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诗文集》:荟萃古今人文于一编

发布日期:[ 2013-05-15 ]   点击:[ 4532 ]

                         徐 雁     
  
  “以古今大块为述作,与天地清气相娱游”,是位于南京东郊的灵谷寺中的一副联语,它恰如其分地揭示了钟山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山的时空内涵。虽然曾经龙盘凤舞却又终成“六朝废都”的南京城,不失为中国封建史上失败政治的典型,但“失败乃成功之母”,它却一直默默地警示着来者要时刻警惕披着时尚外衣的历史剧的重演。

  自从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灵柩安钟山之后,以“民族、民权、民生”为诉求的“中国梦”,又为这座名山赋予了“天地正气”的时代内涵。因此,四时更替、常读常新的钟山,总是让中外文人墨客如潮而来,题咏而去。由东南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精装本《钟山诗文集》,全书共574页,首次集中搜集并展示了历代文人学士咏怀钟山的诗文作品。作为一部难能可贵的“名山艺文志”,它是当代南京地方文献建设中的一项不可多得的成果。

  钟山古名金陵山、圣游山,位于宁镇山脉西端,横亘于南京城东,有峰三座,蜿蜒起伏,翩若游龙。后因东吴大帝孙权安葬于钟山南麓后,为避其祖父孙钟名讳,故易名为“蒋山”而有“蒋陵”、“吴皇陵”、“孙陵”的别称,成为南京地区六朝陵墓之首。因山体地质构成中的紫色页岩层,在阳光映射下耀如紫金,因此又被称为“紫金山”。“佛诞斯辰霁晓天,瑜伽声动袅炉烟。”在六朝时,山林中寺庙众多,历经岁月的沧桑,可惜如今只仅存灵谷寺一处。

  龙蟠钟阜、毓秀金陵的钟山,虽在历史上曾有甘熙(1798-1852年)的《灵谷寺志》、王焕镳(1900-1982年)的《明孝陵志》、傅焕光(1892-1972年)的《总理陵园小志》等问世,但长期以来还是欠缺一部全景式、集大成地揭示钟山历史人文内涵的《钟山志》。于是在2005年,钟山陵园管理局局长,现任南京钟山文化研究会长王鹏善先生即发愿编纂该志。经金陵地方文献专家吴小铁先生等广采博徵有关的古代史籍、史志,及《中央日报》等近现代报章杂志,终于蔚成大观,并独立为《钟山志》续篇之《钟山诗文集》问世。

  据《钟山诗文集》编者的搜集和统计,自六朝至于现代的1700余年间,先后有700余人写下了歌咏钟山的文史作品。如今一编在手,由六朝文化、明代文化、民国文化、佛教文化、山水城林文化、生态休闲文化总合酿就的钟山文化,其丰厚性已然不言而喻。

  王鹏善先生在序言中说本书的价值,一曰“存史”:“辑录前人诗文,一仍其旧,可真实反映历史上各个时代有关钟山的政治、经济、军事及重大事件、文物名胜、民情风貌等社会历史现象乃至天文、地理、生物等自然现象,是最为宝贵的第一手材料。许多诗文作者,时代久远,其不显,作品散失,此集所存,吉光片羽,弥足珍贵。”二曰“提升”:“此集诗文作者,或居处金陵如王安石,或侨寓钟山如顾炎武,更多的是登山临水,惊鸿一瞥,以生花妙笔,状山河之盛,此乃对钟山文化最好最美的诠释。我们今天汇集群贤诗文,实为提升弘扬钟山乃至古都南京文化品位计,不仅发思古之幽情而已!”三曰“继承”。他认为,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极“左”思潮盛行之时,“中国传统文化曾面临断代危机,当前市场经济大潮又使人们无暇顾及传统文化”,如今“要使南京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地、文化创作生产高地、文化产业集聚高地、文化人才荟萃高地、文化遗产传承高地、文化创新引领高地,《钟山诗文集》的出版,便是为实现此目标迈出的坚实一步,更是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留下了历史的脚印!”

  《钟山诗文集》卷首有“凡例”11款,把本书的编录标准,如诗词作者的断代,生年顺序,作品出处,内容中的异体或错别字,诗词原注的史料价值等,条分缕析地予以说明,足见编者的学风仔细和严谨。

  本书正文部分为含有谢灵运、沈约、王昌龄、李白、白居易、元稹、杜牧、温庭筠、李煜、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白朴、朱元璋、方孝孺、文征明、汤显祖、顾炎武、纳兰性德、林纾、康有为、于右任、鲁迅、叶恭绰、柳亚子、胡小石、毛泽东、叶圣陶、张恨水、林散之等诗、词、联语的古韵文集和古散文集两大版块。如按年代分,以明、清两代留存的诗词作品为最多(各有200余人的作品被收录);其次为宋代、民国时代。

  编者对有关诗词的注解,很具可读性。如清代学者钱大昕《过明孝陵》诗中有这样一句:“初承龙凤号,终应富家谣。”此处“富家谣”是有典故的,诗后注释道:元末谣云“富家莫起楼,贫家莫起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

  本书正文后附录有《谒杜茶村先生墓》的诗文碑拓及其释文。不但提供了丰富的文史资料,还具备珍贵的书法价值。至于本书的问世,也为南京的乡土文化教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如借助本书重见天日的,有清人马光祖、孙龄合著的一种稿本《钟山游草》;有中华民国建立初期在南京发行的《中央日报·泱泱副刊》上连载的于右任、张继、贾景德等“丁亥重九紫金山天文台登高诗会”(1947年重阳节)的作品小集等。

  山不在高,有文则名。沈约(441-513年)咏钟山诗云:“山中咸可悦,赏逐四时移。”可见这里早就被古人发现,成为一年四季可实施探幽休闲的佳处。但轮动文学乘,笳鸣宾从静,真正赋予了钟山以历史人文内涵的,还数梁代“昭明太子”萧统(501-531年),当年他曾率领文臣们携宫中部分藏书到山中设坛讲论佛经和文学,如通过选编在《钟山诗文集》开卷位置的多篇《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可得明证。意味深长的是,至今在紫金山天文台东的北高峰山崖上仍有人称“太子岩”的一块巨石,民间相传为“昭明太子钟山讲经处”。史载,此地本有董佛庵,其岩西有“栽松岘”,为晋、宋时官方组织百姓绿化山坡的遗迹。

  总之,钟山不仅是一座自然生态名山,更是一座历史人文名山,《钟山诗文集》的问世,足以再次证明并强化钟山这一双重地位。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