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广医学影像检查无胶片化的建议
发布日期:[ 2017-07-10 ]
点击:[ 8896 ]
民革党员、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高级工程师陈德斌反映:
在医疗过程中,患者常常需要数字化影像检查,如CT、MRI、DR、DSA等。这些数字化影像检查通常生成DICOM格式的电子文件,甚至可以生成3D图像,内容丰富、资料全面。医生通过医学影像存储调阅系统(PACS)直接在电脑上调阅、诊断,借助互联网技术,还能够实现远距离数据传送,满足人们远程诊断的需求。而且,国际医疗机构尤其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也都普遍采用DICOM格式的数字化医学影像资料,国内患者既使出国就医或请国外专家会诊,也可通过DICOM格式的数字化医学影像资料实现跨国诊治。
但是,当前国内医院在对患者进行检查后,并不提供DICOM格式的电子文件,只提供影像胶片,而影像胶片缺乏上述数字化影像资料的技术优势,而且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一是增加就医成本。目前每张胶片收费26元左右,按一个影像检查输出3张胶片计算,患者就需要支付78元。二是增加时间成本,打印胶片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几天,延长了患者就诊时间,甚至会耽误病情。三是不利于携带。胶片尺寸一般在36cm×43cm,尺寸大且不能折叠。同时,还会产生更多的医疗垃圾。胶片一般只用一两次,患者有时会需要重新检查,还要再拍胶片,特别是卤化银胶片在生产、制作的过程还会产生较大的环境污染,不环保、不低碳。
国际上,随着数字影像时代的来临,美日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医用胶片使用量都迅速萎缩,但是,我国医用胶片使用量不减反升,与当今数字影像时代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不符合世界医学发展潮流。究其原因:一是胶片市场背后巨大的产业链。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每年胶片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胶片厂家和医院都不愿意放弃这个巨大的蛋糕。二是患者传统的观念,认为花了钱做CT,要留个凭证。三是转诊需要。因不同医院之间PACS不联网,无法进行网上调阅。
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报告,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给医学影像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发达省份县级以上医院均建有PACS系统,即使是不发达地区,市级以上医院也基本建立了PACS系统,完全有条件在全国实现医学影像无胶片化。为此,他建议:
1、要求医院提供拷贝有医学影像电子文件的光盘,尽快在国内推广医学影像无胶片化。
2、结合当前医疗改革,借助互联网技术,尽快实现国内医院PACS系统联网。
3、建立国家、省、市、县(区)级别的医学影像存储调阅数据中心,患者可按身份证号码建立个人账户,老百姓可以通过手机、IPAD、电脑等终端访问、下载个人医学影像资料,满足人们远程诊断和出国诊疗的要求。
4、为医学影像资料共享进行立法,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等。
(2016年3月民革中央采用、全国政协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