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庆节,外甥女要带大姐一家和我到安徽芜湖游玩,真是雪中送炭啊!我的《空河集》经过两年多的审读,终于正式出版了,如释重负,放飞的心情早已飞向神往的游览之地。在天门山景区,凭栏举目远眺,长江滚滚东流,秋水共长天一色。远山依稀,天水相连,长江似银河飘然落下,流向无边无垠的天际。多少千古英雄,在此金戈铁马,火烧连营,划江而治,三国鼎立,天下大势底定,然长江在此回旋转侧,南北两座山峰,一前一后,伸向江中,有如天门,扼住江流。群山无惧,尔又何妨,惟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才能奔向大海的怀抱。江水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呢!清代诗人郑燮《竹石》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数十年来,有一个哲学之问一直在困扰着我:“人,为什么而活着?!”青春年少时,刚刚学会思考人生,就明白了生活的不易,压抑和无助,激情和暴力,一浪高过一浪的革命口号,已经深深地烙进心里,这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荒废的青春,渺茫的前景,未卜的人生。插队以后,每天像机器人一样,机械地重复着前一天的劳动。随着“文革”噪声的退去,改革开放之前,我又遭遇人生的至暗时刻,继续被划归到“四类分子”,不安、惶恐,无所适从,彻夜难眠,还是想不明白“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若不是考虑到自己应承担的家庭责任,一定会到扬州平山堂出家当和尚去了。
好在黎明的曙光逐渐显现,县图书馆及时对外开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一段话深深地吸引了我:“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终的时候,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当然,还有马克思的“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从此,我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内涵,点燃了新的希望。
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各样激励人生的书籍,探寻着“人,为什么要活着?!”的人生哲理。书籍中的故事,特别是《雷锋的故事》《欧阳海之歌》《晋阳秋》《铁道游击队》《平原枪声》《苦菜花》《迎春花》《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等,主人公们深深地鼓励鞭策着我,“九言劝醒迷途仕,一语惊醒梦中人”。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我以他们为榜样,迅速融进时代的“为建设四化、知识改变命运”的学习大军之中。
生活有了目标,前进有了方向。号称初中毕业生,其实只读了不到一年初中的我,在县工人文化宫的补习班上,从初中课程开始补习,学完高中,直到自考大专毕业,每天只有“上班——上课——在家自学”三点一线,每天攻读到深夜12点,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一路困难,一路艰辛,一路花开,一路硕果。
在一篇怀念亲人的文章中,我给出了我的答案:人生很简单,只有三件事:对上,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把父母照顾好,这是“孝”;对自己,贯穿一生地努力学习和工作,做出优异成绩,为社会、为他人奉献,并不断地完善自己,这是“忠”;对下,将子女培养成人,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责”。其实,这三点汇集归一就回答了我前面思考的哲学问题,也是人生的终极问题。我的答案是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于你为社会做了些什么!为社会留下了什么!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可以解嘲自慰了。正如辛弃疾《西江月》所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可以归隐田园;亦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曰“白首放歌须有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可以安养晚年。是的,到了“奔八”的年纪,该告老还乡了,但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静,因赋打油诗一首,以记录我来路和去程:
难忘初心催古稀,那堪蹉跎渐宽衣。
寒来暑往仰北斗,踏遍山川桃李师。
巡天遥看三千里,坐观云起谋篇词。
宁静淡泊从来意,予取予求文章寄。
激情喷涌横流淌,思想凌空霄云奇。
韶华趋庭鸿鹄志,穷且益坚三件事。
人生苦短谁无憾,鬓霜尽染楮留字。
苔花米小悬刺股,情传千年唯片纸。
《空河集》已经出版了,但在《空河集》即将印刷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其中部分文章未能入编,颇为难舍。出版的喜悦和断臂的遗憾,五味相伴。心想如身体许可,或有出版机会,我还是想将被删掉的和曾因版面原因未能排上的文章,以及平日的随笔合在一起,再出一部《空河续集》,以了心愿。
2024年元月莫愁湖畔寓所
(作者曾任民革南京市委会文史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历史学会会员)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3799 位访问者