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书香情 颗颗博爱心——民革江苏省直工委“我为农村学生捐本书”活动小记
发布日期:[ 2015-11-12 ]
点击:[ 5190 ]
张 辉
9月来了,一年中最忙碌也最欢喜的秋收季节到了。经过半年的策划筹备、三个月的集中发力,由民革省委省直工委开展的“我为农村学生捐本书”活动,在连云港赣榆区城头镇正式启动,为该镇一所小学捐建了“博爱图书馆”,为两所小学现有图书室挂牌并捐赠书籍。
起
点燃博爱之光,照亮未来希望。
民革江苏省直工委“博爱之光”志愿服务团自2014年4月成立以来,在民革省委领导的支持下,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发挥优势、持之以恒、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分整合党内人才资源智力优势,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最需要帮助的民革党员和社会群体办实事、办好事,相继开展了义诊咨询、心理讲座、社区服务、捐资助学和慰问老兵等活动,成为民革全省社会服务工作的一个优质品牌。2015年春,服务团按照工作计划召开会议,筹划今年的社会服务工作时,服务团副团长、民革省直企业一支部党员、南京鑫霸铝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韦晓斌说出了自己多年来的一个心愿。
韦晓斌董事长出生在农村,求学阶段刻苦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南京艺术学院,师从民革省委原主委、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冯健亲教授学习绘画。毕业后,韦晓斌开始创业,白手起家,经历了一番曲折,于2005年创立南京鑫霸铝业有限公司,参与了北京首都机场、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高铁南京南站、苏州工业园区等多个国家重点项目,多次赢得鲁班奖。多年的商海博弈使韦总深深认识到教育与人才的重要性。于是,已经在经济领域颇有成就的他,逐步将扶教助学变成了自己的第二事业。近几年,他多次参与、组织有规模的捐资助学活动,为青海、四川等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筹集衣物、图书、多媒体等。他有个心愿,在有生之年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捐建100个校内图书室,并初步考虑将首次捐助的地点放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山区小学中。
承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
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将慈善事业做到完美,的确很难,所以韦晓斌董事长一直将这个心愿埋在心底。会上,听韦晓斌董事长讲诉了自己的心愿和想法,与会同志无不为之感动。大家一致决定,将这一想法变成服务团的工作目标,利用民革的影响,集合党员的力量,开展一次“我为农村学生捐本书”活动,筹集书籍3000册,为大凉山地区的一所小学捐建一个小型图书馆。
2015年5月底,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前提下,民革省直工委下发“我为农村学生捐本书”活动方案,号召省直支部和全体党员行动起来,参照《2014年南京市小学装备图书目录及征订单》,捐赠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各类图书,方案得到了省直党员的热烈响应。省直工委在组织处办公室设立捐书点,处领导和全体同志都行动起来,多方联络、接收捐赠、装箱整理、集中存放,短短一个月,筹集到各类图书近万册。其中,有来自民革省直各支部的集体捐赠,有民革省委机关的捐赠,也有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的捐赠;捐书者中既有年逾古稀的新四军老战士,也有正在读小学的孩子。他们不畏酷暑,不辞辛苦,亲自收集书籍送往捐书点,有的还出资购买新书。所有书籍最终都汇集到韦晓斌董事长在公司专辟的存放点。期间,服务团多次召开协调会,安排图书的分类整理工作,协商捐赠活动的每一个步骤。韦晓斌董事长将夫人和公司员工全部动员起来,与志愿者一起完成繁重的图书分拣归类、装箱贴标工作。前后历经两个多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三所村小“博爱”图书室所需的8000册青少年读物才全部齐备。
转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当图书收集整理完毕,“博爱之光”服务团又一次召开工作会议,讨论捐助地点的联系对接、物流运输的行程时间、工作人员的统筹安排等细节时,来自民革党员、江苏卫视城市频道高级记者杨威的一条信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连云港赣榆区素来重视教育,虽然地处苏北较为落后的地区,却是苏北唯一一个拥有4所四星级高中的县级单位,其中考综合评估位居全市前列,高考连续15年位居全市首位。近年来图书室的建设和课外书籍配套工作也列入当地政府工作计划。同时,为促进贫困地区、偏远乡村青少年开展阅读活动,共青团连云港市委、青年联合会也开展“一本书”公益计划,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募捐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图书。他们向江苏卫视求助,希望通过媒体的宣传,号召爱心人士帮助农村较贫困地区学校建立公益图书室,向农村学生赠送课外读物。
