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环境保护力度不能减
发布日期:[ 2005-04-26 ]
点击:[ 4404 ]
孙达华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都十分重视,人们的意识也非常强烈,全省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也得到初步遏制。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南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仍然严峻,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主要表现在:一是秦淮河水质不容乐观。秦淮河被称为南京人的母亲河,近几年,政府拆巨资对秦淮河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在河的两岸栽上树木,种上花草,砌上护坡,修建道路,有的地方建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但是在岸边行走时,河水散发的阵阵臭味,让人们愉悦的心情破坏殆尽。特别是在夏天高温季节,气味尤其强烈。只见水面上浮着一层厚厚的油污,水的颜色呈深褐色。据调查,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和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秦淮河所致。二是化工园怪味层出不穷。每当经过大厂区时,总会被一阵阵怪味而“刺醒”,只见一根根烟囱冒着黑烟、黄烟,有的甚至冒着明火,污染十分严重,有损南京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形象。三是城区内灰尘咄咄逼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内各个地方都在大搞开发。在建设中,特别是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大量灰尘,感觉到南京城整天处在灰蒙蒙的空气中,骑车眼流水,回家一身灰,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损坏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四、城市噪音此起彼伏。汽车喇叭声、建筑工地机器声、各种机械轰鸣声等等,不分区域、不分昼夜,有的是经过环保部门批准,有的根本没有批准,有的批准了但没有按准许要求去做,重批轻管现象普遍存在,噪音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有人认为,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有人说,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不如不要,将来治理费用不知超过现在所得的多少倍呢;有人讲,这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表现,是执法不严、查处不力的表现等等。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究竟如何保护环境,恢复晴空万里、让母亲河的清澈透明、给市民清新舒适的空气、还居民舒适静雅的氛围,本人认为:
一、治老控新——即既要整治老污染,又要从源头上防止和控制新污染。
治理老污染,重点是整治水环境污染。将水系按区域划分,分区制订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规划,实行跨行政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管理制度,通过规划和建设项目控制,依法整治污染源,确保饮用水质达标;同时要着力抓好工业、农业污染源防治及城乡生活污染治理。
二、监建结合——即加强环境污染监管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削减和治污能力有质的提高。
加强环境污染监管,依据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规划以及排污总量控制目标,严格核定各排污单位的排污总量,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对污染治理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要盯住不放,哪里污染问题严重,就重点监管那里;什么时候实现整治目标,就什么时候“摘帽”。定期公布各项环境质量指数,公布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整治进度、重点污染源整
治达标等情况,鼓励社会各方面监督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加快污水处理厂和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
三是两制并举——即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环保良性互动机制,推进环境污染整治。
加强法制,重在加强环保执法能力建设。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部门联合环境执法机制和重点案件移送督办机制。加强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实环境监察和检测工作力量,强化环保执法保障。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在逐步加大财政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投入的同时,加快建立多渠道的环保投融资机制,积极推进环境污染治理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建立环境预警指标体系和分级管理方案,制定应急预案,确保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得到依法、及时、有效处置。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环境污染整治,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环境污染整治。
200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