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农民富裕起来——记民革党员、太仓市养兔协会理事长徐士明
发布日期:[ 2006-07-03 ]
点击:[ 5671 ]
文/张建明
他热爱家乡,热爱事业,立足本职,刻苦钻研,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既是养兔技术专门人才,又是兔业经营的杰出管理人才。他就是徐士明,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男子,看上去很不起眼。就是他,在三十多年的岁月里,用自己的知识与汗水,辛勤培育了太仓市的养兔产业,使之成为助农致富的有效途径。1985年,徐士明率先办起了太仓市养兔协会,先后带动两千多户农民增收致富;1996年,他扶持指导建立了金星獭兔养殖公司,使之成为全国獭兔养殖的龙头企业和优质良种的培育基地;2003年,他又指导种养大户蒋学焦养殖獭兔,到2005年,蒋学焦也带动起200多个农户养兔致富,同年蒋学焦荣获全国劳模称号。
1975年,徐士明从南京农业大学牧医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太仓畜牧兽医站,负责养兔生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从这时起,他就与养兔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养兔市场的起落不亚于证券市场,今天攀升,说不定明天就下跌;今天赚了,说不定明天就亏了。养兔前景到底如何,对于一般兔农来说,十分渺茫。所有经营上的动荡不定,所有利害得失,直接影响着兔农的生活;行情的波动,直揪着兔农的心。就在兔农感到困惑彷徨,徘徊不前的时候,徐士明心想:“我是搞养兔技术的,困难面前,我的心千万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但到底该怎么办呢?开始时徐士明也有些一筹莫展,他连续几天几夜寝食不安,他的心始终紧紧贴着几千个兔农的心,他的心里始终装着几千个兔农,他的命运始终牵连着几千个兔农……
1985年,徐士明办起了太仓市养兔协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养兔协会如何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徐士明凭借敢闯、敢干、敢于更新的理念,率先突破了原有的经济管理体制,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出一套良好的经济组织形式,开拓了一条助农致富的康庄大道。他通过养兔服务环节,把良种繁殖基地和专业大户结合起来,又通过专业大户和一般农户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层层联系、互助互利的网络系统,引导农民自我服务,参与市场竞争。他的体会与经验是:牢牢掌握“欲求得益,先得付出,让利于农,好歹不让兔农吃亏”的原则。他对养兔技术指导、兔病防治技术传授进行无偿服务;对产品收购采取挂牌标价服务;对种兔代销实行优惠服务。
搞好宣传是大力推广养兔事业的关键。为了宣传饲养毛兔、獭兔的实用技术和养殖前景,为了坚定农民养兔的决心,二十年来,徐士明的足迹踏遍了乡村兔农的宅基与饲养场,不管刮风下雪,不管骄阳如火,他挨家挨户地做深入细致的说服动员工作。以1986、1999两年为例,他与协会的理事们,连续3个月宣传养兔,从不间断,行程长达2000多公里,接触兔农870户,差不多进行了一次“小长征”,可谓协会史上的一个创举!他还利用太仓市科普宣传周“三下乡”活动,组织人员上街设摊,下乡宣传,编发资料1600多份,一份份送到兔农手里,深得干部、群众欢迎。除此以外,他积极配合太仓市委组织部及省科协,多次陪同江苏电视台、太仓电视台记者深入农村实地拍摄在毛兔、獭兔养殖经过技术培训后取得成效的先进事例,通过苏州台、太仓台“党的生活”专题节目、江苏台农村节目宣传,几乎达到家喻户晓。宣传作用不可估量,养兔热潮迅猛掀起,养兔农户日月增多。1993年,省委组织部、省科协请他编写《实用养兔技术》一书,确定为全省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教材之一。除了编教材,还亲临讲课培训,共为农村基层党员、基层干部、妇女干部举办培训班83期,培训7480多人次。
