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开发利用长江江苏段刀鲚资源
发布日期:[ 2017-07-10 ]
点击:[ 4876 ]
民革泰州市委特约信息员、泰州市农业科学院科管处处长冯亚明反映:
刀鲚与长江鲥鱼、河豚并称“长江三鲜”并居首位。历史上长江刀鲚资源极其丰富,曾占长江鱼类天然捕捞量的50%左右。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及滥捕等因素影响,刀鲚资源急剧衰退,产量逐年下降,刀鲚渔汛规模持续萎缩,种群及个体逐步小型化且趋势日益显著。
种种迹象表明,长江刀鲚已面临灭绝危机,开展长江刀鲚种质资源保护刻不容缓。为此建议:
1、各地特别是沿江地区的党委政府、渔业主管部门以及渔业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对长江刀鲚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刀鲚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不是简单的、以单纯的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粗放式的资源开发,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在对长江刀鲚资源开展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2、加大长江刀鲚保护性开发利用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加大科研经费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对长江刀鲚生活习性、繁殖特性等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为保护性开发提供理论支撑。二是制定并实施更为严格的长江禁渔制度,可以实行长江全年禁渔,执行年限确定在10年以上,经过两个多世代的繁衍,待到刀鲚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剩余群体量增大之时,方可考虑适当捕捞。三是加强资源保护区的建设,参照靖江国家级长江资源保护区的经验,鼓励沿江地区结合实际,选择适宜水域建设各级长江鱼类资源保护区,引进和保存长江野生原种,开展长江刀鲚资源保护。
3、重视长江刀鲚保护性开发利用技术研发。一是研发长江刀鲚幼体采捕、活体运输技术,通过调整网目规格、生物防护等措施,设计制作专门捕捞网具,改进运输方式,降低物理伤害,大幅度提高采捕成活率和运输成活率。二是研发驯化养殖技术,针对沿江半流水土池、标准化池塘、温室大棚三种不同的养殖模式,进行水质调控、底质改良、饵料生物培育和配合饲料投喂等管理技术的研究。三是研发亲本培育及人工繁殖技术。采取强化培育、调控水位、水流刺激等措施,促进性腺发育成熟,开展人工繁育试验。
4、完善长江刀鲚保护性开发利用创新科研机制。加快“产学研推”一体化进程,引进和培育一批高素质的渔业科技人才,条件成熟时,可组建长江刀鲚产业技术研究联盟,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为长江刀鲚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技支撑。沿江渔业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强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组建服务团队,结合科技兴农富民工程、渔业科技入户等活动,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下乡、进村、入户、到塘提供科技服务,帮助刀鲚养殖企业、规模基地解决生产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2016年1月民革中央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