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发布日期:[ 2014-03-20 ]
点击:[ 3893 ]
民革江苏省委员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医疗体制改革作出了明确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是下一步医疗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使居民就近获得及时、便捷、连续、经济的卫生服务,并分流大医院工作量。从宏观层面看,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和壮大是解决当前社会医疗问题的关键。江苏省建立健全社区卫生体系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一些社区卫生服务站还成为全国示范点。但目前这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
一、社区医疗人才匮乏,缺少激励机制
目前各中心都面临人员紧缺的问题,造成了有些中心科室及人员设置不齐全,尤其是高质量的卫技人员缺乏。社区中心人员结构不合理,人才梯次跟不上,医疗水平逐步下降。社区医务人员大多是原来区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分流而来,不能完全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经过系统的规范化培训或医学院校全科医疗系毕业的人才严重缺乏。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特别是医师),日常除了承担常规的医疗工作以外,还要承担大量的其他服务工作,收入和工作量不匹配,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按照有关标准,每万个居民需配15名医务人员,事实上江苏省许多社区卫生中心达不到这个标准。
二、公共卫生任务偏重,医疗职能有弱化趋势
社区卫生中心承接了部分原属防疫站等部门的职能,公共卫生工作要求高,任务重(11大类43项),并有大量琐碎的文档工作,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医务人员的精力。在人手不足情况下还无权限招聘临时工作人员。
三、群众对社区医疗信任度不高,双向转诊没真正落实
群众对社区的诊疗水平和药物不认可。社区医疗“首诊制”、“双向转诊制”没有得到真正执行和落实。群众社区首诊意识和大医院向下转诊意识淡薄。社区中心较少有首诊病人信息记载,也较少接到上级医院的转诊病人。
四、基本药物实施不到位,社区基药使用存在瓶颈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虽是国家医改的一项重大措施,但从实践状况来看,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二级以上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率偏低;二是基本药物目录中,一些常用普通药物不在内,三是在广大社区卫生中心,缺少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
五、医疗信息无法共享,造成资金浪费
目前社区所有检查设备都是政府统一招标和采购的,所有检查数据都是通过质检控制的,但是,市级医院往往不承认病人在社区的检查结果,同时,市级医院的检查和诊疗记录社区无法共享。
六、社区医疗与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不配套,给居民就医带来不便
医保用药范围和国家基本药物不完全匹配,尤其是社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导致居民在社区医院首诊、转诊后报销存在困难或手续繁多,造成基层工作矛盾,并给居民特别是年老病弱的患者带来极大不便,抑制了社区居民对原本方便、快捷的社区医疗的热情。
建议:
一、加快推进“留人”政策,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
一是从绩效管理的改革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大,没有长假期,可从绩效考核上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社区卫生中心绩效考核可按公益性单位的办法确定,保证社区卫生中心医务人员与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待遇相同。二是建立相关的鼓励机制和优惠政策来确保社区医务人员的稳定。在社区卫生中心业务量和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使医务人员享受到劳动带来的收入增长。三是为在职医务人员进入大医院深造提供机会,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全科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
二、加强社区中心工作力量,平衡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的矛盾
一是按国家标准充实配备社区卫生中心工作力量。工作人员达到法定标准,才能胜任国家下达给社区卫生中心的工作任务。二是对目前公共卫生11大类43项进行调研,确定哪些项目是群众急需的。在目前人手有限的条件下,社区卫生中心的公共卫生预防工作应与基本医疗有机结合。三是主管部门多了解社区卫生中心的情况,避免公共卫生工作的形式主义和社区卫生中心管理方面的教条主义,杜绝文山会海。
三、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及其报销制度,简化医疗报销手续
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设置不同等级医院报销的自理额度,在等级高的医院就医,自理的比例高;下调未到社区医院治疗的患者费用报销额度,以此引导病人小病首选社区医疗机构。在报销手续上,以方便病人为原则,借助信息化的手段,简化报销手续,特别照顾年老病弱患者。
四、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推进医疗信息的资源共享
加快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立,实现各级医院,包括社区卫生中心的资源共享,不仅有利于卫生事业的科学决策和管理,也有利于加强医疗质量监控,推进和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市级医院和社区中心的电脑联网以及电子病历的推广,从而控制医保资金的浪费。
五、加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广,支持社区卫生中心用药
一是市级医院要起表率带头作用,扩大基本药物的使用比率,与社区卫生中心的用药形成连续性。二是继续完善基本药物目录。三是完善社区卫生中心的基本药物品种,加大对社区卫生中心在基本药物使用情况方面的支持、督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