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肩担道义 妙手著华章——记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河海大学博导陈星莺教授
发布日期:[ 2009-02-27 ]
点击:[ 24021 ]
马云萍
认识陈星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名。我来民革省委机关工作不久,就听说起这个清新优雅的名字,以及众人对她专业造诣的认可和赞扬。直到2003年在南京饭店的一次会议上,我见到了拿着精美小巧的银白色笔记本电脑飞快记录着会议内容的陈星莺。会议一结束,她就把整理好的内容拷贝给我们备用。心中自此留下这难忘的一瞬。
陈星莺是河海大学的一名教师。该校是一所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其中,作为新兴学科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是全校38个博士点之一。作为本学科的主要创建人之一,陈星莺参与了本科、硕士点、博士点建设的整个过程,见证了它的发展、成长和壮大。目前,她又在学校的安排下,工作在一个全新的岗位——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预期投资规模接近1亿元人民币,是全国唯一的水资源方面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带领大家摸着石头过河的,就是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星莺。“陈主任就像一个儒将,艰巨繁琐的事情一肩挑,事无巨细。”同事这样形容她。仔细想来,陈星莺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儒将了。父亲陈文彬,黄埔军校13期学员,曾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作为黄埔后代,她称得上是将门之后了。身为教授、博导的她,是电力方面的科学家,在古人看来,也算得上是“鸿儒”了。在她的江苏省“333工程”学术带头人的推荐材料上,写着:“在江苏省及下属地市电力系统、全国电力系统电能损耗分析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在河海大学有较高的知名度”。
2007年4月,民革江苏省第十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陈星莺高票当选民革江苏省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委,成为河海大学第四位担任民主党派省级副主委的人;2008年3月,陈星莺又以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踏上开往北京的列车,共商国是。会议期间,她与温家宝总理握手时说:“我来自河海大学,就是2005年我们90周年校庆时总理亲临视察的那所大学”,温总理亲切地说:“我记得,我还给同学们讲了话”。在河海大学传达全国“两会”精神的大会上,她生动翔实地传达了大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陈星莺正通过自己的努力,描绘着属于自己的美好华章。
少年聪慧
1964年11月,陈星莺在无锡出生。父亲陈文彬1949年随部起义后,从山西调到无锡市江南中学教高中立体几何。1968年,父亲被下放到苏北盐城农村。后来母亲和哥哥也被下放去了东台县。不久,姐姐也被母亲带到了乡下,年幼的陈星莺一人被送到上海亲戚家寄养。
当时,陈星莺与父母联系的惟一方式就是写信,每个星期都通一封信。父亲经常鼓励她,只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父亲有时还会在信中给她布置作业,做完后再寄给他批改。这份亲情给了陈星莺莫大的鼓励。她读遍了身边家中所有的藏书,练习了书法,学习了国画,背了无数的唐诗宋词,练就了出口成诗的本领。今天的陈星莺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不为人知的。繁忙的工作之余,她总会在电脑前写写随笔、诗歌,放松一下自己。
1978年,父母先后回到无锡,全家人团聚在一起。正在读初中的陈星莺,充分展示了过人的学习才能和聪慧天赋,曾经包揽了学校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五门课程竞赛的第一名。1980年,在老师的鼓励下,她由初中跳级参加高考,被东南大学(当时的南京工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那年她还不到16岁,在无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八十年代初的大学校园生活还比较单调,学生大都过着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多才多艺的陈星莺却是学校的活跃分子,担任了团的宣传委员,负责每周一次的黑板报、每月一次的周末俱乐部。还经常组织一些文娱活动、书法竞赛、作文比赛等,是学校里的小名人。她的美丽聪慧、热情开朗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默默耕耘
1984年7月,不满20岁的陈星莺大学毕业,分配到河海大学工作。受父母的影响,陈星莺很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当时,学校还没有电气自动化专业,只有一个面向全校非机电类专业开设基础电工课程的电工教研室。教研室20多个教师几乎全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毕业的大学生,非常需要年轻人。很快,陈星莺通过了助教关,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几乎上遍了当时所有的电工类课程,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学校筹建电力系的时候,她放弃了梦寐已久的出国机会,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调研、收集资料、起草教学计划等一系列工作。
1995年,她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来了5位新疆学生。他们文化基础较差,语言交流能力也较差,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陈星莺决定成立一个“民族学习互助组”,由班上成绩最好的汉族学生和新疆学生编在一组共同学习。她自己也经常深入到新疆同学之中,鼓励他们学习,还掏钱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新疆学生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除1名同学有一门课程补考外,其余都通过了考试,一位同学还获得了二等奖学金,两位同学获得了学习进步奖。班级也被评为江苏省民族先进集体。
陈星莺一直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从不放弃任何一个人。她的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1997年夏天,临近毕业时,93级的一名男生因为成绩比较差,担心不能毕业,无法向父母交待,情绪低落。有一天半夜了还没有回寝室。陈星莺担心他想不开,就和学生一起,步行到长江大桥上去寻找......
