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党员、作家高建新:接“地气” 有灵气

发布日期:[ 2012-05-09 ]   点击:[ 4592 ]

                       徐 鑫   
  
  当朋友们得知高建新经严格评审及网上公示,成为去年常州唯一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这一消息而纷纷向他道贺时,憨厚、敦实的高老师淡然一笑,“这是对我多年创作的肯定,但也是一种鞭策”。作为常州市文化馆一名普通文化干部,能够被中国作协发展为会员,这无疑是一种令人尊敬的荣誉,但高建新对此却有另一种解读,那就是,他深深感到自己肩膀上又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

                     乡情依旧 永接“地气”

  高建新出生于上海。7岁那年正遇三年自然灾害,父母亲响应“下放农村,支援农业”的号召,举家迁回武进老家。而为此,他的两个妹妹均夭折于那时的贫困与饥饿。后来,他做过农民、通讯员、教师、编辑、记者和文化工作者。自1977年考上大学离开农村至今30余年,他每时每刻魂牵梦绕着他的故土,记挂着他的乡亲和乡情,以及那苦涩而快乐的少儿时代。这种经历造就了他写实的创作文风。在他发表和出版的大量文学作品中,许多篇幅描述了农民的疾苦和思想情感,反映了农村的改革和变迁。
在高建新城里的斗室中,陈列着农民朋友赠送的石臼、石磨、石锁、石夯、石井栏、石槽、石台阶、石墩子、摇篮、水车轴、鱼篓等数十件石器和农具家具。他说,一些村庄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了,而这些东西记录和凝固了江南农村的历史。

  如果说乡村是他永远的故土情缘,那么,农村青少年的成长,则是一个难以割舍的情怀。又因长期的乡村教育生涯,他时刻关注着新时期青少年教育的诸多问题,尤其在青少年心灵养成方面倾注了大量的热情和心血。作为“青少年阳光心灵系列”的《走过心灵的脚步》《谁在黑暗里与我对话》等散文集,发行量均达到了1.5万册,中国作家网还进行全文发布,点击量都超过了13万人次,在广大青少年和成人读者中引起了广泛影响。至今,高建新在《散文选刊》《散文百家》《安徽文学》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都市文萃》杂志等数十家报刊发表了作品,出版了《风雨中的守候》等5种散文畅销书,作品连续4年入选《2007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2009中国散文年选》等散文年度选本,并获得中国散文学会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金奖、《中国作家》杂志社短篇小说二等奖等10多个奖项,发表、出版、编辑的作品超过400万字。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先生评价高建新的作品“属于典型的美文写作”,多以描摹江南农村乡情乡韵为主,关注农民的命运及农村青少年的成长,语言朴实无华,“他实话实说,毫无矫饰,朴素的文笔中流溢着动人的文采,显示了一个农民儿子特有的机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何永康语)。高建新的创作,永远离不开他那一份乡村情缘、农民情怀和教师情愫,而归根结底还是他的那一份爱国爱民的情结。他在散文集《有一个承诺叫永远》后记中说:“爱祖国,爱人民,这是我永远的承诺!”

                      执著坚守 永保信念

  高建新1977年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成了村上第一个大学生。“我在大学读的是中文,当时两个班级百来号人都有文学梦”,他说。对于大多数中文专业的人来说,始终都怀揣着那一份文学创作的梦想。但在毕业后,许多同学在漫漫人生岁月中不得不为生活而奔波,文学之梦相继破灭。唯有高建新始终初衷不改,执著坚守,坚持走到了今天,其中的艰辛可谓一言难尽。

  在以往的许多年里,因收入微薄加上上有老下有小,又因培养孩子读书,父亲早逝,解决住房等问题,拮据的生活迫使高建新也曾放弃文学创作梦想回归残酷的现实生计。然而,幸运的是,执著的他却又重新回归到文学创作中来,并没有向残酷的生活现实低头,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浅一脚深一脚,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尽管这条道路看来是一把汗水一把辛酸,但却又是那么的让人崇敬。一个人正因为有梦想才会成长,也正因为坚守自己的那份信念,人生才会美丽也才会有价值。这正如高建新在他主编的20册300万字的《青春美文精选文丛》序言中所说,有一群很了不起的人物,“他们甘于清贫,甘于寂寞,甘于在茫茫征途艰辛跋涉探求着美好的东西。在物欲与浮躁充斥我们的生活和文坛的日子里,这种追求尤其难能可贵”。

  高建新的执著让人感动,坚守让人敬佩。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这在今天也启示我们:一个人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为之努力不懈,必将实现自己的梦想!

