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前行 感恩反哺
发布日期:[ 2017-09-11 ]
点击:[ 5585 ]
周建明
我总想,人的一生应该这样,怀揣梦想,懂得感恩,一路前行,做自己喜欢的事,做有益于社会的事,让生命因为情感的寄托而更加多彩,让人生因为有精神的驱动而更有力量!
我常与同事、朋友、家人、孩子沟通交流,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人一生真正最具有学习与创造力的最佳时间只不过30年左右。一个人25岁之前是求知欲最旺盛、精力最充沛、接受能力最快、最强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扎实基础的大好时期;25岁至50岁之间,就是成家立业的最佳与挑战时期。因此,明白了这个道理,每个人没有理由不去珍惜。
白天,我认真工作。为了更好地把企业做好,我得了解市场行情、产品决策、生产环节、产品销售、选好客户。在关键时候,如果平时了解得越少,即掌控得越无力,决策可能会出现偏差,对自己工作的信心越不足。因此,掌握市场行情、用工信息、财务成本很重要。
闲暇时,我也尽情地放松,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喜欢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去静静地思考,尤其是旅行归来,写篇文章,以作纪念。写的过程,是对旅程的追抚,甚至是对过程的一种提升,从旁观者的角度,重新放映出历史人文及山水景观,也还看到自己的形神,看到自己的身手健朗,看到自己对大自然神谕的领悟,看到自己并没有陷于日常的机械重复劳动,看到精神层面的见贤思齐。这样的写作过程,是妙处难与君说的愉悦。
有句民谚:“男人一把火,女儿一瓢水”,水做的好女人,面对冲冠一怒的男人,要用自己的冷水使之冷静。我的妻子应该属于这样的好女人,她见我动怒,就给我泼冷水:“一个人要自量啊,小爱好可以,写写文章白相相蛮好,作家梦可是不要瞎做。”“太书生气的学费不能白交了,不然,自己好端端的企业怎么会被借款、联保、担保搞得头破血流?”
“书生气?”难道……仔细想想,妻子的话不无道理,一是关心,二是让我反思,不要一条路上跌两次跟斗。
时今,我已接近花甲之年,尽管身体还算硬朗,但在事业上已属于守退的年龄了。那种在工作与学习中的闯、冲、搏精神与我已相去甚远。但我以这个年龄靠什么站住脚跟?是资本还是经验?或不屈不挠的吃苦精神?这些的确可与年轻人有得一拼。
民革组织是一个广阔的舞台,也是一个汇聚社会精英的阵地。加入民革,使我觉得自己更渺小了,更需要不断进步才得以有一席之地。
记得,2004年初夏,我光荣地成为了民革吴江支部的一名党员。当年下半年,民革吴江支部升格为总支部,分设三个支部。我被分到三支部,负责宣传报道工作。原先在做共青团工作时,我就是《苏州团讯》的特约通讯员,因此,接手民革三支部报道员工作,我还是比较顺手。
2007年,民革吴江总支三支部全体党员赴贵州纳雍县扶贫,受到当地政府及老百姓的真心欢迎与感激!我立马把此次爱心活动写成新闻报道,被《团结报》及时报道。2008年4月,民革中央原副主席胡敏到民革吴江三支部考察调研。这是民革中央领导对基层支部工作的关心、支持与鼓励!我立即写成通讯,次日即被《吴江日报》大幅版面刊登。
2014年上半年,吴江总支党员增多,由三个支部分设为六个支部。我调整到六支部,对支部开展的爱心助学活动及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及时作了报道。为民革的影响力增光添彩。
2007年,民革吴江总支部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活动!内容是:“我为什么加入民革?我为民革做什么?”通过这次活动,激发了每个党员对民革组织的热爱与自身的荣誉感、责任感。我也积极参与,从中也获得了较大的提升与帮助。
我想,人生的奋斗,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生存和小家庭的幸福,更多的是要想着回报社会。
加入民革以来,我先后为自己村里捐资修路6条,达30多万元,捐助贫困大学生三名,参与政协、商会集体捐助当地贫困中学生20多名。我还兼任了平安村扶贫帮困基金会会长。看到村里有部分村民因病致贫、因智致贫、因车祸致贫,我带头为他们进行爱心捐款。
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我的这些小小善举,也感染了村里一些贸易商、企业界人士纷纷回村参与扶贫帮困活动,使这个基金会在2014年12月成立时一下子就募集到130多万人民币,为当地村民办了不少善事和实事,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及当地政府的表扬与鼓励!
作为一名民革党员、政协委员,我将以史为镜,以组织为荣,不断积极向上、感恩反哺,与全体党员,同进步,共成长!(作者为民革吴江总支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