陈星莺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她的一个研究生看到别人发表文章了,就有些着急,觉得自己的文章修改过很多遍应该可以发表了,就去征询陈星莺的意见。她说,不急,再仔细推敲一下,发表的东西一定要做到最好。那些天正是自己科研项目任务最紧张的关头,她就利用深夜时间给学生修改论文,甚至不放过语法的错误。后来这名学生毕业后比同届学生更快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同,很快担任了技术骨干和技术领导职务。
陈星莺认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应该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在担任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期间,她筹划建立了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电气自动化实验中心、本科教学示范实验中心,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陈星莺已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人,获得了首届河海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第一、水利部优秀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河海大学学生科技基金项目优秀指导教师、河海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1996年初,受水利部纽茂生部长之邀,作为“热爱水利、服务水利赴京学习考察团”一员,陈星莺到北京见到了水利部各级领导,了解了水利行业最高行政部门的工作。
就这样,在多年的教书生涯中,陈星莺和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些外地的学生出差路过南京,都会抽时间来看望敬爱的陈老师。有一年,陈星莺竟收到了60多张贺卡。至今,她还珍藏着几本毕业生纪念册,在一张张洋溢着青春气息的面孔旁边,是学生们写的临别赠言:
“一生中惟我所敬佩、一生中惟我所尊敬、一生中惟我所感激,一生中惟我所难忘的人,陈‘先生’是也。”
“我是一个从小没人管的孩子,自从遇到您陈老师,我觉得好像很多事情都有了精神依托,就像一个孩子对母亲的依赖感一样。”
“左学生,右同事,融融洽洽,真情可熔金;世上名,身外利,淡淡泊泊,但求心无愧。”
战胜自我
回首走过的路,陈星莺总是提起对自己今天这一切起着决定意义的一次公开课比赛。
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积极为社会服务是一个工科高校教师的基本责任。而参加工作后自认为在这方面欠缺的陈星莺一直没有勇气往前跨一步,她像小蜜蜂一样认真、快乐、投入地从事着教学工作,平凡而有规律地度过了10年,学校没有几个人认识她。
然而,机会的到来是如此的偶然。1994年,河海大学组织了首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系里动员她去参加。第一轮是跟踪听课,由学校组织一些有经验的老师不定期的突击听课,一学期后打分;另外由学生和教研室教师分别打分,三者综合产生二等、三等奖。每个二等奖获得者分别开公开课,由学校组织权威人士听课,再打分,最后产生三个一等奖。一学期下来陈星莺进入了二等奖。第二学期在参加开公开课报名时,她退却了。一来在大家的议论中知道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是学校一致公认的讲课能手;二来对于自己这个无名小卒来说,二等奖已是感觉非常良好。再加上那时正患急性肾盂肾炎,准备住院治疗。比赛进行到最后一天的上午,教学秘书打电话给她,极力鼓励她去试一下,即使不得奖,在这种场合下锻炼一下也是机会难得。别人的话突然给了她启示:紧张、胆怯、没有信心不正是人生最大的弱点吗?我有没有真正的决心和毅力去突破自己,战胜自己,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呢?下午最后一刻到来时,陈星莺冲进了教室。接下来的结果真是出人意料,陈星莺获得了一等第一的成绩。
事实上,每一个做教师的人都清楚,一堂课说明不了什么。但它的的确确让陈星莺意识到十年的潜心教学已给自己奠定了比较扎实的业务理论基础,这是她步入社会后重新战胜自我、突破自我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改变她一生追求方向的一步。
硕果累累
找回了自信的陈星莺,决定报考东南大学的博士。读博期间,工程院院士徐芝纶为她写了破格提升为副教授的推荐信:“……讲课能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思路,表现不凡;……将全部精力扑在教学上,在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是十分难能可贵的。”2002年,陈星莺破格晋升教授。曾经的小天鹅终于找回了属于自己的美丽天空。
陈星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珍惜时间,做好手边的每一件事。她从事的输配电自动化、地区电网经济运行控制与分析、电力经济和电力市场研究,应用性强,许多地方经常为科研和生产中的问题来找她,她总是有求必应。
她在国内较早进行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开发了相应的系列算法模块,配套于南瑞集团、国电南自、江苏苏源集团等调度自动化和配电自动化生产厂商,应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和其他一些地方供电公司;参加了江苏省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颁布的《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标准设计》的设计工作,该设计应用于江苏省各地市(县)。