                    “对接”先贤 心灵回归

  在谈到人生信仰的时候,高建新不假思索地说,自己的人生格言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啊!在当下新旧交替的年代,我们尤其要注意“穷不失志,富不癫狂”,无论为官为民,还是从文经商,或地位高下,或贫贱富贵,都绕不开这个话题,都要爱国爱民,诚实守信,人人都不能忘了自己做人的根本,如此,方能国泰民安。高建新的许多作品,其实就是在有意无意间诠释着先贤的古训,给当代人深深的启迪。《朋友与财富》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讲的是一位狂妄自大的副镇长,他很是瞧不起普通百姓包括曾经的同学,不屑与他们交往。有一次,高中同学请他去聚会,他非但不去,还放言道:“我有我的事业,跟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烦头?”高建新闻知说道,可怜此人不知天高地厚,快要“玩完”了!说来也巧,不久,这个想“做事业”的人,因作奸犯科锒铛入狱。文章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要先做人,再做事业。”

  在采访过程中,高建新不止一次地表露自己对列夫·托尔斯泰的钟爱。这固然有列夫·托尔斯泰也是一个农民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与其创作思想形成了一种共鸣,即“提倡人类道德的自我完善”。由此,高建新很多作品都或多或少透露心灵回归这一主题。诚然,一个人自小到大的成长,身边的环境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指物质生活,而是指我们心中的世界,要面对着各种各样荒谬的、残忍的心理变化。这些变化都需要一种心灵的回归,回到那恬静、美好、舒缓的心理世界去,哪怕仅仅是一种寄托,无疑也是对心灵一种莫大的安慰。

  记者在采访前,阅读了高建新的一些作品,有一篇题为《三宝》的小说,读后令人难忘。说的是老家河湾村有一个农户征地搬迁时,家里的一条母狗因刚生了三只狗仔不肯离开,主人搬走了,这四条狗就成了流浪者,小狗因断粮断奶,快要断气,高建新把小狗抱回家,取名河河、湾湾、村村,每日以奶瓶用牛奶喂之,终于救活。不久,高建新又去村上想把狗妈妈接回来,它还是不肯,且蹲守在房屋的废墟前,“痴等”着主人回来。小说文末称道:狗狗的善心、爱心和责任心,值得人类学习,而这狗狗的“三心”,也是可以称为人的“心灵三宝”。有了它,我们就能够营造一个和谐安康的幸福社会。这对文学创作而言,让文学回归心灵,就是让心灵回归家园。

  去年胡锦涛主席在第九次文代会、第八次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作家艺术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应该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只有自己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家艺术家才能创作出启迪心智、震撼心灵的文艺作品……要珍惜人民给予的荣誉”。高建新反复领悟主席的教导,这将为其今后的创作增添无穷的力量。谈到今后的打算,高建新坦言将更加努力投入文艺创作和群文事业,眼下要抓紧完成历时两年撰写的理论研究专著《“非遗”与民间文化简论》(18万字),争取在明年出版。在文学创作方面,要更多地深入生活,深入农村,提升作品质量,以更好地反映我们伟大的时代。新年,还将有一部图文并茂的短篇小说集《别了,最后的村庄》(暂名)问世。

  对于高建新来说,一份荣耀给了他更多的激励,一份责任赋予了他更多的担当!这个责任,就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的历史责任”(胡锦涛语)。作为一名民革党员,作为一名作家,高建新将一如既往秉持自己的信念,执著坚守自己的“草根写作”之路,而这也将会给他带来更多的鲜花和掌声!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 万鄂湘率队赴江苏就中医药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