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法治花开——记民革党员、淮安市开发区检察院刑检科副科长张静
发布日期:[ 2014-07-16 ]
点击:[ 4728 ]
文/杨 旭
民革党员张静是淮安市政协委员,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刑检科副科长。面对“全省优秀公诉人”、个人“三等功”等荣誉,她低调地说自己是“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谈阔论,在工作的点点滴滴中履行着一名检察官的责任。
法律必须被信仰
“谢谢你,同志,我儿能安息了”,庭审后,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颤抖地握住张静的手,说完这句话便泣不成声。
老人的儿子以开三轮车载客为生,一天深夜,外地人小齐搭乘其车,路上假装下车解手,用事先准备好的匕首捅死了老人的儿子,并抢走了一百多元现金。提审时,小齐对自己的作案过程一再沉默,甚至混淆视听,暗示本案另有真凶,这大大增加了办案难度。凭借多年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张静在一张现场照片中找到了突破口,照片上是一个黄色的打火机,可是小齐受审时说过,他带到现场并遗留的打火机是紫色的,那么这个黄色的打火机是谁的呢,难道齐某真的有同案犯?带着这个问题,张静与公安民警充分沟通,从庭审中的大量疑点入手,进一步检查黄色打火机,并扩大范围寻找目击证人,通过手机短信、QQ聊天记录以及小齐的同事调查小齐在淮安的人际交往情况。张静还与公安民警一起到现场,对小齐当天搭车、坐车、行凶的时间路线进行试验,获取了相当有力的证据。在大量的证据面前,小齐终于开口认罪,交代了自己抢劫杀人的经过。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张静说,每个案件,无论大小,都关系几个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人们对法律的期待与信任。作为执法者,理应不枉不纵,“不论现在的司法环境有多大争议,我都应从自己做起,卷阅细致,证据扎实,能去犯罪现场的尽量亲身感受。我只要这个岗位上,就应该承担这份不可推卸的责任。”
预防和减少犯罪是法律人的天职
“大学生竟然是法盲?”2010年,一件大学生侵犯著作权案让她深感震惊,4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都喜欢玩网络游戏,在发现网上的传奇游戏非常火爆后,相约大学毕业后去“创业”——做私服外挂生意。没过多久,他们就因侵犯著作权被公安部门立案侦查,涉案金额高达十余万元。这4名刚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法律知识十分匮乏,对未来一片茫然,就像迷路的孩子一样。张静认为,这不是简单的个案,它背后折射出的社会现象更令人深思。“知法守法,在网络环境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大学生急需补齐的一课”,她以此案为例,向淮安4所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集中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成效无疑是显著的,“那次宣传教育之后,我们至今没有受理过类似的案子”。
本职工作外,张静还担任淮安市关工委讲师团讲师,每年都深入淮安市中小学校、大中专院校上法制课。“过马路要红灯停、绿灯行,涉及到一个法律叫《道路交通安全法》。同学们每天都要吃饭,这就又涉及到一个法律,叫《食品安全法》。”张静一边通过幻灯片播放过马路的漫画,一边通过身边通俗易懂的例子,向孩子们解释法律的基本知识。对于孩子来说,“法律”依然是课本上的词语,一系列真实生动的例子,无疑拉近了法律和孩子的距离。如果不是穿着制服,在课堂上讲解法律知识的张静就是一名和蔼可亲的教师。每一次,她都会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精心准备。“少年强则中国强,能够延伸检察工作触角,播种法律的种子,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一名法律人的天职”,张静说。
从法律视角建言献策是一种荣誉
2005年,张静如愿加入民革,她将对建设法治社会的思考诉诸笔尖,通过社情民意、政协提案献诤言、建良策。一次法律咨询活动中,淮安市一家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急冲冲地来到张静面前说:“我们公司主要生产鲍鱼养殖箱,这种养殖箱获得过国家专利,最近,我发现仿制品充斥着整个市场,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减少我的损失呢?”当时,发生在淮安市辖区内的专利纠纷案件由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集中管辖。得知诉讼要到南京,这名原本铁了心要维权的负责人却打起了退堂鼓。看到来访人沮丧离去的身影,张静心里掀起了波澜。她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通过登门走访、电话联系、传真信函等多种形式,对全市300余家中小微企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6家企业有因打专利权官司要到外地而放弃诉讼的情况。经过整理,张静向市政协提交了“申请专利权审判”的提案,并旁注:“这是群众的呼声,也是时代的要求。”针对她的建议,淮安中院决定于2012年7月启动专利案件管辖权的申请工作,张静的调研材料为申请打下了有力基础。2014年年初,淮安中院开庭审理了淮安第一件专利纠纷案,前去旁听的张静表示,作为民革党员,从法律视角建言献策,既是责任,更是荣誉,“对淮安,对自己,都很有意义”。
从最初的钻研法条,在理论与案情中“为伊消得人憔悴”,到见微知著,透过小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再到立足本职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张静仿佛已触及王国维先生所形容的人生第三种境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