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 墨海无涯苦作舟——记民革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陈相宝
发布日期:[ 2006-11-02 ]
点击:[ 6089 ]
朱晓燕
五十年代出生的他,和全国大多数同龄人一样,经历了上山下乡、知青返城、企业改制。动乱年代失去了上大学深造的机会;生活稳定了,企业破产又让他面临下岗的危机。尽管如此,他对书法的爱好始终如一。生活的磨难,没有击垮他的信心、消磨他的意志,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把这一切当作生活给他的财富,他徜徉在书法艺术的殿堂里,享受艺术带给他的乐趣。他给人的印象是稳重、谦和,不说假话、大话,不随波逐流,也不会逢场作戏。他坚持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字。现在,他觉得非常幸福,因为,他所从事的职业和他的兴趣完全一致。他就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淮安市民革党员陈相宝。
一、艺术之路
陈相宝小学阶段赶上了“五八年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当时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全家人都吃不饱,哪有条件给他买笔墨纸砚,他只能把对书法的兴趣埋在心底。带着对学习的渴望,和童年时对书法的浓厚兴趣,1963年他进入江苏省淮阴中学,在这里遇到了引导他走上书法艺术道路的张仲林、王兰惠老师。创办于1902年的淮阴中学陶冶、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淮中学子。淮中校园,学风绵绵,文化氛围浓郁。执教于高中部的名师张仲林老师,文采飞扬,他写的宣传标语在校园内总会带给大家艺术的享受。而当时的高中生都已写得一手好字,经常在张老师的带领下,用毛笔书写黑板报,这让他异常羡慕。他非常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不厌其烦地模仿张老师的书写,书法进步很快。王兰惠作为他的初中语文老师、班主任,对学生书写要求相当严格,如果学生作业有一页写得不规范,整本作业就要撕掉重写,王老师对待书写一丝不苟、严谨务实的态度对他日后练习书法影响很大。1966年,他初中即将毕业,赶上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1966年到1968年两年间,学校一切处于瘫痪状态,无法上课,也不算毕业。也许是造物主有意安排,在这期间,他却因为写得一手好字,被分配抄写大字报,刷大标语。这等于给了酷爱书法的他一块练习书法的天地。1968年,他成为学校第一批下放知青,离开温暖的家来到沭阳县农村,那一年他刚刚17岁。在下放期间,参加过学校腰鼓队和体操队的陈相宝,被选进了沭阳县华冲公社宣传队,当了两年文艺骨干分子。1970年他进入沭阳县化肥厂当了工人,这一干就是12年。在此期间,他当过厂里的电影放映员、政工宣传干事、团支部书记等。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变动,没有改变他对书法艺术的执著追求。他想练书法,可是又苦于无帖可临,当时只能从报纸上找一些类似于书法的作品临摹。后托人找到了汉隶字帖《乙瑛碑》,继而又在沭阳县新华书店仓库里寻得了颜楷字帖《东方朔鱼赞》。随着文革的结束,各种碑帖逐步出版,学习的范围更加广泛,在得到王羲之《兰亭序》字帖后,他如获至宝,日夜临摹,完全沉浸在书法艺术之中,忘记了生活的艰辛。在最艰苦的岁月里,他把对书法的爱好当作一种工作之余的最好休息。文革前后十多年的生活磨练,使他对书法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认识,为他走上书法艺术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他一生受用不尽。
1982年他调回原籍淮安市,得到淮安市书法前辈陈清、程博公先生指教,将他们的作品与书法理论反复研习,对书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前辈的指导,自己的感悟,也使他越来越感觉自己知识的不足,对知识的渴求使他毅然决定报考无锡书法艺术专科学校,1984年他如愿以偿,有了一次系统学习的机会。紧接着他又报考了北京市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当时他每月的工资只有三、四十元,既要养家糊口,又要维持两个学校的学费,他拼命工作,节衣缩食,硬是咬牙坚持下来。三年的函授学习,使他对书法、对语言有了较高层次的认识,在这期间,他对过去所学的东西作了深刻的反思,极大地丰富了创作的内涵。1999年,他又投入到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书协主席聂成文先生门下。经先生悉心指导,博览古今大家名帖,汲取众家之所长,融会贯通,书艺大进,逐步形成了个人书法风格。
二、热心书画社活动
