风貌的形成,着力打造既有传统田园意境,又具时代生活特征的当代乡村,使今天的乡村建设成为明天的文化景观。

3、三生统筹,完善设施,着力提高乡村的宜居性。

习近平主席说,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应以国家机构改革为契机,统筹国土空间规划,大力加强“江海山水田林湖草”城乡生态空间的保护,将乡村聚落与周边的山林湖泊田园一体化规划、一体化保护,促进乡村地区三生空间的融合发展,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向农村蔓延,加强农业面源的治理和化学品管控,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促进农村垃圾就地分类、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应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显著提升群众的住房条件、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和文明程度,真正让农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生活。在贯彻落实省“十三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和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两个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全覆盖,使得乡村供水有保障、污水有处理、交通可通达、信息快联通;应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尤其要关爱留守儿童,把握苏北地区农房改善和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时机,补足乡村教育短板,不让农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尤其是要适应农村老龄化发展趋势,探索创新乡村养老新模式,让辛苦了一辈子的老农民能够安享幸福的晚年,让农民群众共享现代文明和改革发展的成果,使江苏乡村成为安居、宜居、乐居的美好家园。

4、党建引领,村民主体,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要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领导班子建设强。”应着力加强村两委建设,配齐配强干部队伍,依靠强有力的村级组织,有效帮助农民抵御市场风险,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发展。

与此同时,要“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尊重村民意愿,提升村民的参与度、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建立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长效机制,拓宽参与途径和方法,听取农民意见,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参与,促进乡村发展;积极培育当代“乡贤”,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吸引和鼓励退休老专家、老干部、乡村能人和热心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队伍,逐步构建村民、社会和政府共建共治共享;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中国特色乡村治理新格局。

5、凝心聚力,持续推进,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打造成我省乡村振兴“叫得响”的品牌工程。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江苏首创的特色田园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在江苏乡村的具体落实。吴政隆省长在今年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打造特色田园乡村,是我省推动三农工作的一大举措。”要求:“按照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和《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扎实细致抓好工作,使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成为我省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虽然刚刚开展一年,其内涵正日益丰富,并得到了市县各级政府的响应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支持。从各地申报的第三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备选试点村庄来看,其质量和数量都较前两批有所提升,可见,特色田园乡村的综合效应正逐步显现,影响逐渐扩大。应保持政策的延续性,通过几年的持续努力,将之打造成为江苏三农工作的响亮品牌,示范带动更多的村庄深入挖掘特色资源,保护特色生态环境、塑造特色文化、发展特色产业,在改善和提高乡村人居环境的同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建设具有江苏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 万鄂湘率队赴江苏就中医药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