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城市发展驱动 建设世界知识城市
发布日期:[ 2012-03-13 ]
点击:[ 3797 ]
民革南京市委员会
“知识城市”是指一个城市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城市化时代背景下,为打造城市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的核心地位,将知识置于发展的中心地位,将知识管理和智力资本规划有机结合,发掘、整合和配置城市现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资源,促进知识传播和科技创新,为创造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提供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城市发展战略。蒙特利尔、伦敦、新加坡、墨尔本等世界知识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建设知识型城市有助于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实现城市发展模式创新,更加注重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知识含量,加快城市转型步伐,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为新兴国家在城市发展转型中路径选择和增长方式提供了新思路。
就南京市而言,去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12.64亿元人民币,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2.8∶46.5∶50.7,被评为中国未来十年最具潜力城市;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并以举办2014年青奥会为契机,实施“三个提升”战略,使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南京市人才、教育、科技实力雄厚,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为100%,受过高等教育人数在全国位列前茅,在校大学生近80万人,拥有各类高校(不含部队院校)53所,拥有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55个,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4家,去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60%,并获首个“中国软件名城”的荣誉称号;南京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2010年入选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等。由此可知,南京市已具备建设世界知识城市的基础。但与世界著名的知识型城市相比,南京市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南京市的城市发展视野和理念还需要进一步扩展和提高;二是南京市支柱型产业的发展与结构与知识产业的标准差距较大;三是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的积累尚不充分,特别是在成果市场转化、资源整合、创业创优等方面任重道远。四是南京市在人文、生态等一系列“软指标”上与国外知识型城市相比,差距更为明显。
我们认为,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局势,南京市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有能源、人口、环保等诸多的发展瓶颈制约,因而,南京市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建设世界知识城市的发展战略选择恰逢其时,这将为南京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人民幸福城市开辟出一条新的航道。
为此,我们建议:
一、以规划为先导,引领城市发展转型
把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知识型城市列入南京市可持续城市发展战略,以国际视野、全局观念、开放胸怀和忧患意识,瞄准国际著名知识型城市和地区,仔细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进行科学规划。
从本市实际需要出发,,世界知识城市与建设创新型城市,创建“智慧南京”,聚焦“四个第一”,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等战略规划相融合,科学制定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各类指标考评体系,以形成稳健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依靠知识传播、知识培育、知识应用、知识环境的体系建设,并参考国际上最受推崇知识城市标准的八个资本指标集,即:身份资本、智力资本、金融资本、关系资本、个人人力资本、集体人力资本、物质工具资本、知识工具资本,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以交通电讯、生态环保、中介服务等基础型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为突破口,进行全方位提升,引领城市发展转型。
二、以科技为动力,助推城市发展升级
以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的决定为目标,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对产业结构实行纵深调整,着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形成以城市为依托,以大学、企业和研发机构为主体, 以科技(创业)园区为载体、政产学研为整体的知识经济格局。
开展科技创新,树立世界科技发展新标杆,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通过参与国家、省、市重点科技项目,开展军民、军地两用科技合作,深化宁台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式,以建设世界软件名城为龙头,进一步消化、吸收、移植应有各类先进技术,推动在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参与全球科技合作与竞争,着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现代农业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最具有发展潜力和重要影响的国际研发城市和世界研发服务外包首选城市,带动产业结构转型。
要将建设知识型城市与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为契机,进一步实施高端研发机构集聚计划和总部经济战略,建立健全科技创业企业上市跟踪服务机制和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大力发展科技中介和服务市场,建立完善覆盖科技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全方位、多元化的科技创业与投融资服务体系,推动产业效能升级。
三、以人才为主题,充实城市发展智本
树立人才是决定城市竞争力关键的理念为发展导向,将智本视为从传统城市向知识型城市过渡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强化实施“科教强市、人才兴市”战略,用知识和智力取代传统的资源投入,加大人才移民和人才储备工作力度,着力培养引进一批处于国际前沿的创新、创业、创优领军人才,积极营造吸引留住这些高端人才的软硬环境。
倡导市民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把建设创新型和学习型社会理念落实到城市发展中,广集全社会资源办好学前、学校和继续教育,兼顾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发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在构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传播知识的功能,建立健全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网络和平台。
进一步推进城校融合、城校合作一体化平台,加快推进校地、校企人才培养合作,加快建立学校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国际交流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模式。同时,鼓励在宁高校院所也主动融入城市,不仅输出知识、人才、技术,更要输出智慧、理念和思想,全面充实城市发展智本。
四、以文化为灵魂,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针,增强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塑造“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现代城市精神,注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彰显打造独具魅力的国际化人文都市,发挥文化在构建知识型城市中的价值功能。
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做好文化顶层设计,全面构建城市文化体系,更加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加快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生态宜居的绿色都市,开创历史文化特色充分彰显、现代文明发展繁荣的新局面。
充分利用2013年亚青会、2014年青奥会的国际品牌效应,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借鉴吸收古今中外优秀人类文化,精心培育现代时尚的都市文化,大力推进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体的知识创业和知识经济,打造世界级文化品牌,全面增强城市文化核心软实力、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建设中国知识名城提供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