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振兴中华”论述与“中国梦”

发布日期:[ 2016-09-09 ]   点击:[ 6592 ]

                      万 东 

  一代伟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关于“振兴中华”的论述,是孙中山思想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孙中山结合当时社会实际和人民大众的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时代最强音。在隆重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在学习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和习近平总书记论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同时,重温孙中山“振兴中华”论述及其为之奋斗的实践,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孙中山是提出“振兴中华”的第一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成长和发展变化是离不开他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即“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1840年以后,灾难深重的祖国经历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入侵等,中华民族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中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就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孙中山于1894年,喊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振兴中华”。这对于尚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来说,无疑是振聋发聩的。孙中山的“振兴中华”论述,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一面开创未来的大旗。
孙中山之所以能够超越历史局限,成为提出“振兴中华”的第一人,这与他主观上不屈不挠地探求真理,以及客观上处在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是分不开的。

  让我们翻开凝重的近代历史,去追寻这位伟人的成长足迹。

  1866年,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代,全家七口人全靠租种两亩半族田维持生计,生活过得十分艰苦。孙中山6岁就开始下田干活,12岁的时候才有机会走出乡村远去美洲檀香山他大哥孙眉处读书。孙中山自幼聪颖好学,志向远大,当他看到国内广大城乡缺医少药,17岁时便立志行医。在学医行医的几年间,他曾数度远赴欧美,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值资本主义大发展时期,而贫穷、落后的祖国正遭受资本主义列强疯狂的侵略和掠夺,这一切使孙中山的思想受到强烈震撼。特别是1885年中法战争,我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反签丧权辱国条约。正是这个条约,让孙中山逐渐改变了立志行医为民的初衷。他认为,行医只能解救民众于一时的病痛,而不能拯救全体中国人民于苦难之中,于是他立志要唤醒亿万民众,去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从那时起,凡诸子百家、中外各类学说,孙中山皆潜心研究,深入考察,以其大智大勇、矢志革命的精神,不断求索救国救民之道。

  1894年1月,孙中山呕心沥血,写了一篇长达八千多字的《上李鸿章书》,建议清政府仿照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兴办学校、培养人才、设立管理农业的机构、发展农业生产、开矿山、修铁路、开办近代工业、实行保护近代工商业等的一系列或改革或改良的举措,为清政府指明了一条由弱变强的发展之路。然而,身为大人物的李鸿章却以“军务繁忙”为由,拒绝接见。残酷的现实,使孙中山深深懂得在封建专制制度下,改良是行不通的,只有彻底推翻腐朽专制的封建帝制,才能走上强国道路。

  1894年11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第一个革命的反清组织“兴中会”成立,孙中山亲自起草的《兴中会章程》第一次喊出了“振兴中华”;1905年,孙中山又领导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带有革命政党性质的“同盟会”。紧接着,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发动了8次武装起义,加上此前的2次,一共10次,虽然全部失败,但孙中山愈挫愈勇,辛亥一役,终于取得胜利。

  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孙中山致力于将“振兴中华”落到实处,在他的巨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里面,每一部著作的字里行间无不闪耀着“振兴中华”思想的光芒。在辞去大总统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极力主张并亲自参与到“振兴中华”的建设中去。

              时代的最强音——《兴中会章程》中的“振兴中华”

  在风雨飘摇、苦难深重的动荡年代,孙中山目睹山河破碎、列强蹂躏的民族危局,看到腐朽没落、封建残暴的专制无能政府,强烈的爱国激情促使他不断地思考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命运和出路,“天下安危,匹夫有责,先知先觉,义不容辞!”

  孙中山在起草革命团体“兴中会”的《章程》时,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面临的生存危机,“方今列强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孙中山选集》第14页,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第2版)强烈的忧患意识激起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的自觉救亡与担当,“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救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近之辱国丧师,翦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接着孙中山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思想进一步升华,“是会之役,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至此,正式喊出了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呐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振兴中华”。

  “振兴中华”,充分表达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的满腔悲愤和强烈的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之所以要推翻清王朝,进行革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清王朝已成了“洋人的朝廷”,成为列强奴役和掠夺中国的傀儡和工具,只有推翻清王朝,才能使中国免遭帝国主义的瓜分,才能免遭国破家亡的命运。孙中山一生经历了无数挫折和失败,但他能屡败不馁,并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前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孙中山念念不忘“和平”“奋斗”“救中国”,其爱国精神令人感佩。

  孙中山具有非常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长期的国外生活包括被清政府通缉期间,以及早年接受的近代教育,使孙中山对中国的贫穷落后有着非常强烈的感受,但他并未因此而有半点民族自卑感,更没有丝毫拜倒在洋人面前的奴颜媚骨。相反,他始终对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充满乐观和自信,认为只要善于向西方学习,中国就能够实现“振兴中华”,不仅能够迎头赶上欧美强国,而且还可以“驾欧美而上之”。

  在《兴中会章程》中,孙中山还写道:“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孙中山解职大总统以后,胸怀志向,继续为国效力。他说:“解职不是不办事,解职以后尚有比政治要紧的事待着手的(《孙中山选集》第93页,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第2版)。”“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出处同上)。”他在1904年写给美国人民的呼吁信中指出:“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普遍和平必将随中国的新生接踵而至,一个从来也梦想不到的宏伟场所,将要向文明世界的社会经济活动而敞开(《孙中山选集》第69页,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第2版)。”只有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满怀深情的人,只有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人,才有可能在当时中华民族被西方人视为“劣等民族”的年代里,说出如此热情洋溢的语言,憧憬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也才能响亮地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振兴中华”和“中国梦”是一脉相承的

  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中说:“是会之役,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这句话的关键词是“振兴中华”,而“振兴中华”之中的关键在于“振兴”二字。

  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伟大复兴”和“中国梦”,而这两词中的关键在于“复兴”二字。

  查阅《新华词典》,“振兴”一词解释为:“大力发展,使之兴盛起来。”“复兴”一词解释为:“再兴盛起来。”中华历史上曾有灿烂辉煌的文明,而在近代却面临危境。此时提出的“振兴”表达的是“重振”即“复兴”中华文明的愿望,而当今提出的“复兴”也是“振兴”的继续,两者是相辅相承的,是不同时代的最强音。

  辛亥革命胜利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华民族的“振兴”一直没有真正实现。直到新中国建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纲领,迅速进入“振兴中华”的高潮。即使在最艰难的十年动乱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也没有放弃“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振兴中华”宏伟蓝图。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了“20世纪末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振兴中华”的宏伟目标。在向这个宏伟目标大踏步前进的征程中,我们只用了50多年的时间就跨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甚至几百年的路程。

  21世纪以后,我国“振兴中华”的速度突飞猛进,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全民基本实现小康,孙中山提出的“振兴中华”目标正在向纵深发展,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满怀信心地提出了更高的“振兴”目标——“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已经“兴盛”的基础上“再兴盛起来”,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在“振兴中华”的征程上,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这也将成为全体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动力和源泉。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 万鄂湘率队赴江苏就中医药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