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2002年)

发布日期:[ 2005-03-08 ]   点击:[ 4144 ]

  大力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新时期解决农产品卖难,实现农民增收,全面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有关部门的努力,农业结构调整已取得明显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面对:

  第一、农业主体地位不明显、不突出。由于农民经营规模小,生存压力大,农户在结构调整中出现两面性:一是调整的动力不足,普遍具有一种“口粮田心态”,对农产品市场结构的变化反应不敏感、不充分。二是“要价”过低,调整过于频繁。只要所更换的新产品在回收物质成本后稍有结余,农民就干,存在着“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问题,市场波动剧烈,频率过快期望低,难以抗拒风险。

  第二、政府越位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不到位,基层政府在“补位”过程中常常越位。主要表现在政府直接干预资源配置,或者大搞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或者盲目要求农民生产“高含税农产品”,明显偏离了农民增收的目标。

  第三、农业结构调整方向不明。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地都在号召农民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但这些作为调整方向的农产品的价格却一直难以提高。也就是说,市场没有发出稳定、连续的信号对结构调整进行引导,既使有一两个亮点,也是昙花一现,成不了气候。农民普遍感到很茫然,不知种什么好。加上少数干部瞎指挥,使农民没有得到实惠。

  江苏省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大省,也是一个农业大省,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任务都很重。如何解决以上问题、使占全省人口70%的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如何早日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我们认为当前应重点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认识现阶段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

  我国农业的根本问题是农民太多,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农民非农化;而农民的非农化归根到底取决于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特别是在当前地区经济发展中,对外开放程度高,对内开放程度低,发展又极度不平衡的条件下,省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工业化、城市化优先的战略。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加大城市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力度,扩大农业经营规模,逐渐把半自给的兼业的小农户,改造成具有充分市场经济理性的农业企业,才能为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铺平道路。现阶段,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外部的因素,如果不提高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光强调在农业内部调整,盲目地强调加大农业投入、科技投入,结果只会把已经很高的农产品成本上推,进一步侵占农业的获利空间。要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变化,抓住主要矛盾方面,跳出“就农业说农业”的误区。

  二、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

  加速农村劳动力流动必须尽快改革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农村劳动力不流动是一把双刃剑,即抑制农产品市场的扩张,又限制了农村要素市场的发育,是造成当前农业结构调整难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既有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下,要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发展空间,尽量释放农村的人口压力。江苏省是经济大省,在户籍改革方面步子应该迈得更大一些,可参照其它省市的做法,全面放开省会城市和省辖市城市人口管制,真正让市场来发挥调节作用。

  三、大力倡导农村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市场经济之所以能保持效率,关键就是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物品和劳务能够自由交换。只有这样,才能优胜劣汰,将稀缺资源集中到能带来高效率的人手里。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也就是资源通过流动实现优化配置的过程,我们要提倡和鼓励一切形式的要素流动。首先要加大户籍制度的改革,逐步取消农民进城落户的种种限制;同时,对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农村资金流失、土地流转、民间信贷等问题,要用市场经济的眼光来衡量,不要以种种名义设置门槛,人为地约束生产要素的自发流动。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个体须从失败和挫折中找到有效的配置方法,实现自身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同时提高总体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尊重市场自发作出的选择,尊重自发选择带来的多样性。变堵为疏,变压为导,全面改革影响农村生产要素流动的人为障碍,为市场调节让位。打开城门,放松流转,市场配置,疏导自然。

  四、有效协调各地区各部门乃至每个执法人员的行为

  在转型时期,促进农村生产要素进行流动,优化农业结构,关键是要协调各地区、各部门,乃至每个执法人员的行为。各地区都调整,越调整越趋同;省里要有整体调整安排,省辖市也要有整体调整规划,而地级市、县基本上应根据省级调整方向进行调整,不能各调各的。我国的市场改革是自上而下发动的,农业结构调整也是自上而下推进的,这就要求政府系统内部要协调一致。如果各级政府部门乃至每个执法人员的行为不协调,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就不可能把政策信息完整、准确及时的传递到经济过程中,更不可能得到认真的执行。如此,不仅不会加速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还会干扰市场的自然发育和经济过程的自然演进,从而破坏经济流程的一致性和协调性,产生负面作用。现实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把好经念歪、把好歌唱走调的现象就是因为行政系统内部的不一致造成的。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培育市场,鼓励要素自由流动,这就需要有效地约束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执法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地区利益、部门利益及个人利益,使他们在遵守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遵守行政纪律,使政策信息能够及时地、完整地传递出去,表达出来,按照设计目标作用于经济流程。

  五、对政府职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调适

  一个有效的政府是农业结构调整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当前,由于市场发育不全,政府具有很大的作用空间。但政府的介入必须是有限的,有原则的。在转型时期,政府的作用不是替代市场,而是培育市场;不是让政府去直接配置资源,而是创造条件,让市场力量发挥作用。从这个原则出发,当前的政府职能应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职能或曰小职能。包括:1、构筑市场农业的微现主体。政府要完全退出农业的直接生产经营领域,全面落实家庭承包责任制,还权于农户,还权于企业。2、保护农户产权的完整性。政府必须维护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经济秩序,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保护农户(企业)的产权免受侵害,同时也不受政府随意性行为之害。3、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弥补市场缺陷。如: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开展农村基础教育和科技科普教育,为农户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降低农户进行结构调整的成本和风险。第二个层次是扩展职能或曰大职能。考虑到当前市场作用的有限性和农户理性的有限性,政府还要在不损害市场的前提下对经济过程进行适度介入:1、对本地区农业结构进行梳理和分析,把握地区经济结构演变的方向及其演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2、作用于本地区农业结构演进的薄弱环节,为正在发育中的市场拾遗补缺。3、在充分尊重农户自主权的前提下,对农户行为进行诱导、引导、疏导,让市场机制逐渐渗透到农户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政府在进行角色定位时,必须以“小职能”为基础,以小职能的成功履行为前提,改变越位与缺位并存的局面,在到位上下功夫。

  六、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业结构调整内在机制的培育上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局面。从需求方面讲,加入WTO后,从长远来看会使农产品的市场结构有较大的改变,但从中期看,由于我国农产品在营养、安全、适用性和外现等方面不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出口的增加将是有限的,农业发展暂时还很难获得来自国际市场的强力拉动。从供给方面来看,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可用于结构调整的土地资源已十分有限,农户在生存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不会在结构调整上有很大的动作。所以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是一个漫长的、连续的过程。目前政府要将工作重心放在改善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培育结构调整的内部机制上。结构调整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劳永逸,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因此,评价一个地方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好坏,不能单一地用建了几个科技园区、几个基地,或种了多少亩优质品种来衡量,这样只会对政府配置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要重点关注这一地区市场的发育状况,着重对调整手段进行研究。我们对市场的发育要有耐心,要相信和依靠市场的力量,不能一遇到问题就回头动用老办法。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尤其要坚持市场原则,决不能陷入“政府配置”的误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