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民革发展新动力
发布日期:[ 2016-07-13 ]
点击:[ 4541 ]
张 辉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念的首位,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屋建瓴。对于民革来说,各方面工作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当前,除了对成绩的欣慰,更要时刻挂在心间的是迎接经济社会变革带来的全新挑战。在经济新常态中,我们要保持与时俱进。这不仅需要智慧和勇气,更需要有一种思维不受束缚、个性偏爱尝试、勇于冒险探索、不畏失败挫折的精神,它就是创新。
肥沃创新的热土。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一系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其本身就是中国人民在政治体制探索上的伟大创新。“十三五”时期,对于民革来说,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我们都应继续植根于十多万民革党员这块沃土,着力在营造创新氛围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开展灵活多样的组织活动;有序培养,形成科学有效的用人机制;从早抓起,构建自由开放的创新体系;从长计议,完善勇于探索的创新机制。在党内创新上形成氛围,在党员管理上形成规范,在政策创新上形成优势,在理论创新上形成力量,打造一支特色鲜明的参政党“创客”队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
播撒创新的种子。新常态下,民革不应该作全面深化改革的被动参与者,而应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动出击者。我们要扩大视野,取他山之石;勤于内省,修自身内功。我们要继续在完善组织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现代化方面不断突破;继续围绕重点调研课题挖掘深耕;继续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面献计出力;继续在改进作风,扎实推进自身建设方面不断加码。通过不懈的努力,将创新精神变成一颗颗种子,植入每一位领导干部、机关干部的头脑,使大家有理解创新、求同存异的气度,有鼓励探索、包容失败的胸怀,有善于激发和集中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创造力的智慧,时刻想创新、处处学创新,使创新成为全党共同的价值追求。
沐浴创新的阳光。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着一次历史性的跨越。从国内形势看,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积累,我国已经进入从创新引进、模仿创新向创新自立、原始创新的过渡期,创新驱动成为转型发展的核心战略指向。在此重要的历史时期,民革需从顶层设计的阳光中汲取营养,从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变化中需找机遇,通过探索创新工作理念、思路和方法来发展自身,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作制度来强壮队伍,才能逐渐将最好的资源整合起来,用在组织发展建设上,才能在协商治国的平台上翩翩起舞。我们必须与中国共产党紧密团结,按照执政党的政治标准来要求民革党员,逐步把政治安排、干部使用与参政议政工作联系在一起,不断激发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省民革组织中形成创新的良好氛围。
无惧创新的风雨。创新意味着变革,必然会推翻既定的价值模式,打破现有的利益平衡。时尚自信的创新文化,面对应循守旧的保守思想,必然会被打上“非主流”的标签。事实证明,许多一开始不被看好的创新使世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民革的工作创新也可能不被理解。我们需坚定信心、无惧风雨,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形势需要,跳出自我封闭的圈子,把工作纳入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去审视,融进社会变革的大局中去思考,不断实践,大胆探索,努力创造各门类、多品种的参政党工作品牌。
呵护创新的果实。“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大到引领人类历史科技的大变革,小到提高效率减少劳动的“小聪明”,每一次思想火花的迸发,每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都是创新。要将创新的成果保留下来,将创新的机制推广开来,需要每个参与其中的人的细心呵护。党派工作集合了政治上的严谨和方法上的多样,各项改革措施特别是重大工作创新,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采取先调研后决策,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加强示范引导,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扩大推行范围,巩固和扩大创新成果,并及时把创新成果总结上升为制度规范,形成长效机制。各级机关既是民革全党前进方向的指引,也是民革队伍创新发展的引擎。“打铁先要自身硬”,面对新的形势、新任务,我们要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重新认识和审视自身建设,主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作为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民革应充分发挥人才荟萃的优势,厚积薄发,在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中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