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2003年)

发布日期:[ 2005-03-04 ]   点击:[ 4680 ]

                    民革江苏省委员会

  加快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这是发展苏北、提高苏南、实现富民强省,率先实现现代化宏伟战略的重要举措。民革江苏省委就我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提出建议。

  一、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原因

  首先是受宏观经济发展的制约。现有的经济发展速度远不能消化如此众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城市而言,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正寻求再就业,每年大中专毕业生的产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城镇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有限,吸纳不足。在农村数以万计的劳动力等待转移,劳动力总量与就业岗位供大于求。

  其次,农业内部消化劳动力不足,特别是入世后对农业的冲击,增添了转移的难度。从国际市场分析,仅考虑3%的粮食进口,也将减少农业就业机会上千万个。大量优质低价的大宗农产品进口,将直接迫使我国粮棉等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走低,进而影响我省农村企业发展、农民就业和农民收入,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进一步扩大。

  再次,从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分析,高素质、低年龄的劳动力在就业中占据优势,低素质、高年龄的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上越来越没有竞争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加上没有技能在转移中更难就业。据调查,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转移劳动力与总劳动力的比重)的高低,与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高中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达59.1%,中专以上为76.8%,而初中文化的劳动力转移率为49.2%,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转移率为28.2%,文盲和半文盲的劳动力转移率只有13.5%。劳动力素质低只能从事较为低级的劳动,在城镇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第四,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也造成劳动力转移不畅。具体表现为:传统的小农业方式尚未突破,农业生产经营小而散,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信息闭塞、市场意识淡薄,生产经营能力不强。相当部分的农民仍然视土地为基本生活保障,不愿意放弃耕地。造成多数农户要田,又不愿意多种田、不想种好田,从而牵制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沉淀在农村。

  二、农村劳动力输出不畅的原因

  首先是本土化的现象比较突出,出省劳务输出只占10%左右。而外来劳动力却占据了我省劳动力需求的60%以上。安徽省约有302万跨省流动就业的民工,其中27.%流向江苏,浙江省温州等地也有大量的民工在我省从事劳务或二、三产业。在我省苏南地区外来务工的农民中,60%以上的来自外省。特别突出的如无锡港下镇1.5万外来人员中,来自本省的只占四分之一。

  其次,是农村劳务输出盲目性大。我省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比例为20%,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在转移方式上,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盲目性。多数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以依托传统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为主。据调查,2001年农村劳动力通过有关部门或亲属有组织进行转移的占27.8%,其余人员的转移仍然属于自发进行。

  第三,劳务输出基础不稳定,没有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劳务信息不畅,市场运作不健全,南北挂钩劳务输出不明显。农村劳动力不适应就业岗位。一方面劳动力得不到就业,另一方面招不到合适的人。

  第四,重视不够,限制过多。部分地方领导对劳务输出重视不够,把劳务输出只看作是富民,对地方财政贡献不大。由于认识不到位,因此在行动上不积极。劳务输入地的环境不宽松,限制太多,收费过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力的流动。

  三、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不统一

  输出地与输入地在劳动力管理政策上不尽相同。从输出地来说,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民向城镇有序流动,积极鼓励农民外出。从输入地来说,政府所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一方面存在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力需求压力,另一方面又有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下岗职工增加的问题。由于诸多的原因,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政策限制过多。农村劳动力面临着就业管理体制、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权益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不平等待遇。

  四、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要组织和规划本地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促使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在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保证粮食生产能力稳定提高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不断拓宽生产新领域。鼓励农民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政府要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建立和培育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

  二、 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当前,我省小城镇建设逐步完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鼓励农民进城自谋职业。另一方面,增加农村就业容量。农村亟需的第三产业如科技服务、技术信息咨询、农产品加工、金融保险等行业发展不足,潜力很大,也是扩大农村就业的条件。

  三、 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增强转移劳动力的市场竞争能力。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大量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素质与转移的速度与层次成正比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方面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劳动力市场的新态势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职业培训、职业指导与劳动力市场的连接,增强劳动力就业的竞争力。

  四、 大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目前,我国劳务输出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我国劳动力资源占世界劳动力资源的五分之一,而劳务输出仅占世界劳务输出总量的3%左右,两者极不相称。我省要扩大劳务输出的新途径,放宽政策,降低中介环节收费,降低劳务输出成本,开辟多种渠道,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走出国门,进军国际劳务市场。

  五、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出路。改善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接纳能力,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费,让进城打工的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权益,在用工、子女入学等方面不受歧视。在城市工作实行劳动合同制,并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拆除城乡劳动力的流动界限,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六、做好苏北、苏南劳动力交流,实现有序转移。努力形成苏北农村劳动力在苏南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份围。苏南地区每年根据用工需求,定向吸纳苏北的劳动力;苏北农村也可以根据苏南的用工需要,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适应用人单位对用工的需要。逐步实现用工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劳务输出一体化服务。进一步推动我省农村劳动力输出及南北劳动力交流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