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梦回明清的船票
发布日期:[ 2013-07-16 ]
点击:[ 4506 ]
王晓阳
周庄是明清时代江南古镇建筑的遗存,是诗句里“小桥流水人家”意境的现实写真。她像是存放在明清典籍里一枚精致的书签,在书籍被匆匆翻阅之际,悄无声息掉落出来。那是一张被历史遗落的船票,等待你在梦回中搭上明清的客船。
周庄是联合国授予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周庄的张厅、沈厅以及双桥都已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它们朴素地、谦和地,和黛瓦粉墙的房屋,小桥流水的人家比邻在一起,构成一种幻梦般的美。文物能够以幻梦的形式出现,灵动而有着淡墨书画的写意,除了周庄,还有谁能做到?
当你在周庄穿肠过腹流连缠绵的时候,你会感觉你踏在了文明的脉搏上,触动了中华文明怦怦而动的心跳。古老的窗格,奇怪的脊兽,潮湿的青苔,粉红的花影,木栅门透着三分淳朴,飞檐带着四分奢靡。周庄就在静默中传递着那个时代的气息,使你小心而灵犀的足尖忽然踩到了过去时代的血脉,心中陡然一阵欢喜或者惊颤。
这时候,你会觉得文物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扣动心灵的美感。
周庄的保护最初也许只是为了利用。当地居民还在嘲笑这里的封闭与破旧;修缮改造这里的人满脑子想着门票收入和脱贫致富,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竟完成了一次人类精神史上的伟大救赎。周庄的保存,拯救的不仅是一个偏居一隅的地方的贫穷,它更伟大的意义,在于拯救了一个历史记忆已经荡然无存的过于贪功的民族。有一天,当这个民族幡然醒悟准备洗却自己满身功利时,他们发现灵魂已经无处依附。周庄的出现,使他们愿意挣脱一切红尘羁绊,争先恐后也要到这里一洗灵魂。
正是这样,周庄才带着江南的灵魂,带着古代文人多情的诗句,在全世界中国人的心里占据了一席之地。
周庄的美,那是一种况味的美。这个原名贞丰里的小村落曾经蒹葭林林,素朴寂寞,到了北宋,一位官职是迪功郎的周姓大户出于对佛教的笃信和虔诚,舍出宅院田产建造了全福寺,从此周庄沉浸在寺院的钟声里,熏染得无尘、静穆和烟云朦胧。
周庄的美,也是一种建筑的美。古宅的脊檐层层叠叠棱角分明;人家的房屋宁静灰白天然成品。周庄建筑美得有层次,美得有细节,美得有内涵。周庄的建筑透着匀匀的呼吸,使你一不小心就听到它的心跳;周庄的街巷通往长长的过去,使你一脚踏进去,会踏进一个恍然的前生后世的轮回。
周庄的美,还是一种韵致的美。如果时光回溯几百年,这栅板吊窗的门缝窗棂里想必会传出流丽悠远的水磨调吧。江东白苎,浣纱新曲,家歌户唱,老少咸宜。各个院落都会被丝弦笙歌填满。有了昆曲,就等于有了韵味。水韵桥韵,月韵花韵,都染上了昆曲的艺韵?你不信就走在这月明花暗的巷子里,那似断似续、若有若无的,难道不是一唱三叹、转音若丝的昆曲?
周庄的美,还有一种民俗的美。斜坠撩人的酒旗摇晃,卖的是周庄自酿的清酒,透着玻璃闻得到酒香;蓝花布的桌子,摆放着周庄最特色的阿婆茶。阿婆茶是周庄的人情,街坊邻居,故友新交,认识不认识的,谁闲了就凑过来,一盘酱瓜,三碗热茶,喝得心里烦闷忧愁都没了影。
如果说周庄是文物,大部分人都会摇头。周庄是有灵魂的,有自己的性情。它通过一幢幢没有言语的建筑记录了一种思念;通过一座座多思的小桥表达了一种情怀。一生没有到周庄来,就像和一段历史擦肩而过,在周庄,隐含着内心最真实的需求。
我们非常庆幸周庄被保护下来了。在那个面粉厂、造纸厂全面开花的时代,在张厅、沈厅沦为简陋生产场地的时代,终于有那么几颗深邃明白的心,在周庄桥上发出那样的感慨;终于有那么几双勤劳灵活的手,开始了对颓败旧墙的修补……
这样,我们才从岁月中抢救出来那张船票——那是梦回明清的船票,一张永恒的不会作废的船票。它经我们的手传递下去,留给后世一个寻找过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