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协商民主 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日期:[ 2013-07-16 ]   点击:[ 4279 ]

                       曹建明 吴文龙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形式,以平等对话、协商交流的方式化解分歧,增进共识。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又照顾少数人的意愿,在利益表达、民主渠道畅通等方面更具有独特优势,更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有利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人民内部矛盾冲突及时缓和和化解,也有利于扩大人民民主,更大程度上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最大限度地包容和吸纳各种利益诉求,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利于培养基层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协商民主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作为建立在以人为本、人民当家作主基础上的和谐社会,其核心是政治和谐。只有政治和谐,才能保证经济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序,才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和社会活力。因此,作为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有效机制的协商民主,不仅是各民主党派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途径,是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和谐的重要机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等重要论述。这表明协商民主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和形式,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集中体现,对于推进科学民主执政、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协商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期,社会的经济结构、利益关系、思维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矛盾和冲突急剧增加,存在诸多不和谐的问题和隐患。化解分歧、消除差异,构建和谐,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

  如何消除不和谐因素,建设和谐社会?由此引发的多种途径的探讨中,人们逐渐把目光转向以平等、自由、理性与共同协商为特征的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一种民主的渐进式的管理发展模式,能够有效地维护权利、凝聚共识、平衡利益冲突、化解矛盾,适合中国转型社会的特点与需要。对消除不和谐因素,构建高效的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是紧密相连的。协商民主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中心开展协商、讨论,协商主体在平等、自由的前提下为公共决策建言献策,协商过程本身就在体现、维护和实现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不仅有助于促进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理念的实现,有助于促进社会群体的利益协调。同时,协商民主注重民主的实质,以承认利益多元为前提,主张协调各方利益,谋求社会和谐,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结构的多元化特点和利益群体政治参与的迫切需要,在建立健全社会公共协商机制、平衡整合各阶层利益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协商民主在对重要问题特别是与构建和谐社会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的讨论中,有助于达成共识、深化认识、消除误解、增进理解、形成合力;能够最充分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智慧、凝心聚力。

  二、和谐社会需要协商民主的发展完善

  从和谐社会的内涵来看,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社会状态。从中国传统的文化观点来看,“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其重要特征“一是主张多样,二是主张平衡,是指聚集不同的事物而取得平衡”。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角度来看,“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矛盾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和谐社会就是寻求合作与共识、谋求共同发展,能够容纳并解决利益冲突,以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由此可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通过协商民主,协调和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

  因此,和谐社会与协商民主形态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协商民主促进社会和谐,和谐社会有利于协商民主向纵深推进。协商民主,要体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一现代民主精神,并把它作为民主和法治的重要内容,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只有发挥好“选举、协商”的民主制度的作用,才能做到万众一心,群策群力,自觉维护安定团结,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协商民主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

  (一)完善政治协商,扩大基层协商民主

  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就国家和地方重大方针和重要事务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展开探讨协商,尽量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各民主党派通过平等、深入的协商交流,表达、反映自身所联系群体的意见与主张。这一协商制度符合中国实际,应该坚持并改进这一协商机制。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异质力量不断增强,原来全能主义社会体制逐渐被打破,城乡基层社会自治不断形成和发展,并得到国家的支持和认可。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继续探索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的方法并不断完善。可以通过村民会议、居民会议、居民议事会、民主恳谈会、社区论坛、企业内的民主协商等方式,直接且真实地了解到居民的意愿、意见和声音,让民众了解更多的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也减少矛盾冲突的可能性。尤其是让员工参与在企业内部涉及企业发展和员工利益的决策,通过集体协商制度和劳动恳谈制度,为员工和管理层之间搭建沟通的平台,通过平等协商提高工人地位,从而有效缓解、化解劳资矛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有利于企业决策的执行和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协商对话,提高公民参与度

  随着民众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提高,以及政府民主化程度的进步,政府与社会协商对话的途径更加广泛,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应继续探索并不断完善。主要形式包括强化民主听证会,扩大听证会的人员范围、增加听证会透明度和约束力,避免听证流于形式。要强化领导接待制度。领导接待制度是指领导人直接与来访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听取上访群众的反映,为人民群众的问题亲自或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的制度。当下各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都设置了接待制度。接待制度为群众和领导搭建沟通桥梁,使领导掌握直接来自群众的第一手信息,实现下情上达。这是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益的尝试,适合于各种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要开展民意测验。把民意测验和协商民主结合起来,通过开放式的程序和不拘一格的辩论,获得较真实的民意。要充分利用电子民主。就是通过网络交流工具,如网络论坛、网络在线交流、博客、微博、微信等,进行政府与民间之间的或内部的交流沟通,从而拓宽协商民主的途径。

  当下的时代已是数字化的时代,以电脑和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电子民主”已成为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通过互联网或其它电子媒体对社会公共问题进行讨论,可以高效、便捷地政治参与。电子媒体的公开性、平等性以及超时空性,是其他协商民主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其优势日益突出。同时,政府部门要强化对新媒体的引导、利用,以适应协商民主的新发展。

  (三)培育公民精神,不断提高公民素养

  发展协商民主,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公民的积极参与。重和谐、贵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孔子强调:“礼为用,和为贵。”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讲求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和谐共存、注重协调互补是中国和合文化的精神所在。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这种文化精神与当今追求的多元共存、和谐发展的现代民主和谐精神具有相当程度的契合性,为发展协商民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既有的文化背景和精神资源。发展协商民主有利于实现多样性条件下的稳定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

  而协商民主需要社会成员最大程度的参与,因此要注重培养公民文化、公民精神和公民道德。社会共同体成员之间要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在追求个人正当利益时,也要注重满足他人合法利益。要以理性为指导,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相互包容和妥协。要营造和睦相处的人际环境,使公民具有互助、团结和合作的公共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和参与公共活动的能力,发扬协商民主精神,使公民成为学习型、参与型公民,积极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潮之中。

  (四)加强政协监督,丰富协商民主形式

  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职能部门。目前,各级政协组织也都在积极探索政协组织民主监督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方法,突出民主监督的实效性,以切实克服民主监督中存在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闻而不办,办而不实”的现象。要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参与中支持,在支持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进一步提高批评建议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提出意见和建议,敢于讲真话、报实情,坦诚直言。同时,要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和撰写提案,加强专题调研和视察工作。调研和视察的选题要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综合性。要选准课题,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任务,服从和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立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一全局性任务, 有计划、有重点、有专题地进行视察和调研。

  (五)健全体制机制,实现权力运行透明化

  针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政府要着力推进领导行为和领导过程的制度化。必须适应社会变迁,将不同民族、不同群体、不同社会阶层的政治资源、利益需求联结起来,吸收并同化于政治体系之中。通过自身组织及其活动的制度规范、程序设计和规则运行,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高度凝聚民心的决策机制,为社会政治参与提供制度化组织、程序和途径,以形成统一的意志和团结的力量,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还应该有效强化党内监督、党外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实现政治透明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国现阶段党内权力滥用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障碍。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相结合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尤其是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监督,发挥教育、警示、引导作用。通过协商性民主建设,形成自由畅通的社会流动机制、公正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安全可靠的社会保障机制、灵活高效的社会控制机制,不断增强执政党的社会公信力,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民意基础。

  总之,协商民主作为公共权力行使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机制,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协商民主不是一种孤立的理论或实践。当我们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机制时,应该充分注意我国政治发展的特殊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积极学习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只有这样,协商民主才能够有效地维护公共利益,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 万鄂湘率队赴江苏就中医药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