陈相宝现任淮安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民革中山书画院书法创作部主任。他在忙于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民革淮安市委举办的各种书画活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书画艺术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期,他如鱼得水,醉心于书法艺术创作,不放弃一次学习与交流的机会。1990年8月,民革市委决定成立淮阴市中山书画社,陈相宝积极参与书画社的筹备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准备,1991年10月,淮阴市中山书画社宣告成立,陈相宝成为中山书画社的一员。1991年6月,民革市委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会上陈相宝即席挥毫,赞颂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1993年,陈相宝参加了“首届海内外书画大展”,并获得了好评。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举国欢庆,在民革市委举办的“学习基本法,迎香港回归”知识竞赛抽奖仪式上,陈相宝当场挥毫泼墨,用作品抒发了他对香港回归祖国的喜悦之情。1998年5月29日,淮阴、扬州两地民革书画家为了进一步交流书画创作经验、共同探讨书画艺术,在淮阴市联合举办笔会,陈相宝现场作画一丝不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一致认为他的书法,运笔潇洒自如,苍劲灵动、端庄劲拔,给人一种行云流水,自然天成的艺术感受。
淮安市中山书画社成立十五年来,他还积极参加书画社开展的其他书画活动,如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书画展、纪念民革五十周年书画展、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书画展等。他用书法作品宣传民革与中共半个多世纪风雨同舟、亲密合作的光荣传统,民革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所作的贡献,弘扬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精神,以及祖国的改革开放成果。通过不断地参加书画观摩展览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他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自谋职业
1994年他所在的单位市工业供销总公司破产了,在既没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又没有退休工资的情况下,他不等不靠,自谋职业,办起了清砚阁,初期专门出售书籍杂志及文房四宝,现在专门经营古董和字画。在他的清砚阁里,经常聚着一群书画、篆刻爱好者,共同的爱好将他们吸引在一起,或交流创作经验,或探讨文物鉴赏知识,其乐融融。
从1997年起,陈相宝开始投身于少儿书法教学领域。他说,作为书法家,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造诣,更有责任有义务把书法艺术传承下去。让他高兴的是,他在教授学生笔法、章法的过程中,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会有新的感悟,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他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讲究灵活多变,坚持传统于创新相结合,因人施教。他所指导的学生多次在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省文化厅、省文联举办的书法比赛中获奖。其中获金奖三十多人次、银奖二十多人次、铜奖四十多人次。在中国文联举办的“首届全国少儿书法现场命题大赛”中,在全国八十多个大中城市中选拔出来的400多名选手的角逐中,淮安市4人获金奖,其中有3人是他的学生。他也因此先后被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办授予“书画教学优秀教师”称号,国家文化部社会文化司授予书法教学园丁奖。
四、艺术成就
陈相宝对如何继承我国书法艺术的文化遗产,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说,对书法大家的作品,辩识、临摹、默写是初步的,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艺术家的精神境界,去体悟艺术家创作的艺术灵感,这才是活的继承与学习,这才能做到汲取精华,起与心中,发与笔端,既师古而又不泥古,既从师而又不乏新意。所以,他的每幅作品都透出秀逸稳健之风,他既恪守传统,又特别注重创新,力求体现现代人的生活气息,逐步形成了厚重滋润、浓淡相宜的艺术风格。
近十几年来,陈相宝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书画大赛中荣获大奖。他曾先后荣获“健力宝杯”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华东地区书画邀请展”二等奖,首届华人书画艺术大展书法铜奖,文化部等单位主办的“世纪之光”全国书画大赛教师组金奖等。作品及个人传略分别收录于《中国现代书法名家墨迹选》、《中国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日书画年鉴》、《中国民间艺术人才大集》等各类辞书、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