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方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2004年)
发布日期:[ 2005-03-08 ]
点击:[ 4337 ]
近年来,各级政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面前很多困难。一是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劳动技能缺乏,适应不了当前非农产业的发展要求,导致剩余劳动力转移难;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呈一种自发、无序的状态,一些民工在外找不到工作,还有一些民工光打工,不挣钱;三是外出打工的民工经过培训的少。全省劳务输出受过专业培训的比例仅22.6%,有组织转移的劳动力的比例还不高。
对此,我们建议:
(一)在组织管理方面,建议将农村劳动力转移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规划,纳入全省就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管理。各地宜设立“劳务输出办公室”,加强对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输出劳动力进行全面摸底,建档立册,实行网络化管理;做好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的搜集和反馈,确保劳务输出渠道畅通、合理有序,增强劳务输出的组织性和有效性。
(二)在劳动力培训方面,建议重点实施“两后双百工程”。即对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上学的,要实施100%培训,100%就业。这部分人是农村青年劳动力主体,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培训和就业相对较容易。对一个两后毕业生的培训,时间一般在2个月左右,投资人均2-3百元,输出后,每年可为国家创造GDP几千元,投资省,周期短,风险小,见效快,收益长远,是农民增收的最佳途径,也是促进GDP增长的最好办法。
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加强对劳动技能的培训,又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培训,增强其法律意识,教育他们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在培训资金筹措方面,除了加大财政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的投入力度,降低办学门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社会办学以外,建议推广市县扶贫办与培训学校和工厂合作、优势互补的培训模式。
由各市县扶贫办负责招生,培训学校按工厂要求负责技术培训,学校免收学费,工厂负责接收安排合格学员。学员理论学习期满,到接收的工厂进行一定时间实习,以实习工资为学校支付学费。学员不用花钱学到了技术,找到了工作,培训学校也得到适当的报偿,工厂招到了合格工人,实现“三赢”。这种方式在淮安等地施行,收到很好效果。各地也要积极探索其它培训模式,解决培训资金问题。
(四)在建立、完善促进劳务输出的政策环境方面,建议全面清理目前各类限制农民工流动的政策规定,制订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在农民外出务工的居住、落户、收益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尽早制定出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