她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电力网经济运行分析的研究,所研制的“电力网电能损耗理论计算”项目的软件成果获江苏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被国家电力公司推荐为全国线损专职人员培训班的主要培训软件,曾在7个省以上得到了应用,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吉林电力公司用了这套软件后,仅在2001年4月到12月就新增产值1.15亿元,直接社会效益13.886亿元。编著的《电力网络电能损耗》一书被国家电力公司推荐为全国线损专职人员培训班的主要技术参考书,已经印刷3次,仍供不应求;《配电系统及自动化》一书也已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她在国内首次研究了基于GIS的低压电网优化规划和乡电力站营运一体化信息系统,成功地应用于江苏省太仓市电力公司的中美合作农村电气化示范村建设项目,在农村电网改造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她在国内首次研究了输电网开放电力市场模式及供电公司运营策略的相关理论,研究该方向的博士论文得到了国内电力市场研究的权威于尔铿、王锡凡先生的认可,在论文评审中对其选题的开拓性和创造性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于尔铿先生在论文评阅意见中写道:“本论文应用博弈论研究供电市场,可作为我国供电市场设计的参考,选题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前景,填补了国内电力市场研究的一项空白。”
知难而上
为加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了系列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负责三峡工程运营和建设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决定与河海大学联合,申请建设我国水资源领域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这是一项异常艰巨的工作。负责人既需要与各方面的人打交道,处理好学校、企业、政府间的关系,还需要具备学术科研、行政管理、公司运营等综合知识与能力。学校领导综合考虑后,决定把这副担子交给陈星莺来挑。
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我采访了祁书记。他一语中的地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么大的一个摊子,只有陈星莺能挑得起。首先,她有丰富的承担科研项目的经验和深厚的专业造诣。在国内核心刊物、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霍英东基金项目、国家电网公司重点科技项目、省市科技局重点科技项目等40多项纵、横向科研项目,目前正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支撑项目、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等科研任务,是江苏省“333工程”第三梯队培养对象;其次,她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先后担任过河海大学电力系主任、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分委会副主任,科技处副处长等职务;还有,她兼职过软件企业的副总经理和技术总监,对软件企业的运行管理、技术研发、质量控制有较好的经验。“她是我们学校有名的女强人啊!”祁书记由衷地赞叹道。
民革河海大学支部党员张亚群认为,陈星莺是一个特别有毅力、有恒心、有追求的女科学家。她说,自己很佩服陈星莺身上那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申报、组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一件很复杂、费精力的事情,为了做好这件工作,陈主任就要减少承接自己业务方向的科研项目,而去组织一些覆盖面更宽、更多教师参与的重大项目,这意味着个人要放弃十几万的年收入,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因此,在学校里陈星莺很受大家的尊重。陈星莺以自己的言行展示了民主党派成员的优良品质,扩大了民革的影响力。
在全面负责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与运行期间,陈星莺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身边的同事都感叹,她对吃饭没概念,工作起来就忘记时间和吃饭。她的午饭总是草草了事,还常常忘记吃。晚上,都要八点以后才能回家。难得有个双休日,还要给研究生上课,讨论课题组的项目。就这样,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陈星莺负责完成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方案设计和资金申请报告书的编写,获准了国家发改委2800万国拨资金的批复,组建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机构及配套公司,组织了与三峡总公司联合申报并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大功率风电机组研制与示范”中的“近海风电场建设关键技术的研究”课题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特大型梯级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及高效运行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常州市政府签署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州基地建设协议,与学校联合承办了“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建设了成果转化产业化基地——南京河海南自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市国土资源局签署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楼4万平方米建设面积的建设土地出让合同。
