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提高群众健康保障水平
发布日期:[ 2011-03-10 ]
点击:[ 3952 ]
民革泰州市委员会
近年来,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泰州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不断推进,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建设不断加强尽管如此,泰州市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之处。一是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二是市区少数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落后、基本检测设备简陋;三是全市公共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四是现有的市级精神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机构体制不顺,难以承担全市“精防”和“职防”的重任;五是城乡公共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农村公共卫生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较之城区有较大差距。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造福人民的事业,坚持“政府主导,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不断巩固和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水平,已成为泰州市落实国家医改政策,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政府职责,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制。建议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出台《泰州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基本原则,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责,进一步明确卫生、财政、人事、建设、规划等职能部门的职责,对泰州市职业病、精神病、传染病的防治和疾控、监督、妇幼、采供血、应急体系建设从房屋建设、设备配置、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要把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
2、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保障机制。把“卫生惠民”作为政府民生工作的重点内容,加大公益性补贴,将卫生事业经费向公共卫生倾斜,将医疗机构开展应急救治、传染病监测等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所需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及时核拨。尽快规划建设泰州市精神病、职业病和传染病防治机构,建设海陵区、高港区、新区妇幼保健机构,以满足泰州市群众疾病防治需要。建议将市戒毒所调整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将泰州市妇幼保健院的经营权由民营回归为公益,切实保障各级各类公共卫生机构的有效运转和高效服务。
3、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科学合理核定公共卫生机构专业人员编制,重点解决市区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市中心血站、市健康教育所等人员编制数量和内设机构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制定培训目标和计划,采取集中授课和网络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优化人员知识结构,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4、建立信息平台,不断提升公共卫生应急水平。政府应把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网络建设纳入城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并整合资源,明确目标,逐步推进,形成功能完备、技术先进、反应灵敏、覆盖全市的信息网。信息采集和管理部门应采用统一数据标准体系,避免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因数据标准不同,而导致信息无法共享和互通。要加强卫生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多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的信息化人力资源培养制度,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培育一批精通信息技术和卫生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保证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稳步发展。
5、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公共卫生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在报纸、电视台开设公益性健康专栏和频道,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公众合理改善饮食营养,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按项目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深化乡镇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城市医院对口帮扶农村卫生院制度的长效机制,让市级大医院的优质资源延伸到基层,推动农村卫生机构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型,缓解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各社区、乡镇按一定标准配备相应的残疾人康复医疗场所,适当降低残疾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合作医疗住院自付标准,提高残疾人群体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6、注重心理疏导,努力增强精神疾病防治能力。建议成立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预防、疏导、治疗、康复等工作的领导。尽快出台《泰州市精神卫生体系建设规划》,优化整合市区两级卫生资源,加快建成泰州市精神病防治专科医院,继续加大对专门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切实解决泰州市目前心理医生、精神科执业医师人数偏少的尴尬局面。在全市范围内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开展全面排查摸底,做到情况明、底数清,对经鉴定确认发生过肇事肇祸行为或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特别是对有可能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精神病人,要由相关部门集中送治,确保肇事肇祸病患不脱管、不失控。通过多种形式在全社会营造真诚关爱各类精神障碍患者的良好氛围,逐渐消除对精神病人的偏见和歧视。针对贫困的重症精神病人,要实施免费治疗的专项救助,并对患者及其家庭给予一定的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