得知这一消息,“博爱之光”服务团和民革省直工委紧急开会协商。凉山彝族自治州贫困地区距离遥远,交通状况差,教学点分散,捐助如此大批的图书和书架,一来在交通运输方面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二来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捐助效果,宜建立长期援助机制,点对点进行帮扶。省委组织处处长曾宪苓建议,本次活动可以和连云港方面联系、沟通、对接,在赣榆地区选择几所有迫切需求的学校,为他们建立校内图书馆,充实他们的教育资源。这一建议得到了服务团的赞同,所有人立即行动起来,与连云港团市委取得联系,从他们处获得部分学校资料。民革连云港市委领导亲自赶赴实地进行考察,最终选定王青墩、大沟头和柏坨沟三所小学作为捐助对象。
这三所小学均隶属于“两省两县”(江苏和山东、赣榆和东海)交界处的城头镇,分别始建于1931年、1957年和1951年。其中,王青墩小学和大沟头小学是村级完小,共有学生450余名,柏坨沟小学属村级教学点,有一、二年级学生140余名。这三所小学服务城头镇所有的自然村,就读的学生很多都属于留守儿童,虽成绩优异,却因家庭贫困,无力购买课外读物和教辅参考类书籍。虽然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努力下,这几所老学校的办学条件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至今对于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等方面的配套内容却仍在期盼中。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对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这些品学兼优的农村孩子,很有可能输在了“起跑线”上。
合
世界上最美的声音,莫过于学生朗朗的读书声。
9月7日,民革江苏省委省直工委“我为农村学生捐本书”活动捐赠仪式,在赣榆县城头镇揭幕,为王青墩小学捐建了“博爱图书馆”,为大沟头小学和柏坨沟小学的图书室捐赠了书籍。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省直工委主委陈星莺,连云港市政协副主席、民革连云港市委主委赵波,民革省委组织处处长、省直工委副主委曾宪苓,省直工委“博爱之光”志愿服务团团长刘继辉,副团长韦晓斌、张纯、张辉,以及赣榆区、城头镇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参加了本次活动。捐赠仪式在城头镇王青墩小学举行。
在捐赠仪式上,陈星莺代表民革省委、省直工委致辞。她说,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这个民族的读书史。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让我们文明、文雅,读书让我们聪明、智慧,读书让我们现在、未来的生活更加美好。“点燃博爱之光,照亮未来希望”是省直“博爱之光”志愿服务团的口号,所有民革党员都有责任、有义务,捐一缕书香,送一份真情,为孩子们做一点事情,让书籍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书的芬芳在校园弥漫回荡。陈星莺副主委还勉励孩子们要热爱书、珍惜书,以书为伴、以书为友、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最终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中共城头镇党委书记王聪益、“博爱之光”志愿服务团副团长韦晓斌、城头镇中心小学校长仲伟全分别代表民革党员、当地政府和教育系统做了讲话。赵波主委和王青墩小学校长于维祥共同为“博爱图书馆”揭牌。在一片热烈欢愉的气氛中,佩带着红领巾的领导和来宾现场为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赠送了课外读物和学习用品,还和孩子们一起参观了由5000册图书、15个书架构成的“博爱图书馆”。室内牌匾上,著名书法家徐炯题写的“博爱图书馆”五个大字闪烁着金色的光彩,映照着每个孩子激动的内心。
之后,参加活动的全体人员又专程驱车前往城头镇柏坨沟小学和大沟头小学,为他们的图书室挂牌“民革江苏省委省直工委——博爱图书室”并赠送书籍3000多册。来自南京的爱心人士,也为孩子们捐赠了学习用品和文体用品。
海不捐细流,故能成其大。本次捐书活动只是一个起点,是民革省直工委在社会服务领域又一次新的尝试。经过本次活动,服务团将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带领省直全体党员将把这项活动长期坚持下去,为更多有需要的孩子提供帮助,把“博爱之光”打造成为一个组织放心、党员满意、社会尊重、受助群体真正得到实惠的社会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