目前,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已按照“特色定位、市场导向、技术领先、联合发展”的发展战略,有序稳步地开展着工作。而陈星莺忙碌的脚步,却从未停下过。
因民革而精彩
因为父亲的关系,陈星莺觉得自己和民革有着很深的缘分和感情。她常说,我的生活因为民革而更加精彩。
陈星莺的工作很忙。但只要有机会、有可能,她都会竭尽心智把民革组织托付的事情做好。
在民革省委八届五次全会上,陈星莺结合本职工作,做了“自主创新与科技强国”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她分析了自主创新的时代背景、我国自主创新的战略需求,指出新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已具备了自主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只有科技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强国富民。她的精彩讲解得到了与会委员的欢迎。
2006年11月,民革中央与民革江苏省委晋谒中山陵,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陈星莺作为党员代表向孙中山先生坐像敬献花篮。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与民革组织的心贴得更近了。
当选为民革省委副主委以后,陈星莺与民革的联系更加紧密了。2007年9月8日,民革党员、无锡金星中学体育老师缪志琼成功完成了单人横渡太湖的壮举,成为横渡太湖的第一位女性。陈星莺代表民革省委专程赶到无锡马山纽头码头向她表示祝贺。
2007年9月,陈星莺率民革省委调研组一行,走访民革淮安市委和民革无锡市委。就如何围绕民主党派工作重点,立足民革特色,充分发挥女党员的自身优势,认真履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进一步加强民革妇委会建设,积极主动关心女党员,增强凝聚力等方面的工作,与两地民革领导进行了探讨。
作为民革省委九届委员会领导班子中最年轻的成员,陈星莺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她说,民革省委原主委冯健亲在全省民革领导班子学习班上的讲话给了自己很大启示,那就是作为班子一员,一定要珍惜人民和组织给我们的重托,坚定不移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勇于无私奉献、敢于自我牺牲,用勤奋和辛劳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作为黄埔后代,陈星莺还兼任江苏省黄埔亲属联谊会副会长。2007年10月,部分黄埔老人、黄埔后代自发在南京聚会。陈星莺参加了聚会。几位老人拉着她的手,老泪纵横,“好啊,你是我们黄埔人的骄傲,好好干!”那一刻,陈星莺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自己的点滴成功并不仅仅是个人的,更是一些平凡人的精神寄托!
利用好政协平台
陈星莺很珍视自己民主党派成员的身份,工作中注重培养参政议政意识,关注国计民生。2002年,当选为省政协九届委员后,她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作为高校的科研工作者,陈星莺在工作中发现,江苏省的企业大都靠并购、重组,或资本运作来“长大”,真正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进行产业化的企业为数不多,致使省内高校许多科技成果被外省企业买走,或被境外企业以联合、中试、扩大等形式优先转让。针对这一现象,她认为政府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在省政协九届会议期间,她利用政协平台,围绕产学研合作主题三年内提交了《关于江苏省内企业投资高新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建议》、《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激励机制》和《关于官产学研合作创新对策的建议》等系列提案。希望政府实实在在地搭台,让企业和高校真真切切地唱戏。对企业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项目予以优惠的税收政策,将企业用于研发的经费比例作为评价企业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强化官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形成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为纽带的新型合作机制,提高江苏省内企业的科技竞争力,使企业真正地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使江苏省拥有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更快地推动全省的经济发展。在今天看来,她的这些建议更具前瞻性。在江苏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关于官产学研合作创新对策的建议》获优秀提案奖。
在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专题座谈会上,围绕“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讨论议题,陈星莺呼吁“人才泡沫”现象急需剔除。目前引进的人才中,一流学术大师和学术带头人还严重缺乏。许多高薪从国外引进的人才过去从事的是狭隘领域的研究,参加的都是团体攻关,在独挡一面时就显得功底薄弱,组织协调能力不强。所以,还是应该以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相结合,如果把那些在专业领域有显著发展后劲的人才送到国外培养一两年,实际使用的效果可能会更好。同时,在选拔和引进人才时应该始终坚持“德为先”的评判标准。河海大学曾出高薪引进过一位德国专家,除开出高薪外,还拿出了最好的住房,并为他提供了优越的科研条件。然而这位专家在看到其他地方开出了更高的薪金待遇后便选择了离开,给学校造成了损失。陈星莺的这一发言在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和网络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2008年2月,陈星莺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作为农业界别的委员,她把参政议政的视角转向农村,在大会上提交了《关于加强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地立法 》的提案,受到广泛关注。先后接受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中国人事报、中国水利报、现代教育报、新华日报、江苏电视台、南京晨报等新闻媒体的采访。
