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民营中小企业与台资企业相互协作的建议(2004年)
发布日期:[ 2005-03-08 ]
点击:[ 4204 ]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以经济促政治”的对台工作方针,与时俱进做好对台经济工作和祖国统一工作,民革江苏省委通过对昆山市民营中小企业与台资企业配套协作情况的调研,了解到昆山市广大民营中小企业依托台资聚集优势,搞好配套协作,发展了区域经济,开辟了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搞好对台经济工作和祖国统一工作的新途径。
从1990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昆山截止到2003年9月底,该市已累计批准台资企业1748家,合同利用台资l15亿美元,实际到位台资56亿美元。台湾排名前100位的大企业及上市(上柜)公司己先后在昆山投资兴办了140多家企业。目前昆山利用台资约占江苏全省的四分之一、全国的十分之一,已成为台湾同胞在祖国大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大批台资、外资的到来,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产品和先进的管理,同时也带来了配套协作的机遇和“项目源”。
截止20O2年底,昆山市共有292家民营中小企业为396家台资企业配套。配套项目447个,年销售总额为40.4亿元,分别占该市民营企业为外资企业配套的54.6%,呈现出内外相联、有机相融的良好局面。广大民营中小企业依托外向优势,实行全方位的配套协作,本质上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两岸产业分工合作以及谋求双赢的必然要求,其内涵十分丰富。
一是配套十分有利于台资企业立足与发展。台资企业要立足当地并谋求更大的发展必然要追求低成本、高效益。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台资企业在大陆的各类配套必将逐步实现以本地化配套为主。二是配套带动了民营企业快速成长。配套型民营中小企业为了满足对方对产品品质等要求,通过实施技术、管理创新以及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崛起。三是配套有助于降低生产交易成本,加速企业“扎堆”形成集群式发展,增强地域开放型经济新的核心竞争优势。逐步提升产品本地化配套率是使台资企业聚集深耕、生根的充分必要条件。
配套协作在政治上还开辟了对台工作的新途径。民营中小企业与台资企业行之有效的配套协作,实质上己成为两岸民营经济体在资本、技术、人力和其他多种资源上的有机融合,并在产业(包括产品)上也已形成初步联动发展的趋势。此举不仅有利于两岸经贸的交流发展,而且还为我们落实“以经济促政治”、进一步做好台湾人民工作开创了新的工作载体和工作渠道。经贸合作与交流是目前两岸政治关系的基础,而人员之间相互联系沟通则是两岸一切经济社会交往活动中最能动的因素。对台经济工作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经济工作,也是一项政策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应该把台资企业作为我们民族工业、同胞企业来对待,要把发展对台经济提高到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战略高度来看待。
目前,我省民营中小企业为台资企业配套无论从层次水平和形式上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规模偏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企业不多、资金和人才缺乏、信息不畅、竞争失范、许多企业未能摆脱家族式管理俗套等问题,对此提出下述建议:
一 、建立长期的、专门的、时效性很强的配套信息平台以及公允有序的配套市场机制,使配套双方的供需要求、标准、价格等能得到及时、直接、通透的了解,促进双方资本、技术、人力和其它多种资源的深度融合。推动配套协作由低向高、由浅入深、由松散到紧密,使之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赢的合作局面。
二、建立具有较高水平的、且适应两岸民营经济互动的培训机构,努力提高民营企业的全面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配套能力,拓展配套领域,提升配套层次。实行统一的信用评估标准和贷款发放办法,促使民营企业在金融信贷等方面享有与国有、集体、外贸企业的同等待遇。着力构建全方位的金融等服务体系,重视和发挥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的功能和作用。
三、各级涉台部门和工商联组织应建立健全与民营中小企业的联系制度,通过适时的工作联系、情况交流,培养民营企业主们加强与台商的情感、思想、文化沟通。同心协力,开拓创新,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