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垣的三次大扩展

发布日期:[ 2015-07-09 ]   点击:[ 3758 ]

                         万 东  

  2014年8月开放的南京六朝博物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豪华、大气,令人浮想联翩的六朝都城。可您知道吗?六朝都城的建筑是从“二里八十步”的春秋“越城”开始的,而六朝城垣的建成也只是南京城垣三次大扩展中的第一次,其后还经历了第二次、第三次,直到1386年明城墙建成,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明城规模,才有了令南京引以为豪的“世界第一城垣”。

                        建设古南京城的尝试

  春秋时期,整个南京地区还是一片青山绿水,少有人烟。西面是楚国,东面为吴国,是一处战略要地。公元前495年,南京地区实际处于吴国的控制范围,出于争霸用兵的需要,吴王夫差看中了今天的朝天宫及周边地区,便在这里设立了一座冶炼作场,铸造兵器。打开描绘春秋时期的吴越楚地图,可以看出“吴冶城”没有城墙,也没有民居,只可看作是古南京城建设的最初尝试。

  唐《建康实录》记载:“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当春秋之末,越灭吴,尽有江南之地,越王勾践命重臣范蠡在今淮水一里半(今中华门外长干里)筑城。”这就是“越城”。虽然只是一座城堡,但在此后的战事中却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东晋名将温峤在此抵抗王敦叛军、刘裕于此阻止卢循犯境,正如宋《景定建康志》所言:“西则石头,南则越城,皆智者必据也。”明《金陵古今图考》载:“越城周二里八十步”,有城,有城墙,创南京有城之始,与“吴冶城”相较,已大大向前进了一步。

  “金陵邑”位于清凉山,是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灭越后修筑的一座城邑,不但有城,有城墙,还有行政建制,已是一座具有近代意义的小城。

                       孙权创造南京城垣建筑的范本

  公元212年,东吴孙权独具慧眼,由京口(镇江)徙治秣陵(南京),在楚金陵邑故址上修筑了石头城。石头城周长七里一百步,临江控淮,恃要凭险,是保卫主城的卫城。第二年孙权便将秣陵改为“建业”,顾名思义,是要在这里干一番事业。可当时孙权忙于争夺长江中游的控制权,匆匆迁居湖北公安(今公安县)去了。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登上了皇帝宝座,同年9月迁都建业,于石头城以东之地(今南京城区中部),从头缔造建业都城。一座名都,就此迅速发展起来,不但东晋、宋、齐、梁、陈五朝相沿不变,同时也为后来的杨吴金陵(南京)城、南唐江宁(南京)城的修筑奠定了基础。

  建业城位于覆舟山、鸡笼山之南。据《建康实录》、《景定建康志》记载:“淮水北五里,周围二十里一十九步。”《金陵古今图考》中称:“东环平冈以为安,西城石头以为重,后带玄武以为险,前拥秦淮以为阻。”其范围:东以清溪、燕雀湖为界,北抵覆舟鸡笼二山及鼓楼岗土岭,南及今淮海路南,西不过今王府大街一线。

  定都以后,孙权体察民意,依然保持艰苦创业本色,“因故府不改馆”,遂以其兄、长沙桓王孙策故府为宫,名“太初宫”,位于今珠江路西口、鱼市街一带。直到247年,孙权拆了武昌旧宫,顺江运来建筑材料,改建“太初宫”。东晋以后,建业城改称建康城,“太初宫”也改称“建康宫”,俗称“台城”。至陈时,“台城”已有太极殿、紫极殿等建筑群,楼阁殿宇多达三千余间,大小御花园十多个,并有人工河道、池塘连通后湖(玄武湖),豪华绮丽,亘古未有。整个宫城,周回八里,几乎占据了全城面积的四分之一,这时的建康城,已当之无愧为华夏第一繁华都城。

  至此,早在秦汉时只是几座分散的小县城的南京地区,在孙权定都建业以后,逐渐发展成为长江中下游的政治、经济、商业、文化中心。孙权“一代宏图开建业”,开创了古南京城建设史上第一次质的跨越。

                       杨吴建造金陵城助南京再次辉煌

  隋灭陈后,隋文帝杨坚下诏:“建康城邑并平荡耕垦,于石头城置蒋州。”不到一年时间,建康城遭到毁灭性破坏,“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建康城渐渐荒芜,或成“蔬圃”之地。

