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下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图景——书邹建平《速写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11座》后

发布日期:[ 2022-11-02 ]   点击:[ 3429 ] 作者:[ 徐 雁 ]

1982年2月,在著名学者侯仁之、郑孝燮、单士元先生的联名提议下,国务院确立了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名的评选、认定机制,持续至今恰值40周年,已有141座城市榜上有名。而在两年前,由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邹建平撰著的《速写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11座》,在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精印问世。这是一部图文并茂、形神俱佳的有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艺读本。


本书的“文”,体现在邹建平专题写作的随笔文章上,仅在本书中就有10余万字。作为一位知名的南京作曲家,文学创作爱好者,撰著者既服膺观朱霞、白云、山岳、河海,以求明丽、卷舒、灵奇、浩瀚种种体验的“无字书”理念,又认同一点事实、掌故、观点与抒情气息相结合的散文写作观。因此,在其出差、旅行、访学所到之处,随时随地保持着文字记述见闻、思想和感悟的习惯,而对于其念兹在兹的历史文化名城,更会通过专题阅读和实地走访,穿越时间和空间地去追索其史迹和文脉。


江苏是迄今为止获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冠名最多的一个省份。在本书中有《六朝古都:南京》《江南水城:苏州》《言子阙里:常熟》《太湖明珠:无锡》《江海通津:南通》《城市山林:镇江》《淮左名都:扬州》《苏州门户:泰州》《运河之都:淮安》《吴韵汉风:徐州》及《中吴要辅:常州》,占到全书篇幅的十分之一。


如被称为“我的第二故乡”的南京城,邹建平写道:“南京史上‘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朱偰《金陵古迹图考》语,1934年)确非其他名城可比”;“南京的古城墙可上溯至春秋时期,与南京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同步,至明初臻于壮伟恢宏,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城市城墙。今天,这道断断续续的城墙,像一条时隐时现的历史纽带,将日益现代化的南京城与它的千年岁月紧紧拴在了一起。”为此,撰著者在书中安排了孔夫子庙、古鸡鸣寺、台城、明洪武帝孝陵、中山先生陵寝、民国总统府及新街口、阅江楼等多幅速写作品。


再如古称“琴川”的常熟城,是“南方夫子”言偃(前506-前443年)的家乡。在儒学传播史上,素有“道启东南”“文开吴会”的美誉,是四十年前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的县级城市。在本书中,撰著者以《言子阙里:常熟》为题,概述了此地的史迹、名胜,尤其是文脉。其中写道:“作为言子故里,常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古为礼乐书香之乡,‘耕读传家’之风,两千年来赓续不绝……多有开门派之先的文化大家”;“老城区的古朴风貌尚存,琴川河一带还保留着当年记忆中的大片老屋旧宅,青瓦平铺,临街枕河,沿河条石驳岸,石阶临水,小桥横卧。那座九百岁的南宋方塔依然挺拔云端,卓立于万户千家之上”云云,为此撰著者在书中安排了方塔、兴福寺、虞山镇街景和仿古城楼四幅速写作品。


本书的“艺”,则表现在穿插于本书有关篇章里的速写图上。邹建平在本书“引言”中,特意道及自己曾在上海少年宫接受美术启蒙教育的经历。也就是说,正是当年的“童子功”,建立了他喜欢写生的长期爱好。他写道:“我喜欢行旅途中的速写,方便快捷,可繁可简,随时随地……我喜欢现场写生时的在场感,喜欢那种物我的内外交互,实景与艺术表现得切换与重叠,喜欢无论何种环境——闹市或山野、酷暑或严寒,都能静心如水的性情。”


因此,《速写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11座》是一部文学、艺术与审美,历史、文化与古城相融合而成的书,是邹建平20余年文艺兴趣与旅行爱好的产物。这其中的每一段或平实或炫彩的文句,每一幅或黑白或彩色的速写作品,都包含着撰著者的辛苦、勤奋、快乐,其中有其独到的文艺寄托、人生情趣和精神追求。卷首多达四面,共合成有50余幅游历旧照片的插叶,则凝集了其游历时的若干个精彩瞬间。而本书的知识可读性和文艺审美性也因此不在话下了。(作者为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 万鄂湘率队赴江苏就中医药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