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健亲委员代表民革江苏省委的发言(2003年)
发布日期:[ 2005-03-04 ]
点击:[ 4712 ]
——关于加快发展苏北绿色食品产业的建议
民革江苏省委员会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苏北大发展的精神,自2002年8月起先后赴淮安、盐城、宿迁、徐州开展苏北生态农业、创建绿色食品产业基地问题的调研,现提出几项建议供省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一、发展绿色食品的依据和优势
当前,在国际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绿色贸易壁垒”手段(通称“绿箱政策”)。就是指进口国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安全为由限制进口的措施。严格的国际技术标准对我国本土农产品出口构成严重的威胁,对农产品的质量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从经济发展规律分析,苏北后发状态呵护下来的生态环境恰好构成为发展绿色食品的生态优势,如果利用得当,就会形成苏北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后发优势。
第一,当今的经济增长是全要素的经济增长过程,这些要素不仅包括资本、劳动而且包括环境和生态等方面的因素,环境和生态因素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而且对资本等要素具有替代作用。
第二,由于现代人生活需求模式的变化,过去以单一追求高产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需求结构。以产量稳定、多品种、高品质为特征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逐步形成,这正是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的基本特征。
第三,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不仅包括种植过程,而且包含了加工、销售等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这一过程的作用类似于制造业的发展),延伸了农业产业链,使各个生产阶段都有产业增值的可能性,也可以吸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和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之中。
国际市场每年对绿色食品的消费量将达到300亿美元。国内绿色食品总数虽已突破3000个以上,实物总量达5000多万吨,但总体水平仍不高,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因此,都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从苏北地区的现状分析,一是苏北土地面积大,受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少,土壤肥沃,自然环境好,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势资源。二是绿色食品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质量标准,利用这一优势,可以构筑中国自己的绿色壁垒。三是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非常重视苏北农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为苏北“雪中送炭”的政策和措施,给苏北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也为苏北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是劳动力资源优势。与我国其他欠发达地区相比,苏北地区人力资源的整体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以及掌握科技水平的能力相对较高,可以较快地适应绿色食品生产环节中的技术要求。而与发达地区相比,在绿色食品深加工、精加工中所用劳动力的成本较低,为发展劳动密集型新兴产业提供了劳力优势保障。五是旅游资源优势。苏北五市历史文化悠久,发展绿色食品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当地经济发展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苏北五市共建立绿色食品基地150万亩,仅占可耕地的4.7%;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51个,也只占全国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的1.6%。因此,在苏北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既有巨大的潜力,又要作巨大的努力。
二、绿色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1、部分同志(尤其是领导同志)尽管对发展绿色食品的认识已有普遍提高,但与时代及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认为开发绿色食品生产周期长、收效慢、成本高,因此重视程度不够,忽略了绿色食品生产对苏北地区现有地域条件和优势资源的开发潜力和可持续作用。偏重于追求短平快式的经济效益,缺乏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基地建设的深刻认识和资金投入。
2、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自身及市场运作不规范。有些地方存在绿色食品标志超期使用,以及超原申报备案数量使用,造成的结果是质量不能保证,也影响绿色食品企业形象。
市场中假冒绿色食品现象时有发生,政府如不加大打击力度,将会造成假的变成“真”的,真的也拖成假的。
农业行业协会、经纪人的作用发挥的还不够,绿色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信息不灵,自身品种少,生产规模小,导致营销渠道中商品流通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认识欠缺,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绿色食品在国内供求价格不均衡,制约了绿色食品的拓展。
3、龙头企业幅射带动功能不明显,重要的一点是缺少高素质的绿色食品产业的领衔人物。另外,地区差别、产品差别、农产品企业的规模差别直接影响当地农民致富和经济发展。一些绿色食品的加工企业由于自身因素,难以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三、发展苏北绿色食品的建议
1、统一规划建设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议政府建立“两带一区”。一条是以废黄河故道沿线为基础的绿色食品产业带。该带地处我省最北部,光照充足,雨水相对较少,工业化程度低,土壤多为沙质黄土,生态环境优越,可以重点发展根茎类出口型蔬菜、果品、花生、玉米等产品及其加工品。一条是沿海滩涂绿色食品产业带。该带沿海滩涂众多,污染少,大部分土地改造后已成为适宜种植的无污染基地,可重点开发蒜苔、菊花、紫菜、海哲、梨、麦芽、大米等及其加工产品。一个环湖及河网湿地绿色食品产业区。该区水利条件好,河湖交错,水网密布,土壤多为水稻土,是我省的重要粮仓。适于生产稻米、油菜、水生植物、水产品等及其加工产品。另外,政府在其它生产区域也要设立绿色食品基地,扩大基地规模。要积极鼓励“三资”(外资、民资和工商资本)投入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取消对农产品的价格补贴,但可以在规定允许的条件下从四个方面加大对绿色食品、生态农业的资金投入。一是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特别是苏北的水利工程。二是加大对优质、高效、价廉、低残留农药和化肥的开发研制的投入,加大对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加工工艺以及标准的开发和研制方面的资金投入。三是加大对绿色食品宣传和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宣传引导农民生产绿色食品,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食品,形成产需对接的良性循环。四是出台一系列扶持和鼓励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政策,在贷款、税收方面给予优惠,特别是降低或减免农业特产税的征收。
3、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对现有的农村中小企业,要注重发挥他们在当地农民致富、吸纳农村劳动力、实行订单农业中起到的积极作用。用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食品生产企业按照绿色食品的规范进行开发、生产和加工。政府在财政上拿出专项经费以奖代补,对绿色食品企业的发展起到实际上的补贴作用,以5-10万元的不同标准以奖代补,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取得效益的最大化。
4、加强对农民的培训,规范技术标准。从法律、道德、文化、科技多方面开展对农民的教育,重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和加工技术的培训,为绿色食品开发和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必须提高农村技术人员的待遇,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加强对绿色食品生产领衔人物的培养和支持,以“榜样效应”带动、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及生态农业。
5、规范市场,鼓励生产绿色食品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培育扩大绿色食品等优质农产品市场,整顿秩序,加大查处力度。使生产绿色食品的企业通过品牌和质量参与市场竞争,占有市场份额,也使假冒绿色食品无立足之地。政府有关部门要简化申报手续,降低费用,加强检测,并积极组织绿色食品企业开拓市场,利用集团优势,摊低营销成本。可沿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集中一批企业、产品,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开展推介、对接活动,进一步推动全省绿色食品的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