  三百年后的唐天复二年(902年),杨吴建国,都广陵(扬州),史称杨吴。天祐九年(912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徐温借助江南物产丰富、经济繁荣,命养子徐知诰(即后来的南唐烈祖李昪)任昇州(南京)刺史,筑金陵(南京)城。据《建康志》记载:“昇州刺史徐知诰,治城市、府舍甚盛。五月,徐温行部至昇州,爱其繁富,润州司马陈彦谦劝温徙镇海军治所于昇州,温从之徙。”徐知诰筑城时,“以人为本”,舍去了荒芜的六朝宫城地区,以较为繁华的今洪武路、内桥一带作为城市中心,将内秦淮河下游两岸繁华的商业区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悉数纳入城内。若与东吴建业城相比的话,金陵城不仅是城周扩展了五里二十五步,其真正意义在于:它突破了建业城以“君”为本的单一城市功能,充分体现了“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的建城思想,“城”与“市”相结合,标志着南唐烈祖李昪对城市建设的认知已超越了东吴大帝孙权的高度。

  金陵宫城位于今内桥以北,周围四里,皇宫华丽程度不亚于六朝。金陵城共开城门五座(不包括水门),东门在今大中桥西端,南门在今中华门处,北门又称“玄武门”,在今北门桥南端,西面设城门两座,大西门偏北,在今石城门处,龙西门偏南,在今水西门处。天祚三年(937年),杨吴皇帝杨溥禅让于徐知诰(恢复原名李昪),政权平稳过渡,杨吴的“盛世”自然延续。宋开宝八年(975年),宋灭南唐,此后的宋建康府、元集庆路均以南唐江宁府城垣为城垣,连五座城门也相沿近400年少有变化。

  最为珍贵的是近数十年来发掘、考证,经史学界一致认可的南唐江宁府城的护城河,史学界称之为“杨吴城濠”,它的东面从竺桥南下经过逸仙桥、玄津桥、复成桥、大中桥,直到东水关;南面、西面绕明城墙而行;北面从竺桥逶迤西行,经太平桥、浮桥、莲花桥、北门桥向西,到广州路后,城濠虽已不存,但“干河沿”的地名尚在,一直沿至广州路西乌龙潭。这些都明确显示出南唐都城的范围、规模和格局,是南京宝贵的城市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和史料价值。

                        朱元璋建造世界第一城垣

  1356年,朱元璋率领农民义军攻下集庆(今南京)后,一面“高筑墙”,一面建立大明王朝,1368年如愿登上皇帝宝座以后,共用了21年时间,“东尽钟山之麓,西阻石头之固,南临长干而秦淮贯其中,北依狮子、覆舟诸山而控后湖”,建造了33.676公里的明城墙,其高在14至21米之间,上宽4至9米,下宽14.5米左右,城门十三座,垛口13616个,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砖石砌筑的古都城城墙。

  朱元璋不仅是我国古代极负盛名的皇帝,还是杰出的“造城专家”。他在建造南京城时,“敢为天下先”,突破封建礼制的方形、对称规则,采取“顺势而为”的自由布局,将六朝建康城、唐昇州城、南唐江宁城,以及石头城和历代设置的几个作为州府治所的小城,统统包进了南京明城墙,针对复杂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皆据岗垄之脊,得山川之利,控江湖之势”,依山傍水,巧妙连接。最后,将南京城建造成一个非方、非圆、非规则,多角不等边的粽子形。

  若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南京明城墙的建设,无论是设计理念、艺术造诣、军事功能,还是应对巨大工程量的能力,都创造了那个时代的一个新高度,即使后来的北京明城墙也是无法企及的。完全可以说,朱元璋集历代“城”之大成,建造了一座“世界第一城垣”。

  对于护城河的设计是朱元璋对南京城的又一大贡献。按封建传统,护城河基本上都是人工开挖的,而朱元璋一改既往,充分利用现有的河道、湖泊、沟渠,略加开挖、修整、勾连而成,既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又使得南京城的护城河宽阔、自然,与明城墙及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天然的山、水、城、林风光,保留了如诗如画的原始景色。

  鸡鸣寺后面有一段城墙,六百多年来一直被误为“极尽奢华的六朝台城遗物”,现已得到史学界的一致匡正。这段城墙是朱元璋在建造南京城墙时,准备绕过鼓楼岗与石头城连接的。后因计划改变,这段城墙也就成了一段废墙。这样的“临时改变”,事实上让南京城的面积扩展了近三分之一,使南京有了完整的“独立于任何其它城市的艺术骨架”(两院院士吴良镛语)。今天,朱元璋留下的这一世界瑰宝,正朝着“世界文化遗产”的目标迈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散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 万鄂湘率队赴江苏就中医药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