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运河中读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有感

发布日期:[ 2024-07-16 ]   点击:[ 2287 ] 作者:[ 罗 志 ]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如何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中国大运河等重要文化遗产,成为推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中国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2023年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大运河,先后在北京通州、扬州和绍兴这三座城市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重若千钧、念兹在兹的话语跃然纸上,流淌千年的史诗画卷正以昂扬姿态汇入新时代滚滚洪流。


北京通州、扬州和绍兴这三座大运河城市,凝缩着千年大运河的历史菁华,肩负着大运河重新焕发时代生机的历史使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更鲜活的社会实践。


“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通州是大运河的“凤头”,是首都北京的东大门、首都的副中心,从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国家公园建设和南水北调全局出发,在大运河全程具有特殊的政治属性。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时强调,通州要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指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习近平总书记从通州这个“凤头”延伸到大运河全局,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更有助于强化顶层设计,进行系统谋划,更加全面地展示博大精深的运河文化、宏大的国际视野和时代价值,更加深入地挖掘大运河所蕴含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是大运河的“猪肚”,位于大运河中端与长江交汇处,见证大运河诞生到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至今南水北调、世界文化遗产的全过程,文化属性独一无二,兼政治、经济、生态属性。历史上,数百年的黄河夺淮给扬州和江淮、黄淮百姓带领深重灾害,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成为首条全流域系统治理的河流,历经数十年而初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扬州三湾和江都水利枢纽,强调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在江淮安澜、运河波扬之际抚今怀古,习近平总书记更加重视运用系统性思维引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更加着眼于大运河的民生保障功能,大运河生态环境的改善、运河文化的复兴、文旅产业发展的目标都是要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绍兴是大运河的“凤尾”,位于大运河南端、浙东运河沿线。浙东运河流经浙江腹地,又通过“一带一路”连通世界,具有汇通中外的经济与文化属性。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绍兴市浙东运河文化园考察时,怀古望今,着眼未来,强调大运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总书记在这里擘画运河蓝图,对于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大运河故事,擦亮大运河这张亮丽的中华文化名片,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让大运河成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窗口,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重大任务。谆谆教诲,言犹在耳,催人奋进。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保护传承好、宣传阐释好、研究利用好大运河等中华文化、江苏文化的“富矿”,更好扛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使命担当,更好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展现新作为。要进一步构建“大文化”格局,强化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系统谋划,推动法规制定、制度设计和具体措施落实,综合体现文化资源、文化本体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国际影响力。要进一步树立“人民为中心”导向,坚定造福人民的政绩观,科学论证立项目、因地制宜搞建设,不搞形式主义的“千篇一律”,也不搞拿来主义的“以新代古”,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幸福感和获得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进一步贯彻“走出去”战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时代使命和中国情怀、江苏风采的文化大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培育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和江苏风韵的现代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更大文化贡献,书写中华文明新的辉煌篇章。(作者系民革江苏省直鼓楼机关二支部宣传委员、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办公室二级主任科员)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