适应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品种结构。1994年开始,养兔协会采取改“单一发展”为“双线推进”的结构。既抓兔毛市场开拓,又抓引进美国的皮肉兼用獭兔,建场培育,摸清饲养技术,在取得经验之后,再向会员与养兔专业户推广。徐士明把风险留给自己,把经验介绍给兔农。目前为止,全市在保持毛兔饲养量4万余只的基础上,獭兔从1994年10月的99只,发展到现在已有1000多户饲养獭兔超10万只。在他的带领下,金星獭兔养殖公司、岳王蒋氏绿色种养公司,已走上规模化、产业化道路。
做好培育良种工作。如果脱离了科学方法,不抓科技进步,将无法推动养兔事业的不断向纵深发展。徐士明又总结出三条经验来:一靠基地建设;二靠良种引进;三靠品质提高。这三条经验,对徐士明来说,就等于三个法宝。协会建立后,先后建立了3个毛兔和獭兔种兔场。在7个镇选择有一定饲养经验,把种群在百只以上的30家,确定为良种繁育户。以协会种兔场为“圆心”,良种繁育户为“半径”,辐射至广大养兔户,形成一个庞大的推广网络;在良种引进方面,先后从浙江、山东、上海、南京等地,引进德国系列长毛兔和美国系列獭兔4650只,至今已繁育德系良种毛兔1.2万只,美系皮肉兼用的良种獭兔2.5万只。在品质提高的做法上,徐士明又出“绝招”,他们不定期地举办“赛兔会”,这是挑选良种的有效方法之一。“赛兔会”曾举办9次,7次毛兔,2次獭兔,评出良种180只。1985年首届“赛兔会”,62只参赛毛兔,平均每只毛兔90天产毛216克,而第七届“赛兔会”上,45只参赛毛兔,平均每只90天产毛367.5克,比第一届高出151.5克,全市90天毛兔产毛量,也由平均每只150克,上升到280克。水涨船高,产毛量的提高,迅速地带动了经济效益的增长。毛兔价格虽然不高,但每只纯收益仍保持在40—50元之间,比过去提高了30多元。
谈到养兔协会的服务重点,徐士明和他的伙伴们做到了服务到家,服务到位,把小生产引入了大市场。他们的服务分为三个阶段:(1)产前服务:发信息,进良种。20年来组织调剂推广良种兔11.6万只;(2)产中服务:防疫治病。先后为养兔户注射免瘟、巴氏、魏氏等疫苗78.3万头剂;研制开发专用饲料7560吨,培训7480多人次;(3)产后服务:组织收购产品。这些年来。累计收购兔毛46吨、兔皮10.8万张、商品兔9.2万只、兔肉62吨、种兔11.6万只。并实行“二次分配”,共分给会员养兔户经营利润445万元,户平均3238元。实践证明,他全心全意为兔农服务的做法,既符合市场竞争游戏规则,又符合兔农的根本利益,是在目前市场竞争中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如此累累成果,消除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梗阻”。兔农得益显著,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们赞扬养兔协会是“小协会发挥了大作用”。在采访养兔户时,笔者亲耳听到不少养兔户农民动情地、发自内心地说:“没有徐士明老师的执者追求,就没有太仓市养兔协会,也就没有太仓全市今天兴旺发达的养兔事业!”
三十多年来,徐士明没有一刻脱离过兔农的宅院和养殖场,从兔舍建造、良种引进推广、饲养繁殖、到市场营销,无不流下辛勤的汗水。他的服务都是无偿的,有一位养殖大户提出要给他分成,他微笑地谢绝了。徐士明说:“让更多的农民富裕起来,才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
徐士明不仅是养兔专家,还担任了许多社会职务。他是太仓市和苏州市两级政协常委,民革太仓市委会委员,民革太仓市委三支部主委。近年来,围绕着农业、农村和农民,徐士明在两级政协会议上提出了24个提案,为党和政府的农村工作出谋划策,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赞扬。
2005年,徐士明在苏州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议》,被列为“主席督办提案”。在太仓市政协提交的《关于做好农村防偷防盗工作的几点建议》被评为2005年度优秀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