在提案中,陈星莺建议加强立法,明确把农村饮用水源地作为地方重要的经济社会目标予以保护,明确政府和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供水安全方面的职责、权限以及不作为时的法律责任;将农村饮用水质量是否安全、达标,纳入新农村建设以及总体全面达小康的指标体系进行考核,严格项目环评和项目准入,制定和建立切实有效的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和安全监控体系;加强水质监测和预警机制;尽快加强硬件建设,特别是加强对乡村自来水厂的建设、管理,保证群众用上安全、清洁的自来水。
在小组讨论会上,她还就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作了发言。
在北京开会期间,陈星莺参加了参观国家大剧院活动并接受了记者采访。她说,大剧院从外观上看出乎想象、色彩斑斓,让人深切感受到我国在建筑方面的高水准,甚至可以用神奇二字来形容,我用相机记录了这美好的画面。走进剧院,看到了“民族魂”艺术展览中所展示的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感触很深,从中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渊远与丰富,为我国能有这样一个高水平文化场所而倍感欣慰。走进这里观看演出是大剧院开幕以来我的一个愿望,这次来到北京如果没有政协的组织,我自己也会买票来看一场演出的。在南京,人们对于包括大剧院在内的一些首都的新兴建筑十分关注,认为它们是一种现代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标志,是不同于以往的更有内涵的建筑,是祖国繁荣和谐的良好体现。
4月25日,驻江苏全国政协委员汇聚苏州,举行座谈会,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陈星莺委员在发言中指出,实现文化价值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切入点,文化价值的实现和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社会价值有异曲同工之处。她建议至少应从四个方面入手来实现文化价值:一要保护文化的观点,实现文化的渗透。就像保护不同见解的学术观点一样,我们有传统的文化观点,有现代的文化观点,不同的文化观点要得到保护。政府应建立公共的文化设施和机构,比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来保护不同的文化观点;二要发展文化事业,做好文化的传承。发展文化事业必须通过两个途径——政府的政策和投入,以及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三要发展文化产业,扩大文化的影响,推广一种文化的品牌。政府应给予政策和机制,建立校企联合的这样一个文化企业去带动、扩大文化的影响;四要做好文化的规划和输出,实施一种文化的战略,促进文化的推广。
至亲至疏夫妻
学工科出身的女子,总会给人刻板粗糙、疏于打扮的感觉。而站在你面前的陈星莺,如果不讲,你决不会把她和工科联系在一起,她身上独有的江南女子的温婉娴静,在她随意的一头长发、一条明丽的丝巾和浅浅的笑语里,演绎得生动贴切。
早就听说陈星莺的先生也是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并且担任学校领导。家里两个大忙人,儿子一人在家是家常便饭。所以,同许多人一样,我对生活中的陈星莺产生了好奇。
春末夏初的一个上午,我应邀来到了陈星莺东南大学兰园的家。一个洋溢着温馨、个性的三口之家呈现在我的面前。美丽的女主人不仅业务强,家务也安排的井然有序,到处摆满了鲜花。家里的小摆设多是男女主人出差带回的各地纪念品。马上中考的儿子,在他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培养下,独立、自理,很小的时候就已能够处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还通过了钢琴十级考试并酷爱画画。说起自己的妈妈,小男子汉一脸的自豪和幸福,“我最喜欢陪妈妈上街买衣服了,我会配色。”
先生比陈星莺长7岁,人生阅历丰富,曾经插过队,做过工人。他的踏实勤奋、无私奉献、甘居平凡无形中熏陶着陈星莺。
在同他们的交谈中,有这样一段往事深深震撼着我。1993年,陈星莺的先生将博士论文的最后修改稿交导师审阅后准备付印,没想到公文包被小偷偷走,十几万字的心血倾刻化为乌有。当时离答辩的日期仅剩三个月,他们的儿子才出生不久,陈星莺也因产后体虚时常晕倒。先生再次体现了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当别人还在为他唏嘘不已时,他已拿起笔一个字一个字地从头开始了。那段日子,先生几乎没有脱过衣服,家在学校也不回,除了吃饭才出来。他在计算机房整整呆了五天五夜。陈星莺则帮助先生打印论文、贴图片,五天五夜下来,把母乳也熬干了。1994年元旦的清晨,夫妻俩从机房出来,捧着装订成册的博士论文,深深感到:家庭作为生命的依托、情感的纽带是会赋予人们以超常的力量与智慧来战胜一切困难的!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看着他们一家三口彼此相望的眼神中透出的亲密柔和,我终于明白,陈星莺这个柔弱的江南女子为什么能够蕴藏着这么巨大的能量,把生命诠释得如此完美生动。
河,孕育文明;海,凝聚智慧。作为一名河海人,陈星莺有着如水般至柔至坚的性格,有着山川大河般的理想追求。“柔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正是她的人生道路的极好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