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笑了
发布日期:[ 2007-01-08 ]
点击:[ 7271 ]
吴 琳
今年春天,我和小组成员及台商代表来到了南京中山陵。是啊,时光流逝如此之快,转眼间,已是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了。当我拾级而上,抬头仰望先生手书“博爱”之时,当我向先生坐像敬献花篮、弯腰鞠躬之时,心中莫名地升腾着一片自豪和感动:我已经是一名继承先生遗志、有十多年党龄的民革党员了,而当年自己加入民革的往事仍历历在目……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位民革的同志动员我加入民革,当时我对民主党派认识不深,后回家询问父亲“加入民革如何?”他先怔了一下,而后神色黯然地叹口气。我疑惑的看着他,一直为能继承祖辈遗志、追随中山先生爱国革命而自豪的他,为何对我加入民革一事顾虑重重、愁眉不展呢?
自我懂事起,父亲就经常说起祖辈们追求革命进步,报国为民的奋斗历程。每提及此事,他总掩不住内心的激动,自豪和兴奋溢于言表。早年,我的曾祖父段开运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东赴日本留学,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当时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兴起,资产阶级思想广泛传播。作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曾祖父,追随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加入中国同盟会,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民国而奋斗。回国后他积极投入到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中去,后遭袁世凯派兵追捕,1921年,年仅40多岁的他不幸英年早逝。上世纪20年代,祖父段兆谦从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后,踏着曾祖父的足迹,秉承中山先生遗志,加入早期国民党。在初级中学校长和高级中学教员(兼作总务主任)职位上潜心教育,培养救国救民的人才。
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父亲作为湖北省恩施高农三年级的一名爱国热血学生,在“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的爱国洪流中加入中国国民党。为抗击日寇的侵略,他踊跃报名参军,终因身体缘故未能如愿。然而,他正是凭着满腔报国热情和拳拳爱国之心,投身到保家卫国的全民族抗战中。解放后,在那特殊年代里,因为家庭成份和国民党党员身份使他遭受迫害,但他从未放弃对中山先生爱国革命、振兴中华精神的信仰,谈起当初的报国激情总是令他感到骄傲和自豪。他多次对我说:“你的曾祖父和祖父追随中山先生,我死后将我的骨灰撒在中山陵附近的山上。”作为五、六十年代的老讲师、老教授,他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奉献了毕生精力。
当父亲知道我将继承他们的意志是多么激动啊!然而,由于文革中党的统一战线遭到破坏、民主党派受到冲击,以及他自身的遭遇,使他对我参加民革产生顾虑,他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我在政治上要求进步,将继承祖辈们报国为民的意愿;担忧的是我年青,在政治上没经验。矛盾中我犹豫着、思考着……,父辈们的热血在我身体里涌动、报国的激情在我胸中澎湃,在党的统一战线感召下,1996年我决定加入民革,不久,我光荣地成为一名民革党员。
加入民革十多年来,我从最初的一名年青教师成长为民革昆山市组织的负责人,并担任昆山市政协社会事业委员会副主任和苏州市政协委员,肩负起人民的重托和挑起民革基层组织领导的重担。是党的统一战线与中共统战部的领导和关怀,使我在政治上逐步成熟,在党派工作中得到发展。
在江苏省昆山中学任教期间我努力工作,祖辈们报国为民的精神是我前进的动力,组织的信任和培养是我力量的源泉。我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英语成绩在历年高考中名列前茅,曾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获特等奖一名,二、三等奖数名。为此中国教育学会和全国中学生外语能力竞赛组委会等单位联合授予我荣誉奖。我组织班级参加主题活动竞赛获昆山市一等奖。2004年参与主编由南京大学出版的《全脑英语语法》一书,并撰写论文“把握时代脉搏,做到与时俱进”获苏州市二等奖。
党派工作是我人生新的起点,如何不辜负统战部和上级民革组织的厚望,如何带领民革同志发挥党派作用是我当“班长”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虚心向老同志请教,突出民革特色,掌握工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逐步开拓民革工作的新局面。我注重政治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加深对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解,加深对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认识。
几年来,我以饱满的政治热忱积极建言献策,在政协的舞台上展示民革的风采。2005年市政协大会上,我代表民革作了“搞好招商选资,促进昆山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发言,对昆山外向型经济和招商选资工作提出建议。中共昆山市委书记听后当场表示:民革的发言很好,有关部门要尽快落实。我撰写的“保护古镇旅游永续发展的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民革江苏省委也将部分建议作为社情民意报送省政府有关部门。此外,我还参加政协论坛调研,撰写论文“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致富本领”获优秀奖;并与有关部门联合申报和撰写了软科学调研文章“提高昆山主导产业集聚度的对策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2006年在民革中央召开的全国参政议政表彰会上,我组织民革小组参与撰写的《让昆曲成为沟通两岸文化交流的纽带》论文被民革中央评为全国对台参政议政优秀提案。
祖国统一、振兴中华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对台工作也是民革工作的重点。昆山是台商投资密集区,有三千多家台资企业在昆山落户,近四万台胞在昆山生活,这里被台商誉称“小台北”。参政议政工作有着天时地利的优势。我带领民革党员把做好台商工作当作切入点,加强两岸同胞交流,增进相互了解。还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台商家属的联谊活动,听取她们的反映,协助她们解决子女入学、家教以及就医等困难。并多次以政协常委和党派负责人的身份在相关会议上呼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投资软环境,为台商解决后顾之忧。在孙中山先生诞辰和逝世纪念日,我们邀请台商参加,召开了纪念会并组织赴南京中山陵谒陵,两岸同胞共缅中山精神,增强台商对一个中国的认同。我将昆山民革的对台工作融入到民革整体对台工作中去,先后参与民革江苏省委、民革苏州市委的对台工作调研,共同完成调研报告“改善台商投资环境,服务江苏经济建设”。并向上级民革提供对台信息,如“台商对一个中国的认同”、“当前台商投资趋势”、“关注台商就医用药安全”、“重视解决台商子女入学问题”等。此外还与民革福建省委、民革上海市委、民革无锡市委、民革大连市委等进行对台工作交流。
今天,当我回首往事时,耳旁时常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你不一定最好,但作为一名民革党员务必要做到优秀、做得更好”。说此话的是一位同样值得我尊敬爱戴的亲人———舅舅吴广瑞,一位90高龄的民革老党员。解放前舅舅曾是陈诚(原国民党军委主席兼政治部主任)从众多人才中挑选为麾下的学生,28岁时任国民党湖北省干部人员训练团教务处处长,文革后由民革湖北省武汉市委发展为民革党员。后来,他的女儿也加入了民革。舅舅在电话中常骄傲的对我说:“你的表姐连续两次被评为优秀民革党员,你们要互相学习”。而人到中年的我总是孩子般的向舅舅保证:“我会好好工作,争做一名优秀的民革党员”。
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总会抽出时间回到家乡陪陪父亲。当我拉着老父亲的手,对他诉说党派工作和我的学习生活体会时,已是84岁高龄的老父亲满意的笑了,笑的是那么安祥和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